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毕业生面对就业遇到多方面的问题,人才市场状况呈现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业是擺在毕业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就业难的现状几乎深入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心里面。 不同的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的心理状况也有很大的区别,有渴望型的也有淡定型的会,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复杂现状。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
一、前言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个问题,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其影响因素有哪些,造成这些因素的具体原因又有那些,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展开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并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客观反映了中国现在大学毕业生再就业方面的各种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求职者本人、高等教育、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产物。究其本质是适应于不同工作场所需要的通用能力,满足于不同工作场所的共同需要。根据就业能力结构的内涵,就业能力的开发包括就业人格的塑造,社会兼容度的拓展及职业形象的提升三个层次。就业能力的一般结构和实质内涵从根本上说,旨在提高求职竞争优势的就业能力结构模型,首先应该立足于使加入劳动者队伍的每个人都具有动态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采取行动,从而使劳动力队伍能够适应就业无边界时代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过,就业能力建设并不是解决当前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不能代替其他改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状况的政策措施,而应与之配套进行。就业者的能力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保障自己的优势。
(二)劳动市场里的雇佣歧视问题。
就现阶段的人才市场情况来看,歧视问题不在少数。山东财政学院的黄梓洋在《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的文章中给我们定义了歧视的概念:歧视是指相同的人(事)被不平等地对待或者不同的人(事)受到同等的对待。并进一步说明:“劳动力市场歧视通常有三个来源:其一来源于个体的歧视偏好,由于这种人不喜欢与某些特定人群中的成员打交道而产生的歧视;其二来源于统计性的选择,雇主将某种先入为主的群体特征强加在个体身上引起的歧视;其三来源于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由某种制度、约定俗成形成的歧视。” 我认为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状:1.劳动力市场中的地域歧视;2.劳动力市场的行业歧视;3.劳动力年龄、性别的歧视;4.在社會保障及福利方面对农民工的歧视等。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
中国大学分遍及各个城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形成了不同的氛围。大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就业观念。部分大学生向往中国的大城市,像上海、北京、深圳以及沿海等发达城市,部分学生向往国家公务员,部分学生对就业的工资条件等要求不同等。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向往环境好工资高,这样又是瓶颈式就业,无形中又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四)家庭社会背景。
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大学生就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来自东南大学的周宇和尤一在《大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的调查与分析》对家庭背景做了如下解释: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内涵宽泛的概念,包括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家庭所在地、种族、民族等。其中有这样的调查结果:家庭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起薪都有着影响,即越高社会阶层的子女获得的工作状况越好,就业的起薪也较高;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家庭背景在子女就业状况中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当2005年毕业生中父亲职位为行政管理人员的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最高,而父亲职位为农民的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最低,两者的差异不足400元。而当2008毕业生中,父亲职位为行政管理人员的毕业生与父亲职位为农民的差距已经扩大到900元以上。这说明家庭背景对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影响。
(五)人才的输出量大于劳动市场需求量。
有关于2009年的统计表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当年的7月1日,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按照这种情况,我国每一年将有很多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一方面,本科毕业已经是大众化趋势,毕业生走向也必然会是大众化趋势。
(六)大学生面对就业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
来自莆田学院的吴振宇在《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与对策》中说道: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在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他们中很多人都普遍出现了诸如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暴自弃等等消极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而且也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见就业的压力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应对困难的对策
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大学生所遇到的就业问题基本就囊括在了以上六条问题里面。无论如何,就业难是擺在当今大学生面前的不得不迈的坎。面对就业困难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但有技术还要有责任心,团结精神,懂得处事为人。大学生要衡量自身的情况,掌握整体就业动向,规划好自己的目标,有的放矢,不盲目不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国家近几年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刚进入社会当求先工作再来找工作,试着将自己的目标阵地转移到相对落后一点的地方,先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来。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文化发展水平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更加专业的操作技能,做到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贾利军.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系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2007,03.
[2]黄梓洋,李莉.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3,05.
[3]李杉杉,张晓丽.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与对策浅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04. (编辑 郑云东)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
一、前言
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个问题,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在什么地方,其影响因素有哪些,造成这些因素的具体原因又有那些,为此许多专家学者展开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并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客观反映了中国现在大学毕业生再就业方面的各种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求职者本人、高等教育、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产物。究其本质是适应于不同工作场所需要的通用能力,满足于不同工作场所的共同需要。根据就业能力结构的内涵,就业能力的开发包括就业人格的塑造,社会兼容度的拓展及职业形象的提升三个层次。就业能力的一般结构和实质内涵从根本上说,旨在提高求职竞争优势的就业能力结构模型,首先应该立足于使加入劳动者队伍的每个人都具有动态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采取行动,从而使劳动力队伍能够适应就业无边界时代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过,就业能力建设并不是解决当前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不能代替其他改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状况的政策措施,而应与之配套进行。就业者的能力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保障自己的优势。
(二)劳动市场里的雇佣歧视问题。
就现阶段的人才市场情况来看,歧视问题不在少数。山东财政学院的黄梓洋在《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的文章中给我们定义了歧视的概念:歧视是指相同的人(事)被不平等地对待或者不同的人(事)受到同等的对待。并进一步说明:“劳动力市场歧视通常有三个来源:其一来源于个体的歧视偏好,由于这种人不喜欢与某些特定人群中的成员打交道而产生的歧视;其二来源于统计性的选择,雇主将某种先入为主的群体特征强加在个体身上引起的歧视;其三来源于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由某种制度、约定俗成形成的歧视。” 我认为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状:1.劳动力市场中的地域歧视;2.劳动力市场的行业歧视;3.劳动力年龄、性别的歧视;4.在社會保障及福利方面对农民工的歧视等。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
中国大学分遍及各个城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形成了不同的氛围。大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就业观念。部分大学生向往中国的大城市,像上海、北京、深圳以及沿海等发达城市,部分学生向往国家公务员,部分学生对就业的工资条件等要求不同等。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向往环境好工资高,这样又是瓶颈式就业,无形中又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力。
(四)家庭社会背景。
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大学生就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来自东南大学的周宇和尤一在《大学生就业与家庭背景的调查与分析》对家庭背景做了如下解释: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内涵宽泛的概念,包括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家庭所在地、种族、民族等。其中有这样的调查结果:家庭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起薪都有着影响,即越高社会阶层的子女获得的工作状况越好,就业的起薪也较高;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家庭背景在子女就业状况中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当2005年毕业生中父亲职位为行政管理人员的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最高,而父亲职位为农民的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最低,两者的差异不足400元。而当2008毕业生中,父亲职位为行政管理人员的毕业生与父亲职位为农民的差距已经扩大到900元以上。这说明家庭背景对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影响。
(五)人才的输出量大于劳动市场需求量。
有关于2009年的统计表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当年的7月1日,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按照这种情况,我国每一年将有很多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一方面,本科毕业已经是大众化趋势,毕业生走向也必然会是大众化趋势。
(六)大学生面对就业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
来自莆田学院的吴振宇在《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与对策》中说道: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在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他们中很多人都普遍出现了诸如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暴自弃等等消极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而且也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见就业的压力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应对困难的对策
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大学生所遇到的就业问题基本就囊括在了以上六条问题里面。无论如何,就业难是擺在当今大学生面前的不得不迈的坎。面对就业困难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但有技术还要有责任心,团结精神,懂得处事为人。大学生要衡量自身的情况,掌握整体就业动向,规划好自己的目标,有的放矢,不盲目不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国家近几年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缓解就业压力,刚进入社会当求先工作再来找工作,试着将自己的目标阵地转移到相对落后一点的地方,先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来。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文化发展水平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更加专业的操作技能,做到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贾利军.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系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2007,03.
[2]黄梓洋,李莉.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分析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3,05.
[3]李杉杉,张晓丽.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与对策浅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04. (编辑 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