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举贤,生于湖南茶陵,祖籍广东省梅县。1975定居于香港,1978年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79年由第七届香港艺术节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此后又多次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现为香港著画会会长、泰国泰华艺术家协会顾问、香港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华收藏家协会顾问。
一次偶然认识了《鉴藏》杂志社的社长赖东平女士,谈及了香港谢举贤先生,于是就有了约稿之事。
谢举贤先生是香港著画会永久会长、泰国泰华艺术协会顾问、香港亚洲协会顾问。举办过第七届香港艺术节暨香港艺术中心个展,1988年又由人才基金会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这些年共举办了四十多次个展。面对这位名人心中颇有些紧张,有些担心此人是否好相处。但是一见面,谢举贤先生从容不迫的学者风度,平和的声音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以至到现在我已成了他的个人传记《哈米》的作者之一。之所以把传记定为《哈米》,是源自谢举贤先生的一段话:“哈米”是我的外号,因为我这个人不管面对快乐,还是面对挫折时,整天嘻嘻哈哈的,笑起来眼睛咪咪的,所以,我就被叫成了“哈米”。是的,正如谢举贤——“哈米”所说,即使作为作家、有着敏锐观察力的我也丝毫让人感觉不到他曾经的苦难与艰辛。
谢举贤像和老朋友一样对我谈起他的经历:我初到香港时,只找到一个送货的工作,但这个工作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动脑筋,那时我就一边干活一边冥思苦想,想所看过的名画名作,想画面构图,想色彩组合,并随手在车厢板上,在水泥地上涂画。晚上回到睡觉的货仓,我就趴在地铺上画画,总要折腾到深夜才睡觉。1978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了我的个人画展,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个人画展。决定我人生转折的还是1979年,继著名画家梁百誉先生之后,第七届香港艺术节协会暨香港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了我的个人画展。在1980年,我发起并成立了香港著画会。什么叫著画会呢?“著画”的含义是默默耕耘,“著画”不“著名”,著画会的永久荣誉会长是吴作人先生、萧淑芳女士和何海霞先生。从著画会成立之日起,我们就极力推崇“画格就是人格,学画先学作人”。1988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先生第一次看到我的画册及有关资料后,高兴地为展会题字祝贺:会古通今。并且带病携同夫人萧淑芳专程参观画展。李可染副主席欣然担任画展的主礼嘉宾,在展馆忙碌了两个多小时,还在画册上签名留念。叶浅予副主席看完画展和我合影时说:“没有东西的画展我是不会看的,你的画展我可是连看了两次哦,早上来看了一次,下午我又来了,把齐白石加吴昌硕的两种风格合二为一,且更进一步,不错”。杨成武将军也高兴地对我说:“中国龙在腾飞,你要为国家民族多作一些画。”史进前将军还现场手书“中国龙腾飞”的条幅送给我。陈义经先生写的是:胸中有邱壑,腕底起云烟。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艺术大师已先后作古,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他们的鼓励和教诲一直鞭策着我更加努力:走自己的路,不断地创新。画画,尤其是画写意中国画,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在何种情形之下,我都不会“割爱”了。
听了这发自肺腑之言,一股激情在我心头涌起……
现为香港著画会会长、泰国泰华艺术家协会顾问、香港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华收藏家协会顾问。
一次偶然认识了《鉴藏》杂志社的社长赖东平女士,谈及了香港谢举贤先生,于是就有了约稿之事。
谢举贤先生是香港著画会永久会长、泰国泰华艺术协会顾问、香港亚洲协会顾问。举办过第七届香港艺术节暨香港艺术中心个展,1988年又由人才基金会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这些年共举办了四十多次个展。面对这位名人心中颇有些紧张,有些担心此人是否好相处。但是一见面,谢举贤先生从容不迫的学者风度,平和的声音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以至到现在我已成了他的个人传记《哈米》的作者之一。之所以把传记定为《哈米》,是源自谢举贤先生的一段话:“哈米”是我的外号,因为我这个人不管面对快乐,还是面对挫折时,整天嘻嘻哈哈的,笑起来眼睛咪咪的,所以,我就被叫成了“哈米”。是的,正如谢举贤——“哈米”所说,即使作为作家、有着敏锐观察力的我也丝毫让人感觉不到他曾经的苦难与艰辛。
谢举贤像和老朋友一样对我谈起他的经历:我初到香港时,只找到一个送货的工作,但这个工作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动脑筋,那时我就一边干活一边冥思苦想,想所看过的名画名作,想画面构图,想色彩组合,并随手在车厢板上,在水泥地上涂画。晚上回到睡觉的货仓,我就趴在地铺上画画,总要折腾到深夜才睡觉。1978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了我的个人画展,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个人画展。决定我人生转折的还是1979年,继著名画家梁百誉先生之后,第七届香港艺术节协会暨香港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了我的个人画展。在1980年,我发起并成立了香港著画会。什么叫著画会呢?“著画”的含义是默默耕耘,“著画”不“著名”,著画会的永久荣誉会长是吴作人先生、萧淑芳女士和何海霞先生。从著画会成立之日起,我们就极力推崇“画格就是人格,学画先学作人”。1988年,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先生第一次看到我的画册及有关资料后,高兴地为展会题字祝贺:会古通今。并且带病携同夫人萧淑芳专程参观画展。李可染副主席欣然担任画展的主礼嘉宾,在展馆忙碌了两个多小时,还在画册上签名留念。叶浅予副主席看完画展和我合影时说:“没有东西的画展我是不会看的,你的画展我可是连看了两次哦,早上来看了一次,下午我又来了,把齐白石加吴昌硕的两种风格合二为一,且更进一步,不错”。杨成武将军也高兴地对我说:“中国龙在腾飞,你要为国家民族多作一些画。”史进前将军还现场手书“中国龙腾飞”的条幅送给我。陈义经先生写的是:胸中有邱壑,腕底起云烟。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艺术大师已先后作古,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他们的鼓励和教诲一直鞭策着我更加努力:走自己的路,不断地创新。画画,尤其是画写意中国画,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在何种情形之下,我都不会“割爱”了。
听了这发自肺腑之言,一股激情在我心头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