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是取得良好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工程; 造价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要谈工程造价管理就必须先来谈谈中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中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20世纪80年代完善起来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要求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由于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概预算制度在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程造价缺乏竞争性。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建筑业自身特点的影响,中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下令定价色彩,尽管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调价政策,但是都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造价行政主管部门多为直接式服务,采用政府定价,因而造价缺乏竞争性。以施工企业自主定价为特征的工程计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第二,造价控制重施工轻设计。多年来,中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从而形成了大量效益不好的工程。近些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而中国传统的做法是把造价控制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账的后果。造价多为事后算账,依附于建筑设计师,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
第三,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健全,工程咨询业发展还不成熟。有的地方虽已建立咨询机构,但没有充分发挥出工程造价咨询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普遍实力薄弱,规模偏小,技术力量不强,改革也没有完全到位,还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受主管部门的制约,不能公正地进入社会;基础差、素质低、单一从事编制工程预算业务、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行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存在行业、地区、部门垄断封锁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公平竞争的发展;行业服务规范和制度建设急需与国际接轨。
第四,高素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取得工程造价师资格的专业人才不多,高级专业人才就更少。有的虽已经取得执业资格,但无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不高。在造价师从业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在岗无证,有证无岗”的现象。工作内容依然是单一的,多在主管部门及领导的主观意志指令下工作,因而工作服务领域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取得造价工程师资格的人数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迫切需要一大批为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高素质综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第五,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中国已制定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不够健全。特别是加入WT0后,中国的法律仍然存在与WT0组织有关法律不符的地方。
二、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第一,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设计阶段是有效控制造价的关键环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是项目建设提高效益、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重要保证。由于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通常可达60%~70%左右,因此,抓住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就抓住了造价控制的核心。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有利进行控制的情况主要是对工程设计方案开展公开而公正的招投标,通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详尽论证优选,并请专家综合评审,确保设计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和有利于有效控制投资额的优良方案中标。设计方案选定后,在设计实施阶段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即按照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再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并将投资限额分解到各专业,使各专业在保证达到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造价限额进行设计。
第二,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在项目招标过程中要做好造价控制。在招标过程中控制造价,业主方应注意与加强以下几点:(1)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2)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造价管理人员应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尽量做到“知己知彼”,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3)严格报价评审,合理低价者中标。对于造价的控制一般采用经过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合理低价法为主。目前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但作为业主方应杜绝一味寻求绝对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争。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第一,严把工程变更关。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造成工程施工时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一致,市场供应的材料、设备与设计规格不一致。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变更关。造价管理人员应对多个变更方案从质量、工期、造价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推荐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严防通过变更设计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使工程结算造价大幅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对变更应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
第二,严把现场签证关。对于工程签证,应建立技术经济签证制度,对工程量大或单价高的签证事项,在签证实施前要求施工方以书面报告形式通知造价管理人员,造价管理人员通过计算相关费用的增减,上报主管项目经理审核、备案;在施工方完成签证的工程内容后,造价管理人员应再对实际发生的内容、施工范围、实物工程量、签证价位进行审核确认,及时把握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造价。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监督施工单位按图纸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换、现场签证、额外用工等預算外费用的发生。对于必需的签证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这样才能随时掌握项目费用的数额。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和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以减少结算中扯皮给工程结算带来麻烦。此外,造价管理人员应积极促进施工单位改进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这也是有效控制施工投资的重要一面。
四、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是有效控制建筑投资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搞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造价管理人员必须与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总结经验,共同把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使造价管理工作对建筑投资的合理控制乃至对建筑业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雪青.国际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丁士昭,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邓梅.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4]郭婧娟.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工程; 造价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要谈工程造价管理就必须先来谈谈中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中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20世纪80年代完善起来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要求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由于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概预算制度在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程造价缺乏竞争性。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建筑业自身特点的影响,中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下令定价色彩,尽管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调价政策,但是都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造价行政主管部门多为直接式服务,采用政府定价,因而造价缺乏竞争性。以施工企业自主定价为特征的工程计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第二,造价控制重施工轻设计。多年来,中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有些项目甚至在建成后投资大幅超过计划,从而形成了大量效益不好的工程。近些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而中国传统的做法是把造价控制重点放在施工阶段,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账的后果。造价多为事后算账,依附于建筑设计师,被动地反映设计和施工。
第三,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不健全,工程咨询业发展还不成熟。有的地方虽已建立咨询机构,但没有充分发挥出工程造价咨询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普遍实力薄弱,规模偏小,技术力量不强,改革也没有完全到位,还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受主管部门的制约,不能公正地进入社会;基础差、素质低、单一从事编制工程预算业务、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行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存在行业、地区、部门垄断封锁的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公平竞争的发展;行业服务规范和制度建设急需与国际接轨。
第四,高素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取得工程造价师资格的专业人才不多,高级专业人才就更少。有的虽已经取得执业资格,但无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不高。在造价师从业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在岗无证,有证无岗”的现象。工作内容依然是单一的,多在主管部门及领导的主观意志指令下工作,因而工作服务领域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取得造价工程师资格的人数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要。迫切需要一大批为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高素质综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第五,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中国已制定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不够健全。特别是加入WT0后,中国的法律仍然存在与WT0组织有关法律不符的地方。
二、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第一,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设计阶段是有效控制造价的关键环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是项目建设提高效益、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重要保证。由于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通常可达60%~70%左右,因此,抓住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就抓住了造价控制的核心。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有利进行控制的情况主要是对工程设计方案开展公开而公正的招投标,通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详尽论证优选,并请专家综合评审,确保设计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和有利于有效控制投资额的优良方案中标。设计方案选定后,在设计实施阶段应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即按照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再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并将投资限额分解到各专业,使各专业在保证达到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按分配造价限额进行设计。
第二,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在项目招标过程中要做好造价控制。在招标过程中控制造价,业主方应注意与加强以下几点:(1)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2)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造价管理人员应收集、积累、筛选、分析和总结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鉴别、预测、分析、评价,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中涉及费用的条款要反复推敲,尽量做到“知己知彼”,以利于日后的造价控制。(3)严格报价评审,合理低价者中标。对于造价的控制一般采用经过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合理低价法为主。目前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但作为业主方应杜绝一味寻求绝对低价中标,以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争。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第一,严把工程变更关。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粗糙,造成工程施工时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一致,市场供应的材料、设备与设计规格不一致。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变更关。造价管理人员应对多个变更方案从质量、工期、造价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推荐经济合理的技术措施。严防通过变更设计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使工程结算造价大幅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对变更应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
第二,严把现场签证关。对于工程签证,应建立技术经济签证制度,对工程量大或单价高的签证事项,在签证实施前要求施工方以书面报告形式通知造价管理人员,造价管理人员通过计算相关费用的增减,上报主管项目经理审核、备案;在施工方完成签证的工程内容后,造价管理人员应再对实际发生的内容、施工范围、实物工程量、签证价位进行审核确认,及时把握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造价。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师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监督施工单位按图纸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换、现场签证、额外用工等預算外费用的发生。对于必需的签证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这样才能随时掌握项目费用的数额。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和监理工程师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以减少结算中扯皮给工程结算带来麻烦。此外,造价管理人员应积极促进施工单位改进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这也是有效控制施工投资的重要一面。
四、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是有效控制建筑投资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搞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造价管理人员必须与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总结经验,共同把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使造价管理工作对建筑投资的合理控制乃至对建筑业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雪青.国际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丁士昭,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邓梅.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4]郭婧娟.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