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开发和应用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信息数字化为基础,传统的人文科学越来越依赖于电脑、影视等现代化媒体,即使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汉语言文字本身的操作和应用也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的网络传媒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以数字化技术为媒介的信息时代,因此,在传统意义上以汉语言文字为传媒的人文科学正面临着数字化的挑战。作为当前信息技术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中文编辑现代化是人文科学传媒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信息技术数字化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也是中文编辑现代化的一个重大机遇。
  历史地来看,语言文字的发明及其相关的符号编码技术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性步骤。从文字的产生,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再到今天的电子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传媒和传播技术的每一次更新和进步都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文化景观,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科学、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每一步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变革及其相应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发现与突破。事实已经表明,21世纪是一个信息传播全面实现数字化的世纪。在信息技术数字化的进程中,作为传统信息符号和文化传媒的汉语言文字将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得到更有效、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同时,汉语言文字的操作方式和操作系统也必须适应数字化的现代化变革。作为汉语言信息处理和转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文编辑的现代化选择必须适应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发展和要求,或者说,对信息技术数字化及其相应的操作方式的全面接受和充分利用是中文编辑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数字化技术开辟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节奏,同时也加快了信息交换的频率和信息积累的速度。因此,传统的中文信息处理过程中以手工方式进行文件处理或数据统计的编辑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传播的需要。仅以笔者所了解的高校文科学报编辑为例,传统的编辑过程包括对书面文本的收录、登记、审理、剪裁、编排、校对等环节,这个过程以手工操作为主,辅之以纸、笔、剪刀、浆糊等材料,编辑过程中往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剪裁和拼贴,一个文本的编辑过程甚至要对一个或多个文件进行反复誊写。这样的编辑工作既费工又费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处理的快节奏和格式化要求。而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借助电脑和网络进行操作,一个文件只要对原始文档进行备份,即可以对多个复制文本进行必要的修改和编辑,最后将编辑后的定稿直接输送到打印机或印刷系统,或者对编辑后的文档进行贮存。从编辑程序上看,借助电脑和数字化程序编辑文件即快速又便捷,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编辑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加快了信息处理的节奏,保证信息能及时进行交流和转换。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普及,中文编辑方法、格式和过程不仅会更加简捷,而且会从根本上改变编辑工作必须在固定的办公室中以手工方式集中操作的工作模式,实现中文编辑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并不夸张地说,信息数字化是中文编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场革命,以信息技术数字化为基础的现代中文编辑程序必将取代手工化的传统编辑方式,从而开辟中文编辑现代化的新局面。
  从技术层面上看来,以信息技术数字化为基础的中文编辑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编辑程序虚拟化;一是编辑设备自动化。编辑程序虚拟化主要是指信息处理的软件程序,其中包括各种信息处理系统,如文字或字母的输入系统和输入方法,文件收录和编排的操作程序,以及文本终端输出的打印或印刷程序等。对一般的中文编辑而言,只要掌握基本的操作原理即可,并不必通晓全部数字化程序系统的虚拟性运作原理;编辑设备自动化主要是指编辑者在文件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电脑、打印机、音像设备及其相应的电子附属配件。这些设备是从事现代中文编辑工作的必备工具,因而要求编辑者在工作中能对各种设备进行熟练操作。概括以上两个方面,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相应的电子应用产品的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和应用是中文编辑系统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技术层面上,汉字编码的数字化是中文编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对于以汉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中文编辑而言,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将结构复杂的方块字转化为计算机语言是中文编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以汉字编码的数字化为契机,中文编辑全面实现与数字化的计算机语言接轨,从而实现了中文编辑自动化、网络化的现代化转型。
  从文化传播的层面上看,信息编辑部门既是信息转换系统,也是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数字化带来了信息流通的高频率和快节奏,致使信息源和信息量迅速增加,要准确、有效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必须对大量随机无序的信息源流或信息符号进行规范化和格式化管理。同时,以信息技术数字化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传播要求信息流通按照国际惯例投入运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性信息符号系统必须纳入到全球化信息流通模式之中才能得到有效地传播,这要求各类编辑部门对不同规格的信息文本进行规范化和格式化处理,以便于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传媒进行交换和共享。显而易见,面对信息技术数字化所带来的信息传播规范化和格式化要求,传统的汉语文字信息处理方式和编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资源现代化传播与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有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流通方式进行规范化、格式化改造。以高校文科学报编辑为例:以往的学报在规格、版式、编辑体例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范式,难以适应数字化信息传播的流通需要。通过学报编辑体例的规范化和格式化,学报在开本、版式、文字、符号、标点、注释等各个环节逐步实现了统一规范,同时对不同学科文本使用规范化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和文章编号,以便于文档的分类和检索,从而使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流通、保真等按照统一的规格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程序,极大地促进了杂志的流通效率,也便于对杂志进行检索和管理,从而使学报类杂志充分发挥其资料价值和理论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单纯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是人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及其相应的物质产品首先是人的造物,然后又反过来促动了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数字化只是中文编辑现代化转型的一个技术性前提,中文编辑现代化转型的动力归根结蒂取决于编辑者的编辑理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固然是信息传播的一次革命,但人对信息的鉴别和分析才是信息传播中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能动的创造性主体,编辑的职责是对随机性和无序化的信息资料进行辩识、分类和鉴定,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筛选出特定的或有价值的信息符号,并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符号输送到必要的信息终端。数字化的信息传播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全球化的特点,它相应地要求编辑者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全球化的编辑理念和文化视野。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转换的频率和周期加快,信息量成倍增加,信息资源的鉴别和处理需要编辑者具有敏感的鉴赏力和相当的综合性分析和判断能力,传统的、封闭的编辑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信息处理的工作需要,一个责任编辑必须具备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发现有价值信息符号的眼光和能力。这要求编辑者对包括信息技术现代化在内的各种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有相当的了解,在观念上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保持同步,能够适应多角度、多学科、多层面的信息处理机制。总之,在一个信息技术数字化的时代,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中文编辑必须适应当前社会信息传播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现代化潮流,并建立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编辑理念。
  数字化在本质上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在根本意义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对于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文化传播思维而言,从平面化的方块汉字转向抽象化的数学符号是一个不同质的思维转换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数字化在中文编辑领域的运用实质上是汉语言文化传播在整体上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聚,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化传播加入全球化信息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对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意义给予充分的估计,同时也应该对它的负面效应有所认识。尽管数字化信息技术为现代化文化传媒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正像人们已经掌握的任何一种新技术、新思维一样,数字化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数字化也并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和终极目标。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汉语言思维方式及其相应的符号系统仍然是现代文化传播中的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现代化的中文编辑理念是:一方面要适应信息技术数字化的现代化要求,一方面要促进汉语思维和汉语符号体系在全球化文化传播中的创造性转型。这应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文编辑现代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课题。
  (赵歌东,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部)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激活和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与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相比,教师的教育欢也应随之改变,突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把教育过程作为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随着教学观念的变化,教育形式、方法、手段也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
期刊
写议论文,不可不用事实材料,然而许多学生对校长的叙事材料却不善于处理;或不加选择,全盘照搬;或不辨轻重,详略失当;或不作分析,观点欠鲜明。《过秦论》一文用大量的篇幅来叙事,用叙事来说理,在叙述史实时,作者又力避平铺直叙,而根据表达观点的需要,作了各种技术上的处理,对中学生写作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期刊
歧义是指语言表达形式和意义的不对应,即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多种意义,一般是一个形式兼负两种意义。歧义有的是由于词的多义造成的,例如:他的包袱太重;也有的是由于组合而产生的,例如:关心连队的战士。本文对这两类歧义不做分析,只分析“N+V”(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包括代词;V代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歧义格式,试图找出“N+V”格式歧义产生的条件、原因、分化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1.“N+V”格式产生
期刊
语言作为一种表意和交流的符号,容纳了人类精神的所有可能,同时也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精神地平线。语言是文学的工具,又是文学的对象。作家感受到言不尽意的痛苦,追求言外之意以解除这种痛苦。    一    语言是一个神秘的符号之网,对于原始的初民来说,语言如同一个魔具,它更像一个法力无边的天授之物。《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旧约·创世纪》告诉人们,上帝所使用的文字具有
期刊
陶渊明之后,许多失意的文人往往以“归去来”相标榜,津津乐道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趣。对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以下简称《归去》),论者们也似乎多见其乐,未详其忧,窃以为不取也。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归去”亦然。我在读诵、教学《归去》一文时,心领其“归去”之乐,亦神会其“归去”之忧,故作此文以抛砖引玉。  “归去”之乐,想而可见:《东山》有西归之咏,张翰有莼羹鲈脍之思,即使《西游记
期刊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晚年处于新旧党争的旋涡之中,屡遭贬谪。词集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问世。  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借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相会的神话,歌颂了坚贞不移的爱情。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历史上传闻已久。《古诗十九首》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
期刊
鲁迅先生的散文《雪》,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多样的表现手法描写了江南、朔北两种雪景,全文不足700字,却给我们呈现了清新艳丽、凛冽苍茫两种境界。文章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体现着他的精神。  作者描写江南的雪色,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重在表现描写对象的情景和色泽: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景孕育春光,少年青春隐现。江南的雪景恰似一个青春将临的少年
期刊
文章结尾很是难写。收束得好,即具画龙点睛之妙;反之,便有画蛇添足之嫌。余秋雨作为散文大家,文章结尾多种多样,且独具特色,喜怒哀乐的情感常在点睛中得到升华。这里只列举并赏析三种结尾方式。    一、想象丰富型    先看余秋雨的《白发苏州》:  于是,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反正已经老了,去吃那种追随之苦作甚?  这完全是一段想象性的
期刊
一、“寻疑激趣”——让学生爱学 启发创新    设疑是发现、设想、创新的前提。兴趣能诱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科学地诱导学生对同一事物、问题,从不同的维度思考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我提到:“小弗郎士上完最后一课后,心灵受到哪些震撼,他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他会怎样去捍卫本民族的尊
期刊
古人云“开卷有益”,于是我翻开了当代文坛新声的“重镇”《十月》,想从中找到自己尘封已久的来自书墨之香的激动。因而便认识了姜贻斌的中篇小说《到人民家里去》。掩卷长思,不禁感慨万千。读过此文,感觉好似大师吴敬梓笔下的儒林众生换了套行头,再度粉墨登场。作家姜贻斌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审慎的态度,审视着当代湘楚文人的窘境,尤其是其孤独的一面。  姜贻斌自幼置身生活的底层,曾待过业、当过知青、做过矿工、在窑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