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发展
环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教育环境对引导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班级集体的环境文化,就是要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的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环境建设,在环境建设的同时,既使各项能力得到发展,又在环境中受到教育。
从教室布置上入手,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还能对同学们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情绪、严守课堂秩序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要求学生保持教室内外的整洁,对教室里各种设施的摆放提出明确的要求。课桌、座椅的排列既要左右对称,又要前后等距。课桌与座椅之间的通道,要横平竖直,保持通行的顺畅。讲台应当置于教室前面的中央,教具学具要有序地摆在固定的位置,作业本的摆放要整齐等。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名言园地”,定期摘抄名言警句。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黑板报的设计过程中不是教师做主,而是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教师仅给同学们提一些建议。在内容上,墙报的内容更是注意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而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班训。形成班训,才能使每个学生有奔头,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明天是绚丽多彩的、是快乐的。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形成班训,然后把它醒目地标榜在教室中,用目标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常把自己的言行同目标对照,时时反省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集体的建立是从思想的一致开始的,集体舆论可以将每个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因此,要使班级学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群体,必须加强班级正确舆论的营造。班主任、小干部和积极分子要尽量掌握班级里的舆论动态,对一些不良言论要及时引导,既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思想素质,利于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又能使班级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在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是履行班级功能的标志,构成一个能动的班级实体;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又是整合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诸要素,并最终内化为创新个性品质的载体。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制定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这保证了学生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的自觉性。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以文化为特征的班级制度强调的是学生与制度间的主体参与关系,而非被动接受。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和创新。
四、班级活动的创新与学生的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吉尔福特指出:从狭义上讲,创造力是指最能代表创造人物的特征的各种能力。创造能力决定个体是否有能力在显著水平上显示出创造性的结果,还取决于他们的动机和气质特征,也就是创造性人格的问题。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格,即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多么重要。班级活动的创新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班级的实际,抓住他们的爱好,班级组织了各种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歌咏比赛、班级吉尼斯比赛等,在比赛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相互的配合,更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一技之长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找到成就感,自豪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而有进取心的学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发展
环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教育环境对引导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班级集体的环境文化,就是要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的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环境建设,在环境建设的同时,既使各项能力得到发展,又在环境中受到教育。
从教室布置上入手,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还能对同学们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情绪、严守课堂秩序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要求学生保持教室内外的整洁,对教室里各种设施的摆放提出明确的要求。课桌、座椅的排列既要左右对称,又要前后等距。课桌与座椅之间的通道,要横平竖直,保持通行的顺畅。讲台应当置于教室前面的中央,教具学具要有序地摆在固定的位置,作业本的摆放要整齐等。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名言园地”,定期摘抄名言警句。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黑板报的设计过程中不是教师做主,而是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教师仅给同学们提一些建议。在内容上,墙报的内容更是注意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不流于形式。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到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可谓一举多得。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而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班训。形成班训,才能使每个学生有奔头,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明天是绚丽多彩的、是快乐的。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形成班训,然后把它醒目地标榜在教室中,用目标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常把自己的言行同目标对照,时时反省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集体的建立是从思想的一致开始的,集体舆论可以将每个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因此,要使班级学生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群体,必须加强班级正确舆论的营造。班主任、小干部和积极分子要尽量掌握班级里的舆论动态,对一些不良言论要及时引导,既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思想素质,利于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又能使班级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在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是履行班级功能的标志,构成一个能动的班级实体;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又是整合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诸要素,并最终内化为创新个性品质的载体。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竞争机制,制定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这保证了学生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的自觉性。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以文化为特征的班级制度强调的是学生与制度间的主体参与关系,而非被动接受。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和创新。
四、班级活动的创新与学生的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吉尔福特指出:从狭义上讲,创造力是指最能代表创造人物的特征的各种能力。创造能力决定个体是否有能力在显著水平上显示出创造性的结果,还取决于他们的动机和气质特征,也就是创造性人格的问题。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格,即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多么重要。班级活动的创新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班级的实际,抓住他们的爱好,班级组织了各种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歌咏比赛、班级吉尼斯比赛等,在比赛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相互的配合,更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一技之长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找到成就感,自豪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而有进取心的学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