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企业主群体迅速发展壮大。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政治诉求也日益增多,热衷政治的现象也随之出现。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方面、文化方面的因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体制因素。我们要客观理性地对待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行为,并积极引导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原因;引导
中图分类号:D62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5—0019—0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长,私营企业主阶层也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人数和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首次突破1000万人,达到了1109.9万人;2007年,上升至1396.5万人;截止到2009年3月,私营企业主人数达到1526.84万人,注册资金达到12.07万亿元。在私营企业主阶层迅速崛起的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现象引起学者和社会舆论的关注。毋庸置疑,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参与方式,也有间接的参与方式。
1.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以来,“私营企业主可否入党”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后来,随着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问题的解决①,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开始寻求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织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所先后开展的8次调查显示,入党的私营企业主所占比例呈现逐步递增趋势:1993年私营企业主党员比例为12.9%;到2002年,首次突破20%,达到26.2%;2006年达到32.3%;2009年我国第8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私营企业主中的共产党员比重达33.5%。②有关部门曾在江苏常州展开一项调查,显示在民营、私营企业主当中,有意愿加入共产党的占34.86%。③
2.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另一种最重要方式,是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私营企业主被选为县以上的人大代表的全国有9千多人,被推荐为县以上的政协委员的全国有3万多人。④另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2007年进行的调查显示,28.8%的私营企业主认为“争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最为迫切。⑤
3.在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中担任职务。工商联作为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它在党、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同时也越来越成为私营企业主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止2006年6月底,工商联拥有会员197.3万,其中企业会员67.5万。⑥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中,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共480人,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共304名,占执委总数的63.33%。⑦
4.寻求政治代言人。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对政治的关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政治资本来巩固和扩大其经济利益。他们更加注重通过与某些官员的个别接触来寻求自己参与目的的实现。⑧其寻求政治代言人的主要方式有:建立各种协会,高薪聘请一些官员、知识分子,利用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影响为私营经济服务;召开各种座谈会、讨论会、讲演会,然后将各种交流意见在新闻媒体上发表;创立内部刊物或投资各种媒体机构。
5.竞选和担任村官。一些私营企业主积极参与村官的竞选活动。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2009年全省2/3以上的村子由企业家、工商户、养殖户等先富起来的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其中不乏资产过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者,他们被称作“老板村官。”⑨2005年,在浙江省义乌市大约有60%以上的“村官”是由“富人”担任的。⑩
6.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来获取政治影响、提高社会地位,是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动向。许多私营企业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如进行社会捐赠,到边穷地区投资教育、卫生等事业,以此来扩大其自身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影响力。例如希望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光彩事业,不断向社会进行公益捐赠。再如浙江正泰集团,1999—2002年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9000多万元,并成立了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扶贫组织——乐清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156家会员捐资近3亿元。(11)据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主抽样调查显示,到2005年,参与过光彩事业的私营企业主比例有65.3%,与第六次抽样调查时的情况相比,增加了21.3个百分点。(12)
二、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现象的多维解析
作为新出现的经济精英阶层——私营企业主,他们这种热衷于政治的现象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1.政治方面因素
(1)私营企业主提高自己政治地位的需要。曾经有过一段时期,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13)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私营企业主视作革命和斗争的对象,甚至是消灭的对象。改革开放后,新产生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享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但与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相比,私营企业主阶层并未因经济地位的上升而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政治、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微弱,依然处于经济上富有、政治地位低微的尴尬境地。显然,这种不相匹配的状态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因而,他们试图在政治领域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势必会造成他们对政治的热衷。也即是说,改变自身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是促使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2)私营企业主寻求政治保护的需要。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寻求政治上的保护。政治上的“不安全”感常常困扰着私营企业主阶层,这也凸显了私营企业主对政策的信心不足问题。这种潜意识里的“不安全感”使得私营企业主阶层对政治极为关注,时刻关注政策上的细微变化,尤其是涉及私营经济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在产权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公权肆意扩张的情况下,私营企业主为规避风险会热衷于寻找政治上的保护。私营企业主希望通过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来为自身的利益提供政治上的保护,如通过各种政治活动促成政府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等,从而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的政策环境。
(3)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为团结私营企业主,调动他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党和政府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政策安排,鼓励他们参与政治。1991年中央15号文件提出,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通过工作,在他们中逐渐培养起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积极分子队伍”(14)。这是最早对私营企业主进行政治安排的规范性文件,为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政策依据。后来,随着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的进一步明晰,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政策导向更加明显。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将私营企业主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允许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15)。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中,特别规定“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再加之私营企业主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为了获得一定的政治资本以保护和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愿意被现有政治系统吸纳。(16)这些都促进了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2.经济方面因素
(1)经济利益的驱动。追求利益是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动力。一些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通过政治参与建立一定的政治关系,以此来确保在经济上的既得经济利益和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私营企业主对政治热衷是一种带有很强功利性色彩的行为。
一方面,维护既得经济利益。私营企业主作为私营经济的利益代表,在经济实力得到扩张后,更加希望得到政治方面的保障。(17)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超越权限违规干预经济领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常常会损害私营企业主的经济利益。这样,私营企业主希望通过政治参与,试图影响政府决策,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目的。而且他们的政治行动与参与的功效密切相关,功效越明显,政治热衷度就越高。正如亨廷顿所言,“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人们对参与的功效感有关”。(18)在市场规则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治关系可以大幅度地节省交易费用。例如,有的私营企业主遇到政府部门处罚等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自己的政治关系能否把事情摆平,以尽量减少自身利益的损失。
另一方面,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不但是为了保护既得经济利益,同时也要使自己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意味着它掌控着大量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而通过和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利益。可见,良好的政治关系是一种具有很大收益性的政治资本,它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可以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提升作用。既有的经验研究也发现,拥有干部背景和关系的企业家更容易“存活”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企业的融资为例,融资问题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永久性问题。“目前我国个体私营企业99%是中小企业,其中77%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融资困难,固定资产投资乏力,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19)有学者以我国1993—2005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比无政治关系的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和更长的贷款期限,而且,在金融发展越落后、法治水平越低和政府侵害产权越严重的地区,政治关系的这种贷款效应越显著。(20)不管是从趋利还是避害的角度看,这样的政治关系都是极富诱惑力的。
(2)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行为,而经济的市场化依赖于制度和规则的建立、执行。“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有赖于体系化规则的存在,若是缺乏规则或规则混乱,则意味着社会秩序的脆弱,社会成员的行为就很随意或不可预期”(21),就容易诱发人们热衷政治的行为。就我国实际而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法制的不完善致使在市场化的体制和规则方面留下了一些“空白”,这就容易造成市场化过程中的不公正运作和不平等竞争。如我国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渠道和财税政策等方面曾受到很多限制,凸显了经济市场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种市场经济的低民主化程度会导致私营企业主寻求通过政治渠道来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热衷政治的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3.社会方面因素
(1)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所谓利益表达就是指个体或者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和政府表述自身的利益要求。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因而需要多种多样的利益表达机制。一方面,通过政治组织进行利益表达,是当前私营企业主进行利益诉求的主要渠道。但是,“不是所有的私营企业主都能平等地获得安排政治参与的机会,幸运只属于那些在当地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价值的企业主。”(22)对那些未能有机会的私营企业主来说,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们也会通过非制度安排性方式参与政治,通过政治关系网络来进行利益的表达。另一方面,雇主组织作为私营企业的利益代表,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不利于私营企业主的利益表达。一是雇主组织不发达。从绝对量上看,雇主组织发育不足,难以满足私营企业主日益增多的利益表达需求,民营企业在遇到问题时无法依靠中介组织与政府平等对话,转而寻求其他渠道。二是雇主组织行政化色彩浓,自主性不强。在实际运作中,它们成了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者派出机构,更多的是贯彻政府的政策,弱化了自身维护雇主利益的职能。有学者对温州的60家行业组织调查发现,政府没有把应该赋予行业协会的权力下放给商会或协会,是制约它们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3)
(2)私营企业主增进社会资本的需要。从现实层面来看,社会资本表现为成员身份、社会网络、信任关系,它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资源,具有增值或减少交易费用的功能。正如有研究者提出,“成员身份可以让我们享用组织提供的内部资源,社会网络可以让我们找到归属感,并利用网络节点汇集而成的各种资源;信任关系可以让我们形成合作,使交易顺利达成”。(24)换言之,私营企业主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既可以与政府官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声望和增进社会资本,从而节约交易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3)私营企业主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市场经济为动力的社会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营企业主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削弱了人们的政治顾虑,恢复了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合法性,激发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30多年来中央政府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历经了从限制、规范、利用、补充到发展,再到“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毫不动摇地发展”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对私营企业主而言,不仅明确了其经济权利,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明确了其政治权利。制度变迁使得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冷漠症”逐渐消解,政治参与意识逐渐提高,他们的政治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特别是宪法和物权法将私有财产纳入保护范围,这更从根本制度上保障了私营企业主的私有财产权,也保障了他们的基本政治权利。权利的保障使私营企业主们的顾虑得到消解,私营企业主的参政意识得到提高,越来越多地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
4.文化心理方面因素
(1)官本位思想的严重影响。由于受封建文化影响,我国社会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意识”,社会上下乃至最普通的老百姓普遍存在着崇拜和追求官职的现象。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以其政治上的成就来衡量,“以官为荣、以官为上、以官为准”的心理认同十分强烈。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经济上成功的私营企业主总力图寻求政治上的身份和地位,出现对政治的热衷、对官位的“迷恋”,也就在情理之中。
(2)“官场背景”的心理示范效应。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有“官场背景”的商人往往会得到更多便利,而没有“官场背景”的商人却享受不到这些便利,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政治资源和关系网络的多与寡、有与无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刺激那些未涉足政治领域的商人想方设法结识政治人物,培植代理人,甚至亲自参与政治。
结语
1.理性看待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行为
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行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社会公正的理念,我们要客观、理性地对待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这一现象,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同时又要看到它带来负面社会效应的一面。
从积极意义方面来看,私营企业主对政治的热衷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增长点。私营企业主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对开放性、公平性和透明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广泛的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决策可以起到一种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对政府的权力行使和运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私营企业主积极参与政治能够对其他社会阶层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促使更多社会成员参与政治,从而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从消极意义方面来看,一些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最主要动机是追逐个人的利益而非社会公共利益,本质上是为了个人获得更大的独立和自主,表达的是对个人自由活动空间的要求。在他们的政治参与中,以谋求政治保护型和谋取经济利益型的居多,履行社会职责的公益型和满足个人兴趣的自我价值实现型的较少。大多数人对政治的关心仅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而未形成一种自觉完整的政治要求,甚至有的参与还处于较低的政治参与水平。(25)如果不对这种低水平的政治参与加以适当的引导,导致畸形参与危机的可能性就会不断增加,如导致钱权交易、黑金政治等,从而诱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2.合理引导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针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水平,促进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朝有序化方向发展。
首先,要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民主参与能力。民主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只是提供了公民享有民主的可能性,如果不具备争取和享有这些权利的能力,民主就不能充分地实现。(26)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状况凸显出其民主参与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私营企业主自身的政治素质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参与政治活动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公益性不高,难以起到表达社会成员与公众意愿的作用。另一方面,参与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利用民主权利来达到对政府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要不断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其次,扩大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努力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通过“理性、合法、有序”方式表达政治诉求。以各级工商联组织、行业协会、异地商会等为依托,鼓励和支持建立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自我保护和相互协调的中介组织,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各种合法社会团体、协会、行会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表达和聚合其成员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政治诉求表达机制、整合机制和实现机制。
注释
①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私营企业主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②《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3月26日。
③高文娟:《民企老板“从政”引发关注》,《文汇报》2007年12月24日。
④《“新社会阶层”跻身中国政坛 5000万人掌管10万亿元资本》,《重庆时报》2007年10月4日。
⑤董伟:《近3成私营企业主想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30日。
⑥(12)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993—2006: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第253、249页。
⑦《全国工商联换届新执委会非公经济人士首超六成》,《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1月20日。
⑧胡翔:《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分析》,《人大研究》2005年第11期。
⑨商意盈、李亚彪、庞瑞:《富人治村:“老板村官”的灰色质疑》,《决策探索》2009年第19期。
⑩汪大海、张守平:《“富商参政”之争》,《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12期。
(11)胡绍元:《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1期。
(1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页。
(14)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333—343页。
(1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页。
(16)王晓燕:《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44页。
(17)(22)(25)(26)敖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0页、第57页、前言第10页、第312页。
(18)[美]亨廷顿等:《难于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寿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87页。
(19)李明章、王建均:《非公有制经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83页。
(20)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管理世界》2008年第8期。
(21)姚亮:《公权扩张的治理:社会走向公正的基石》,《学术界》2009年第3期。
(23)张国清、余逊达主编:《民营经济与政府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0页。
(24)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7页。
责任编辑:汪 洋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原因;引导
中图分类号:D62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5—0019—0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长,私营企业主阶层也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人数和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首次突破1000万人,达到了1109.9万人;2007年,上升至1396.5万人;截止到2009年3月,私营企业主人数达到1526.84万人,注册资金达到12.07万亿元。在私营企业主阶层迅速崛起的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现象引起学者和社会舆论的关注。毋庸置疑,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参与方式,也有间接的参与方式。
1.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以来,“私营企业主可否入党”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后来,随着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问题的解决①,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开始寻求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织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所先后开展的8次调查显示,入党的私营企业主所占比例呈现逐步递增趋势:1993年私营企业主党员比例为12.9%;到2002年,首次突破20%,达到26.2%;2006年达到32.3%;2009年我国第8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私营企业主中的共产党员比重达33.5%。②有关部门曾在江苏常州展开一项调查,显示在民营、私营企业主当中,有意愿加入共产党的占34.86%。③
2.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另一种最重要方式,是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政治协商会议的委员。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私营企业主被选为县以上的人大代表的全国有9千多人,被推荐为县以上的政协委员的全国有3万多人。④另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2007年进行的调查显示,28.8%的私营企业主认为“争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最为迫切。⑤
3.在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中担任职务。工商联作为中国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它在党、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同时也越来越成为私营企业主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截止2006年6月底,工商联拥有会员197.3万,其中企业会员67.5万。⑥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中,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共480人,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共304名,占执委总数的63.33%。⑦
4.寻求政治代言人。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对政治的关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政治资本来巩固和扩大其经济利益。他们更加注重通过与某些官员的个别接触来寻求自己参与目的的实现。⑧其寻求政治代言人的主要方式有:建立各种协会,高薪聘请一些官员、知识分子,利用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影响为私营经济服务;召开各种座谈会、讨论会、讲演会,然后将各种交流意见在新闻媒体上发表;创立内部刊物或投资各种媒体机构。
5.竞选和担任村官。一些私营企业主积极参与村官的竞选活动。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2009年全省2/3以上的村子由企业家、工商户、养殖户等先富起来的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其中不乏资产过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者,他们被称作“老板村官。”⑨2005年,在浙江省义乌市大约有60%以上的“村官”是由“富人”担任的。⑩
6.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来获取政治影响、提高社会地位,是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一种新动向。许多私营企业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如进行社会捐赠,到边穷地区投资教育、卫生等事业,以此来扩大其自身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影响力。例如希望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光彩事业,不断向社会进行公益捐赠。再如浙江正泰集团,1999—2002年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9000多万元,并成立了全国首家民营企业扶贫组织——乐清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156家会员捐资近3亿元。(11)据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主抽样调查显示,到2005年,参与过光彩事业的私营企业主比例有65.3%,与第六次抽样调查时的情况相比,增加了21.3个百分点。(12)
二、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现象的多维解析
作为新出现的经济精英阶层——私营企业主,他们这种热衷于政治的现象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1.政治方面因素
(1)私营企业主提高自己政治地位的需要。曾经有过一段时期,许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13)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私营企业主视作革命和斗争的对象,甚至是消灭的对象。改革开放后,新产生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享有较高的经济地位。但与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相比,私营企业主阶层并未因经济地位的上升而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在政治、社会领域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微弱,依然处于经济上富有、政治地位低微的尴尬境地。显然,这种不相匹配的状态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因而,他们试图在政治领域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势必会造成他们对政治的热衷。也即是说,改变自身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是促使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2)私营企业主寻求政治保护的需要。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就是寻求政治上的保护。政治上的“不安全”感常常困扰着私营企业主阶层,这也凸显了私营企业主对政策的信心不足问题。这种潜意识里的“不安全感”使得私营企业主阶层对政治极为关注,时刻关注政策上的细微变化,尤其是涉及私营经济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在产权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公权肆意扩张的情况下,私营企业主为规避风险会热衷于寻找政治上的保护。私营企业主希望通过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来为自身的利益提供政治上的保护,如通过各种政治活动促成政府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等,从而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的政策环境。
(3)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为团结私营企业主,调动他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党和政府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政策安排,鼓励他们参与政治。1991年中央15号文件提出,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通过工作,在他们中逐渐培养起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积极分子队伍”(14)。这是最早对私营企业主进行政治安排的规范性文件,为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政策依据。后来,随着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的进一步明晰,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政策导向更加明显。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将私营企业主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允许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15)。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中,特别规定“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再加之私营企业主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为了获得一定的政治资本以保护和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愿意被现有政治系统吸纳。(16)这些都促进了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2.经济方面因素
(1)经济利益的驱动。追求利益是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动力。一些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最主要目的就在于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通过政治参与建立一定的政治关系,以此来确保在经济上的既得经济利益和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私营企业主对政治热衷是一种带有很强功利性色彩的行为。
一方面,维护既得经济利益。私营企业主作为私营经济的利益代表,在经济实力得到扩张后,更加希望得到政治方面的保障。(17)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超越权限违规干预经济领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常常会损害私营企业主的经济利益。这样,私营企业主希望通过政治参与,试图影响政府决策,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目的。而且他们的政治行动与参与的功效密切相关,功效越明显,政治热衷度就越高。正如亨廷顿所言,“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人们对参与的功效感有关”。(18)在市场规则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治关系可以大幅度地节省交易费用。例如,有的私营企业主遇到政府部门处罚等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自己的政治关系能否把事情摆平,以尽量减少自身利益的损失。
另一方面,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不但是为了保护既得经济利益,同时也要使自己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意味着它掌控着大量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而通过和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利益。可见,良好的政治关系是一种具有很大收益性的政治资本,它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可以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提升作用。既有的经验研究也发现,拥有干部背景和关系的企业家更容易“存活”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企业的融资为例,融资问题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永久性问题。“目前我国个体私营企业99%是中小企业,其中77%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融资困难,固定资产投资乏力,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19)有学者以我国1993—2005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比无政治关系的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和更长的贷款期限,而且,在金融发展越落后、法治水平越低和政府侵害产权越严重的地区,政治关系的这种贷款效应越显著。(20)不管是从趋利还是避害的角度看,这样的政治关系都是极富诱惑力的。
(2)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行为,而经济的市场化依赖于制度和规则的建立、执行。“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有赖于体系化规则的存在,若是缺乏规则或规则混乱,则意味着社会秩序的脆弱,社会成员的行为就很随意或不可预期”(21),就容易诱发人们热衷政治的行为。就我国实际而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法制的不完善致使在市场化的体制和规则方面留下了一些“空白”,这就容易造成市场化过程中的不公正运作和不平等竞争。如我国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渠道和财税政策等方面曾受到很多限制,凸显了经济市场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这种市场经济的低民主化程度会导致私营企业主寻求通过政治渠道来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热衷政治的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3.社会方面因素
(1)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所谓利益表达就是指个体或者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和政府表述自身的利益要求。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因而需要多种多样的利益表达机制。一方面,通过政治组织进行利益表达,是当前私营企业主进行利益诉求的主要渠道。但是,“不是所有的私营企业主都能平等地获得安排政治参与的机会,幸运只属于那些在当地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价值的企业主。”(22)对那些未能有机会的私营企业主来说,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们也会通过非制度安排性方式参与政治,通过政治关系网络来进行利益的表达。另一方面,雇主组织作为私营企业的利益代表,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不利于私营企业主的利益表达。一是雇主组织不发达。从绝对量上看,雇主组织发育不足,难以满足私营企业主日益增多的利益表达需求,民营企业在遇到问题时无法依靠中介组织与政府平等对话,转而寻求其他渠道。二是雇主组织行政化色彩浓,自主性不强。在实际运作中,它们成了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者派出机构,更多的是贯彻政府的政策,弱化了自身维护雇主利益的职能。有学者对温州的60家行业组织调查发现,政府没有把应该赋予行业协会的权力下放给商会或协会,是制约它们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3)
(2)私营企业主增进社会资本的需要。从现实层面来看,社会资本表现为成员身份、社会网络、信任关系,它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资源,具有增值或减少交易费用的功能。正如有研究者提出,“成员身份可以让我们享用组织提供的内部资源,社会网络可以让我们找到归属感,并利用网络节点汇集而成的各种资源;信任关系可以让我们形成合作,使交易顺利达成”。(24)换言之,私营企业主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既可以与政府官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声望和增进社会资本,从而节约交易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3)私营企业主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市场经济为动力的社会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营企业主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削弱了人们的政治顾虑,恢复了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合法性,激发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30多年来中央政府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历经了从限制、规范、利用、补充到发展,再到“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毫不动摇地发展”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对私营企业主而言,不仅明确了其经济权利,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明确了其政治权利。制度变迁使得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冷漠症”逐渐消解,政治参与意识逐渐提高,他们的政治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特别是宪法和物权法将私有财产纳入保护范围,这更从根本制度上保障了私营企业主的私有财产权,也保障了他们的基本政治权利。权利的保障使私营企业主们的顾虑得到消解,私营企业主的参政意识得到提高,越来越多地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
4.文化心理方面因素
(1)官本位思想的严重影响。由于受封建文化影响,我国社会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意识”,社会上下乃至最普通的老百姓普遍存在着崇拜和追求官职的现象。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以其政治上的成就来衡量,“以官为荣、以官为上、以官为准”的心理认同十分强烈。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经济上成功的私营企业主总力图寻求政治上的身份和地位,出现对政治的热衷、对官位的“迷恋”,也就在情理之中。
(2)“官场背景”的心理示范效应。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有“官场背景”的商人往往会得到更多便利,而没有“官场背景”的商人却享受不到这些便利,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政治资源和关系网络的多与寡、有与无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刺激那些未涉足政治领域的商人想方设法结识政治人物,培植代理人,甚至亲自参与政治。
结语
1.理性看待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行为
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行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社会公正的理念,我们要客观、理性地对待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这一现象,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同时又要看到它带来负面社会效应的一面。
从积极意义方面来看,私营企业主对政治的热衷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增长点。私营企业主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对开放性、公平性和透明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广泛的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决策可以起到一种有力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对政府的权力行使和运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私营企业主积极参与政治能够对其他社会阶层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促使更多社会成员参与政治,从而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
从消极意义方面来看,一些私营企业主热衷政治的最主要动机是追逐个人的利益而非社会公共利益,本质上是为了个人获得更大的独立和自主,表达的是对个人自由活动空间的要求。在他们的政治参与中,以谋求政治保护型和谋取经济利益型的居多,履行社会职责的公益型和满足个人兴趣的自我价值实现型的较少。大多数人对政治的关心仅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而未形成一种自觉完整的政治要求,甚至有的参与还处于较低的政治参与水平。(25)如果不对这种低水平的政治参与加以适当的引导,导致畸形参与危机的可能性就会不断增加,如导致钱权交易、黑金政治等,从而诱发新的不稳定因素。
2.合理引导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针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水平,促进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朝有序化方向发展。
首先,要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民主参与能力。民主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只是提供了公民享有民主的可能性,如果不具备争取和享有这些权利的能力,民主就不能充分地实现。(26)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状况凸显出其民主参与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私营企业主自身的政治素质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参与政治活动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公益性不高,难以起到表达社会成员与公众意愿的作用。另一方面,参与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利用民主权利来达到对政府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要不断提高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其次,扩大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有序政治参与。努力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通过“理性、合法、有序”方式表达政治诉求。以各级工商联组织、行业协会、异地商会等为依托,鼓励和支持建立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自我保护和相互协调的中介组织,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各种合法社会团体、协会、行会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表达和聚合其成员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政治诉求表达机制、整合机制和实现机制。
注释
①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私营企业主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②《第八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3月26日。
③高文娟:《民企老板“从政”引发关注》,《文汇报》2007年12月24日。
④《“新社会阶层”跻身中国政坛 5000万人掌管10万亿元资本》,《重庆时报》2007年10月4日。
⑤董伟:《近3成私营企业主想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30日。
⑥(12)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993—2006:中国私营企业大型调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第253、249页。
⑦《全国工商联换届新执委会非公经济人士首超六成》,《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1月20日。
⑧胡翔:《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分析》,《人大研究》2005年第11期。
⑨商意盈、李亚彪、庞瑞:《富人治村:“老板村官”的灰色质疑》,《决策探索》2009年第19期。
⑩汪大海、张守平:《“富商参政”之争》,《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12期。
(11)胡绍元:《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1期。
(1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页。
(14)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333—343页。
(1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页。
(16)王晓燕:《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344页。
(17)(22)(25)(26)敖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0页、第57页、前言第10页、第312页。
(18)[美]亨廷顿等:《难于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寿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87页。
(19)李明章、王建均:《非公有制经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83页。
(20)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管理世界》2008年第8期。
(21)姚亮:《公权扩张的治理:社会走向公正的基石》,《学术界》2009年第3期。
(23)张国清、余逊达主编:《民营经济与政府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0页。
(24)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7页。
责任编辑:汪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