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不好教,打不得,骂不得,老师真诚付出,往往得到的却是学生的冷漠拒绝,着实很心痛。这是不少老师的真实感受。个人认为,学生的冷漠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从家庭角度来看,父母对子女的有求必应,过多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不能正常地与人相处,甚至怀疑一切;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提倡对个性的张扬,使得稚嫩的心灵把标新立异与叛逆当成了个性来追求。然而,许多学生不过是用冷漠的外壳来伪装自己,实际上内心很渴望老师和家长的关心与呵护。身为教师,育人为本,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出冷漠,在阳光下绽放花朵。
1. 真诚相待,不漠视学生的细微举动 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要懂得感动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情感因素。让人感动并不需要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美好人生是由无数个感人的细节构成的。作为老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表现,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效的往往是感性的呵护,而不是理性的说教。
我觉得对于学生可爱的小举动我们应该给予回应,粗心大意对稚嫩的心灵来说,其后果怕是导致他们对人世的冷漠。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愛“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升华到对生活、学习、祖国的爱。
2. 尊重学生,尊重自己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实践告诉我们,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不应居高临下地“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真正的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更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报以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就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尊严的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了。
3. 因人施教,循循善诱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的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4. 与时俱进,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 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
5.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我们不能漠视以往尴尬的德育教育,而要认真思考德育的创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 真诚相待,不漠视学生的细微举动 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要懂得感动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情感因素。让人感动并不需要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美好人生是由无数个感人的细节构成的。作为老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表现,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效的往往是感性的呵护,而不是理性的说教。
我觉得对于学生可爱的小举动我们应该给予回应,粗心大意对稚嫩的心灵来说,其后果怕是导致他们对人世的冷漠。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愛“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升华到对生活、学习、祖国的爱。
2. 尊重学生,尊重自己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实践告诉我们,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教育活动是双向的,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
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不应居高临下地“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真正的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更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报以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就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尊严的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了。
3. 因人施教,循循善诱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的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4. 与时俱进,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 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
5.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我们不能漠视以往尴尬的德育教育,而要认真思考德育的创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