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论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际视域下地方高校本土化对策比较 研究——以中国、美国为例”(项目编号:SZ132164)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教育国际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世界各国都以放眼全球的高度来审视高等教育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概念界定、动因和战略等方面提出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渊源;概念;动因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和考验,在如何认识国际化,推进国际化,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做出思考和抉择。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
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拉丁语言作为共通语言,学习制度和考试科目统一,巡回学习的游历经验也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学术和经验交流。十八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小部分学生的个人流动以及欧洲各国向其他国家推广教育和学术制度。工业革命变发生在这个时期,带来技术革新和生产进步,促使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国际化”。二战结束初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推行者和代表着为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得到空前发展,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界定
简•耐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国针对全球化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同时尊重本国的特点”。美国学者哈若瑞认为国际教育应当包括课程、学者、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还应包括积极支持的态度、全球化意识,并内化为观念与精神。国际大学协会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又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的变化”。
……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核心内涵为高等教育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和趋势,外延包括:国际高等教育机构间教育理念的交流和探讨,学生、学者交流,知识、技术交流与合作,管理理念、制度与组织架构的交流,跨国专项资金支持与投资,教育设施等教育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其他相关方面各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动人才交流的日益频繁,进而带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这里仅举一例说明:据《瞭望》杂志报道,2000年,美国硅谷的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名中国人;美国微软公司2万名职工中,有200多名印度人。
(二)政治因素的驱动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教育被看做是外交政策的有益工具,尤其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等方面”在国际关系处理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能够起到缓和国际矛盾,增进国际交流的作用,同时也是有效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手段之一。
(三)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以探索知识和追求真理为己任,高等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也理应是在全球范围内最经典的、最权威的和最新鲜的,这必然要求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着眼全球,放眼未来,秉承国际化思想,通过各种国际化的手段,加强学习和交流。
(四)科学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和普及,客观上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快捷的因特网使得全球高等学府的优秀教师及教学资源能更好地分享和交流,远程教育更加普及。
四、如何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要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不等于盲目的西化。首先,应顺应发展潮流,积极拓展交流和学习领域、内容;其次,对于本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要继承、发扬;再次,国际化和本土化应有机结合起来,以国际化带动本土化,以本土化推进国际化。
(二)正确处理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为国家输送人才,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此为出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从另一方面来看,高等教育又是提升素质、传播文化、追求真理的高级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应是无国界的,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将大大加快知识普及、真理发现和科技进步的速度。
(三)正确处理文化交流与文化侵入的关系
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有利于世界各国与民族间增强交流与互信,同时,频繁的文化交流不可避免地使本民族文化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在学生交流、教师引进、课程设置以及其他方面,需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交流与文化侵入之间的关系,
综上,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同时审时度势,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以积极的心态、谨慎的态度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Knight J. Perspective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anada.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97, spring:1231.
[2]Knight, J. Asia Pacific Countries in Comparsion to Those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Concluding Remarks. In J. Knight and Hans de Wit(eds.). Internationali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Pacific Countries. Amsterdam:EAIE,1997:9.
[3]陳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上海高教研究[J]1997(11).
[4]张树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对策[J].江苏高教,2006,(2):54-55.
[5]唐景莉,刘琴.高等教育国际化:契机还是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4-10-8(2).
[6]万力超、张超.国际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及我们的对策,外国高等教育资料[J].1998(1).
[7]邴正.教育国际化与后发展国家的文化,教学与研究[J]1997(9).
[8]欧阳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历史与发展趋势,机械工业高教研究[J].2001(1).
[9]吴言荪.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0,6(1).
Knight J. Perspective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anada.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97, spring:1231.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教育国际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世界各国都以放眼全球的高度来审视高等教育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概念界定、动因和战略等方面提出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渊源;概念;动因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和考验,在如何认识国际化,推进国际化,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做出思考和抉择。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
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拉丁语言作为共通语言,学习制度和考试科目统一,巡回学习的游历经验也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学术和经验交流。十八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小部分学生的个人流动以及欧洲各国向其他国家推广教育和学术制度。工业革命变发生在这个时期,带来技术革新和生产进步,促使了“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国际化”。二战结束初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推行者和代表着为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得到空前发展,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界定
简•耐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国针对全球化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同时尊重本国的特点”。美国学者哈若瑞认为国际教育应当包括课程、学者、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还应包括积极支持的态度、全球化意识,并内化为观念与精神。国际大学协会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上而下的,又有自下而上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的变化”。
……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核心内涵为高等教育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和趋势,外延包括:国际高等教育机构间教育理念的交流和探讨,学生、学者交流,知识、技术交流与合作,管理理念、制度与组织架构的交流,跨国专项资金支持与投资,教育设施等教育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其他相关方面各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动人才交流的日益频繁,进而带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这里仅举一例说明:据《瞭望》杂志报道,2000年,美国硅谷的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名中国人;美国微软公司2万名职工中,有200多名印度人。
(二)政治因素的驱动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教育被看做是外交政策的有益工具,尤其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等方面”在国际关系处理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能够起到缓和国际矛盾,增进国际交流的作用,同时也是有效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手段之一。
(三)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以探索知识和追求真理为己任,高等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也理应是在全球范围内最经典的、最权威的和最新鲜的,这必然要求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着眼全球,放眼未来,秉承国际化思想,通过各种国际化的手段,加强学习和交流。
(四)科学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和普及,客观上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快捷的因特网使得全球高等学府的优秀教师及教学资源能更好地分享和交流,远程教育更加普及。
四、如何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要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并不等于盲目的西化。首先,应顺应发展潮流,积极拓展交流和学习领域、内容;其次,对于本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要继承、发扬;再次,国际化和本土化应有机结合起来,以国际化带动本土化,以本土化推进国际化。
(二)正确处理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为国家输送人才,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此为出于国际竞争的角度考虑。从另一方面来看,高等教育又是提升素质、传播文化、追求真理的高级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应是无国界的,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将大大加快知识普及、真理发现和科技进步的速度。
(三)正确处理文化交流与文化侵入的关系
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有利于世界各国与民族间增强交流与互信,同时,频繁的文化交流不可避免地使本民族文化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在学生交流、教师引进、课程设置以及其他方面,需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交流与文化侵入之间的关系,
综上,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同时审时度势,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以积极的心态、谨慎的态度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Knight J. Perspective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anada.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97, spring:1231.
[2]Knight, J. Asia Pacific Countries in Comparsion to Those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Concluding Remarks. In J. Knight and Hans de Wit(eds.). Internationali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Pacific Countries. Amsterdam:EAIE,1997:9.
[3]陳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上海高教研究[J]1997(11).
[4]张树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对策[J].江苏高教,2006,(2):54-55.
[5]唐景莉,刘琴.高等教育国际化:契机还是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4-10-8(2).
[6]万力超、张超.国际教育当代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及我们的对策,外国高等教育资料[J].1998(1).
[7]邴正.教育国际化与后发展国家的文化,教学与研究[J]1997(9).
[8]欧阳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历史与发展趋势,机械工业高教研究[J].2001(1).
[9]吴言荪.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0,6(1).
Knight J. Perspective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anada.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97, spring: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