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语文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有:善于利用精彩的小结结束新课,善于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来充分开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和当代文化渗透;开设人文讲座、培养审美情趣;开设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品味人文内涵。师生若能配合默契,语文教学的效果定会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语文;人文素养;提升;策略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充分肯定了语文的人文性,肯定了语文本身是一种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极为重要。
  那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充分开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1.新课结束时,要善于利用精彩的小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在教闻一多的《死水》这首诗时,是这样结束全文的:
  “在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气,东坡“大江东去”的豪放之后,谁再敢言水?现代诗人闻一多居然拿起了笔。可是唐已过宋已逝,留给闻先生的只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走进《诗经》,也走进了一片水域: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水阔不可渡,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水远不能达,有《周南·关雎》中的水之“悠悠”,有《郑风·溱洧》中的水之“涣涣”……可是现代,中国在闻一多的面前只呈现出一沟绝望的死水。
  水从大禹脚下流来,从神话和《诗经》中流来,流过屈原的灵魂,流过六朝旧事,流过李白揽月的圣地,流到闻一多的身边,死水微澜,只有把铁锈斑斑的暗红耀成最后的“桃花”。古人咏唱水为“碧波”“凝翠”“沉璧”,闻一多面对泥淖中的铜绿叫做“翡翠”;有过“气蒸云梦泽”的江天云霓,死水就会上演饮“酒”自醉的一幕。悲剧之后是喜剧:没有了雪波、雪浪、雪涛,便以“白沬”代替;没有了鸿影、鸥身、雁翅,便以“花蚊”代替;就连蛙,没有了蛙唱、蛙鼓,只沉闷地留下几声死水的绝响。
  闻一多可以与谢灵运共“罗绮”,与白居易张志和共“桃花”,与王勃共“云霞”,也可以与李白对“酒”。然而,死水无源,无流,因而断流,流不出自己,死在了自己的两岸之间。但是,死水无须挽歌与葬歌。死水死了;死后即成丰沛的源,澎湃的流,浩瀚的出海口。闻一多就这样以反语形式满含悲愤又极蕴希望地把死亡的葬歌唱成了生命颂歌的前奏。”
  这段小结,综合了文学史上与水有关的不少名家名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学生由此可能热爱辉煌的祖国文化,激发他们自觉摄取人文素养的热情。
  2.课堂上要善于延伸拓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学习《荷塘月色》时,引“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等诗句,理解“通感”的艺术效果,体味古代文化的神奇魅力。欣赏完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后,补充杨万里的《小池》和《荷花》进行比较阅读,品味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
  3.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在思辨中提升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将矛盾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自主思考。如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可对照《季氏将伐颛臾》和初中《论语十则》,组织学生进行“孔子的思想文化反思”专题讨论,探究孔子思想的进步性及局限性。
  
  二、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当代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外阅读必不可少。而不少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散慢性、休闲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进度,依据教材内容,开列书单,有意识地加大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和当代文化观念的力度。
  首先,引导学生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中吸取人文素养。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经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巨大现实意义。传统文化中隐含着许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要义,启迪我们去思考、去开掘、去升华。诵读先秦诸子散文,既让学生陶冶个人情操,培养善良美德,又让他们了解儒和道的对立与消解,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指导学生读“四书五经”,可使他们取其精华,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讲析李白、杜甫的诗歌,既让他们领略李白雄奇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又让他们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表达的思想感情、讴歌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丰富内容……
  其次是引导学生在世界传统文化精髓中吸取人文素养。世界文化浩如烟海,不可端倪,因而只能选择人文价值极高的名著阅读,或者摘读部分名著片断以管中窥豹。比如走进希腊神话,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阅读《伊索寓言》,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夏洛克、泼留希金、葛朗台的可笑,玛蒂尔德、格里高尔的可悲,桑提亚哥、卡西莫多的可敬……这些世界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瑰宝,会让学生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受教于潜移默化之中。
  再次,对学生进行当代优秀文化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处于新时期的中学生进行当代优秀文化渗透,是提升人文素养必不可少的形式。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多读当代有文化厚重感的作品,如鲁迅的名篇、郭沫若的《女神》、钱钟书的《围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或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类报刊上高品位的时文、哲理性的散文。教师要慧眼识珠、沙中选贝,推选富含当代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文章或专著,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进行当代文化渗透。
  
  三、开设人文讲座,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开设人文讲座,讲授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形式。在讲座中,教师要用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来调动学生吸收人文素养的积极性,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从高一至高二,讲座可按古典诗歌、古典小说、古代散文,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外国文化经典、中国文化史八个专题分阶段进行。高三结合教材中专题文化研究,对前面的专题进行整合提高。
  在人文讲座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它们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谈到:教师的职能就是——引导学生“领悟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艺术本领。如古典诗歌讲座,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眼前的景物山河美,心中的情感美,诗中的沧桑美、爱国美,诗人的人格美等等,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化经典进行情感认同,逐步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感,人文素养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四、开设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品味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学生真正懂得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游弋于世界优秀文化海洋,鼓舞学生吸取其人文琼浆。
  首先,教给学生必要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如质疑求证(即鼓励学生抓住文本疑惑的地方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迁移比较(即从课本内容入手迁移到课外再与课本进行比较)等方法。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我在高一高二开列出了“先秦的儒道文化区别”、“屈原的思想”、“王维与孟浩然的诗歌”、“李白诗”、“杜甫诗”、“苏柳词”、“蒲松龄的文学人生”、“古代文学中的大同思想”等研究范围。学生质疑细化范围,确立课题,如“屈原的求索精神”、“李白诗中的月亮”、“杜甫忧民思想”、“陆游诗中的爱国情结”、“从教材选文看古人的大同思想”。这些课题切口小,选点低,适合学生自行讨论研究。
  第三,重视研究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多方质疑提出观点,如“月亮是李白高洁品质的象征”、“月亮表明李白现实的无奈”……并自觉阅读《李白传》等书籍,找证据佐证。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一种过程性学习,我们应重视学习过程,不必一味看重学习结果。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许多知识视野广阔、战略胸怀博大、创造思维激扬、文化底蕴深厚、人格情操高尚、爱国精神强烈的人才。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文素养的滋养。由此,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
其他文献
法律史学教学面临理论向应用型学科的转型,其教学改革的方向应结合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发展的契机,建立制度史和思想史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In recent years,a number of case reports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risk of hepatitis B and C virus re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
本文探索城市内河滨水地区开发控制的规划探索,并结合南宁市朝阳溪沿岸土地利用控制规划,探讨一种较为科学的规划方法,期望对当前的城市内河滨水地区开发有所启示。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在学习和体悟课本中的爱情故事的基础上,对中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平等的爱情观。
Although laparoscopy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peritoneal trauma and post-operative peritoneal adhesion formation,only o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d a f
本文从实证分析角度考察了我国2008年4月24日印花税的下调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得出本次印花税的调整没有给我国的股市行情带来实质性好转的结论。
【摘要】《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穆公放弃攻打郑国,显示了烛之武出色的外交才能与雄辩的口才。本文对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及逻辑修辞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语言艺术 逻辑修辞 文本解读    鲁僖公三十年,晋国以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为借口,联合秦国一起来攻打郑国。面对两个大国兵临城下,郑国老臣烛之武偷见秦君,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地说服秦穆公欣然退兵,不费一兵一卒,
档案信息资源是适应生成力的发展水平,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可利用的档案信息,本文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增创效益等方面来阐述。
抓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增强人才储备,提升企业智力资本的优势,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以人为本、制度完善及机制合理是抓好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保证。
【摘要】作文在语文高考中占用较大的分量,如何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尽快地提高作文成绩是每一位高三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笔者建议,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重视认识积累,重视思维训练,重视语言表达训练和强化写作训练。  【关键词】积累 训练    高考作文是考生思维品质、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知识、生活体验、经验积累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在高考总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