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处求诊未果,怀揣希望终遇名医
河南农民李敬斋,因车祸留下了后遗症——股骨头坏死。40岁的李敬斋是一家八口人的顶梁柱,如果他身体垮了、下不了地。一家人的生活指望谁呢?
1990年春节过后,李敬斋带着借来的钱到处求诊,他跑了很多大医院,医生都诊断他患的是“骨癌”,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次,李敬斋在郑州求诊时得知,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位叫袁浩的教授,对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特别的研究。李敬斋心底又燃起了希望。接着,李敬斋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借了些钱,共筹集了3000元钱。
到了广州后,李敬斋夫妻一路打听着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好心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袁浩教授家。开门的正是袁教授,看到门前站着一对衣衫破旧、面目憔悴的农民夫妻,男的还架着一副拐杖,他立即明白了访客的来意,他热情地把李敬斋夫妇让进了屋。
看到袁教授如此和蔼可亲,李敬斋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袁教授当即决定收治李敬斋,因为这种病手术下来花费不菲,可李敬斋身上仅剩下2600多元钱了。袁教授皱了一下眉,面有难色地说:“不够啊,光手术押金就要一万元。”“那我没指望了……”妻子梁桂英一听这话,扑通跪在袁教授面前,哭着说:“袁教授你救救我们当家的吧,我们全家八口都指望他种田养家啊!”“快起来,快起来,我跟你们一起想办法。”
五天后,李敬斋夫妇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袁教授把李敬斋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了,不但为他争取到半价的住院费,还帮梁桂英在医院找了一份临时清洁工作,让她既能照顾住院的丈夫,又能顺便赚钱解决一日三餐。袁教授的周到细致让李敬斋夫妇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夫妻俩喃喃地说:“袁教授真是活菩萨啊!”
感恩十余载,庄稼汉与大教授友情长存
住进医院后,李敬斋盼着袁教授能亲自为他主刀做手术,可当他打听到袁教授是科主任,在国内同行中名气很大,等他做手术的人排长队时,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有位病友给他出主意,让他送个红包给袁教授。
为了尽快动手术,李敬斋咬牙又从老家筹来500元钱,让妻子送到袁教授家。梁桂英趁袁夫人不注意,悄悄地把钱夹到书柜上的书里。
几天后,袁教授成功地为李敬斋做了手术,李敬斋很是高兴。让夫妻俩更感动的是,手术后第三天,袁夫人拎着营养品、水果来探望他,并把那个500元的红包塞给了李敬斋。她笑着说:“老袁从来不收病人红包,你们经济困难,留着钱救急用吧!手术的费用他也想办法帮你们减免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术后治疗,李敬斋出院了。医院虽为他减免了一半费用,但出院结算时仍欠着院方1000多元钱。李敬斋想让妻子留下来当清洁工,还上欠医院的费用,但袁教授却笑着跟他说:“欠医院的1000多元钱已经给免掉了,你们还是放心地一起回家吧。”说着他又从兜里掏出几百元钱,塞给李敬斋,让他买回家的车票。
“袁教授真是活菩萨啊,我长这么大,头一回遇到这么好心肠的人!”李敬斋回到家乡以后,逢人就讲自己这趟看病的经历。
在老家休养一年多后,李敬斋又能下田干活了。他更加感念袁教授的救助之恩。每逢春节、中秋节,李敬斋都要给袁教授写信,在信里和恩人聊聊家常。而袁教授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他回信,鼓励他好好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19年来,通过与袁教授的交往,李敬斋觉得这个大教授不仅医术高明,治好了他的病,还教会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总想找机会报答恩人。
教授夫妇中风。农民夫妻辞工照料救命恩人
2008年9月,李敬斋得知袁夫人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他立即带上妻子从河南老家前往广州。赶到广州后,他让妻子在医院护理袁夫人,自己则在广州找了一家养老院打工。
2009年5月,李敬斋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袁教授也中风了。李敬斋心里一沉,赶紧辞了工作,第一时间出现在袁教授的病榻前。
袁教授的儿女们从外地赶回来后,看到李敬斋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的父亲,都非常感动。他们主动要求给李敬斋开工资,可李敬斋坚决不要,说自己照顾袁教授就是为了报恩,如果收了钱就不叫报恩了。袁教授的子女过意不去,就承担了父亲住院期间所有的治疗费和生活费。经济上没了负担后,李敬斋就一心扑在照顾老人上,他还劝袁教授的子女们早点回去工作,“你们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袁教授的。”
然而照顾中风病人不是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李敬斋在病房里,一遍遍地跟着医生学习护理知识。很多个晚上,袁教授因为肌肉收缩,四肢很难受,李敬斋就用简单的手法帮他按摩,有时一按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老人舒服地睡着了他才休息。
中风后的袁教授语言不清,医生说中风病人要多说话,才能逐渐恢复语言能力。于是李敬斋一有空就跟袁教授聊天,每次出门散步时,他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树、蓝天、白云……袁教授也很配合地从头努力学起。每当袁教授能清晰地说出一个音节时,李敬斋心里便充满了成就感。
袁教授中风后的几个月里,李敬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直到袁教授安然入睡。在这期间他要给袁教授穿衣、喂饭、按摩,还要教他“说话”,陪着他接受医生的康复治疗。
袁教授的生活很节俭,但他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却非常慷慨,经常拿出钱来救济他们。袁教授这种悬壶济世、助人为乐的“大医”风范,让李敬斋觉得,能照顾这个老人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让李敬斋欣慰的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袁教授恢复得很快。2009年9月,袁教授出院回到了家里,不过,因为中风后遗症,袁教授说话的时候仍然吐字不清,写字也有障碍。李敬斋表示,只要袁教授需要,他们两口子会照顾袁教授夫妇一辈子。
河南农民李敬斋,因车祸留下了后遗症——股骨头坏死。40岁的李敬斋是一家八口人的顶梁柱,如果他身体垮了、下不了地。一家人的生活指望谁呢?
1990年春节过后,李敬斋带着借来的钱到处求诊,他跑了很多大医院,医生都诊断他患的是“骨癌”,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次,李敬斋在郑州求诊时得知,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位叫袁浩的教授,对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特别的研究。李敬斋心底又燃起了希望。接着,李敬斋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借了些钱,共筹集了3000元钱。
到了广州后,李敬斋夫妻一路打听着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好心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袁浩教授家。开门的正是袁教授,看到门前站着一对衣衫破旧、面目憔悴的农民夫妻,男的还架着一副拐杖,他立即明白了访客的来意,他热情地把李敬斋夫妇让进了屋。
看到袁教授如此和蔼可亲,李敬斋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来意。袁教授当即决定收治李敬斋,因为这种病手术下来花费不菲,可李敬斋身上仅剩下2600多元钱了。袁教授皱了一下眉,面有难色地说:“不够啊,光手术押金就要一万元。”“那我没指望了……”妻子梁桂英一听这话,扑通跪在袁教授面前,哭着说:“袁教授你救救我们当家的吧,我们全家八口都指望他种田养家啊!”“快起来,快起来,我跟你们一起想办法。”
五天后,李敬斋夫妇得到了一个好消息,袁教授把李敬斋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了,不但为他争取到半价的住院费,还帮梁桂英在医院找了一份临时清洁工作,让她既能照顾住院的丈夫,又能顺便赚钱解决一日三餐。袁教授的周到细致让李敬斋夫妇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夫妻俩喃喃地说:“袁教授真是活菩萨啊!”
感恩十余载,庄稼汉与大教授友情长存
住进医院后,李敬斋盼着袁教授能亲自为他主刀做手术,可当他打听到袁教授是科主任,在国内同行中名气很大,等他做手术的人排长队时,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有位病友给他出主意,让他送个红包给袁教授。
为了尽快动手术,李敬斋咬牙又从老家筹来500元钱,让妻子送到袁教授家。梁桂英趁袁夫人不注意,悄悄地把钱夹到书柜上的书里。
几天后,袁教授成功地为李敬斋做了手术,李敬斋很是高兴。让夫妻俩更感动的是,手术后第三天,袁夫人拎着营养品、水果来探望他,并把那个500元的红包塞给了李敬斋。她笑着说:“老袁从来不收病人红包,你们经济困难,留着钱救急用吧!手术的费用他也想办法帮你们减免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术后治疗,李敬斋出院了。医院虽为他减免了一半费用,但出院结算时仍欠着院方1000多元钱。李敬斋想让妻子留下来当清洁工,还上欠医院的费用,但袁教授却笑着跟他说:“欠医院的1000多元钱已经给免掉了,你们还是放心地一起回家吧。”说着他又从兜里掏出几百元钱,塞给李敬斋,让他买回家的车票。
“袁教授真是活菩萨啊,我长这么大,头一回遇到这么好心肠的人!”李敬斋回到家乡以后,逢人就讲自己这趟看病的经历。
在老家休养一年多后,李敬斋又能下田干活了。他更加感念袁教授的救助之恩。每逢春节、中秋节,李敬斋都要给袁教授写信,在信里和恩人聊聊家常。而袁教授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他回信,鼓励他好好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19年来,通过与袁教授的交往,李敬斋觉得这个大教授不仅医术高明,治好了他的病,还教会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总想找机会报答恩人。
教授夫妇中风。农民夫妻辞工照料救命恩人
2008年9月,李敬斋得知袁夫人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他立即带上妻子从河南老家前往广州。赶到广州后,他让妻子在医院护理袁夫人,自己则在广州找了一家养老院打工。
2009年5月,李敬斋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袁教授也中风了。李敬斋心里一沉,赶紧辞了工作,第一时间出现在袁教授的病榻前。
袁教授的儿女们从外地赶回来后,看到李敬斋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的父亲,都非常感动。他们主动要求给李敬斋开工资,可李敬斋坚决不要,说自己照顾袁教授就是为了报恩,如果收了钱就不叫报恩了。袁教授的子女过意不去,就承担了父亲住院期间所有的治疗费和生活费。经济上没了负担后,李敬斋就一心扑在照顾老人上,他还劝袁教授的子女们早点回去工作,“你们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袁教授的。”
然而照顾中风病人不是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李敬斋在病房里,一遍遍地跟着医生学习护理知识。很多个晚上,袁教授因为肌肉收缩,四肢很难受,李敬斋就用简单的手法帮他按摩,有时一按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老人舒服地睡着了他才休息。
中风后的袁教授语言不清,医生说中风病人要多说话,才能逐渐恢复语言能力。于是李敬斋一有空就跟袁教授聊天,每次出门散步时,他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树、蓝天、白云……袁教授也很配合地从头努力学起。每当袁教授能清晰地说出一个音节时,李敬斋心里便充满了成就感。
袁教授中风后的几个月里,李敬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直到袁教授安然入睡。在这期间他要给袁教授穿衣、喂饭、按摩,还要教他“说话”,陪着他接受医生的康复治疗。
袁教授的生活很节俭,但他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却非常慷慨,经常拿出钱来救济他们。袁教授这种悬壶济世、助人为乐的“大医”风范,让李敬斋觉得,能照顾这个老人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让李敬斋欣慰的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袁教授恢复得很快。2009年9月,袁教授出院回到了家里,不过,因为中风后遗症,袁教授说话的时候仍然吐字不清,写字也有障碍。李敬斋表示,只要袁教授需要,他们两口子会照顾袁教授夫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