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高浪急的民意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波助澜,又有哪些商业诉求值得玩味?
“我为什么要卖汇源?这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市场行为,合算就去做,不合算就不去做。” 一个为生存,一个为发展,汇源老总朱新礼本以为这只不过是一起“你情我愿”的交易。不料自从2008年9月3日把球开出去,就像“投入了一条黑暗的隧道”。
全国人民并不答应他“品牌无国界”的说法。跨国公司对中国民族品牌的策略历来都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从天府可乐到乐百氏、活力28、美加净、小护士、乐凯胶卷……诸多被外资并购之后雪藏的“前车之鉴”,足以让国人警惕可口可乐“绞杀国货”的企图和又一民族品牌的“人间蒸发”。
新浪调查显示,从去年9月3日到9月9日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36万名网友参加网络投票,反对者高达79.75%。这一结果,与商务部“棒打鸳鸯”后12万网友中超过80%都强烈赞同遥相呼应。
但这点瓶瓶罐罐的事怎么会卷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漩涡,引起包括股东、员工、经销商、供应商、商会、基金、投行、咨询公司、外商、国内产业界、政府、消费者、学者、国内外媒体等诸多利益方、非利益方的强烈关注?风高浪急的民意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波助澜,又有哪些商业诉求值得玩味?中国对外开放的坐标参照,是否正在发生历史性嬗变?
商务部:“叫苦”还是“吹风”?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3月18日一早,某外电刊登了《可口可乐可能放弃收购汇源》的爆炸性头条。而另一家外电的中文网又言之凿凿地宣称,中国商务部料将很快会有条件批准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并购。
相信谁呢?正当人们伤脑筋的时候,在港交所上市的汇源果汁开盘后已经暴跌了19.42%,随即突然停牌,时间定格在10点13分。
仅仅过了4个多小时,商务部官方网站出现了一则公告:《商务部就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案反垄断审查作出裁决》。这起收购被否决,就像当初被闪电式宣布一样,都令人大感意外。
“我们之前从商务部得到的消息都是这次收购没有问题,可口可乐全球CEO还很高调地宣布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向员工说要做好并购准备,估计他现在肯定很郁闷。”一位人士透露。
3月18日下午,朱新礼秘书和汇源公关部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他们都在顺义总部开会。次日记者拨打汇源集团总裁助理、新闻发言人曲冰的手机,也是有去无回,而可口可乐采取了同样的缄默。
在一片“为什么”的哗然中,商务部成为众矢之的。
“我感到非常遗憾。其实批和不批这宗并购都无关紧要,但商务部禁止并购之后,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达的方式又有相当多的恶意推断。这个案例在中国绝对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不展开,怎么让我们准确捕捉政府的意图?我们希望商务部能够进一步公开证据。” 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这起并购是否会引发垄断,确实只是一个假设。而且果汁行业是一个竞争性行业,不需要政府太多管制。商务部不是对既成事实进行推定,论证又不是很严密,大家不难看到其中勉强之处。究竟因为什么把案子给否决了?”《投资者报》总编辑何刚也发出疑问。
多家财经媒体不约而同提到安邦咨询早在2月下旬即预言,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事,十有八九要失败。安邦突然表示悲观,都捕捉到了哪些蛛丝马迹?
“今年1月份,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副司长林哲莹曾谈到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面临三个困难:即媒体过度炒作对商务部行政形成干扰;仍需就该收购对汇源民族品牌的后期影响做评估,评估结果现在还未知;需要从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做评估。
我们作情报分析会关注持续、动态的信息,感觉到商务部官员破天荒的‘叫苦’,一方面是确有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在‘吹风’,这在整个事件的进程中给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负面信号。” 安邦集团副总裁、研究总监贺军告诉记者。
“宏观上,我们长期以来强调对外开放,外国资金并购中国企业前几年做得顺风顺水。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迫使这艘大船需要慢慢掉头,我们过去总盯着外面,突然发现全世界都在盯着我们13亿人的市场。决策背景发生了偏差,将对中国产业并购发生微妙的影响。我们的资源将更多向国内倾斜,同业的反对声音,跟过去相比可能就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比如内需、就业、国内市场……我们对外资,也不会像过去捡到篮子里都是菜。
互联网对中国政府决策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忽视民意、舆论的力量,那是对中国不了解。我们还深入研究了商务部去年爆出的‘郭京毅案’。就我所知,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外资系统里最大的一个窝案,对商务部的决策会不会产生威慑的作用?”
贺军认为:“以上都说明反垄断的审核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非常复杂,决策层要权衡诸多因素,最终做出一个0或1的选择,然后再来找理由。”
可口可乐的“局”?
事实上,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可谓腹背受敌,来自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可口可乐去年9月提出的收购价为每股12.2元,相当于50倍的市盈率。但随着金融海啸影响的升级,所有的资产价格都在下跌,汇源股价连日来跌穿9元水平,可口可乐在美国的市值也不断缩水,现金流比较吃紧,当初的报价显得越来越昂贵。
“至少五六个方面都呈现出了不利信号,促使我们断定并购将导向失败。没想到在华尔街激起了那么大的关注,好多投行、基金都慌了,电话蜂拥而至。有家基金专门打电话过来,跟我聊了40分钟。”贺军说。
3月6日,耗资9000万美元、亚洲最大的可口可乐创新与技术中心在上海开幕,可口可乐全球CEO穆泰康宣布未来3年将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新投资计划的规模巨大,比1979年以来该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总额16亿美元还要多。二,可口可乐公布新投资计划的时机,正值中国政府批准其收购汇源果汁的敏感时刻——中国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如果在3月23日前不能通过,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要约期限将会过期,各方将重新审视这宗交易。从当前形势来看,可口可乐加大投资中国,无疑为其收购汇源增大了筹码,因为这将是经济危机之下,外商对中国充满信心的标杆案例。”
很显然,这位2008年7月新上任的CEO,非常期待自己能够促成这笔可口可乐122年历史中的第二大收购案,这是他未来战略上非常重要的一步棋。外界也普遍认为,伴随着穆泰康的中国行,这宗并购应该可以水到渠成。贺军的观点恰恰相反:“根据商务部透露,他们曾经跟可口可乐提出要附加条件,穆泰康应该已经闻到了负面的味道,才会在最后关头砸下一个大筹码,期望天平往这边倾斜一下。而且这个大筹码只不过是一个期票,兑不兑现还很难说。”
四面楚歌之时,可口可乐会不会临时上演“大撒把”?汇源内部人员日前便指责可口可乐有意让审批无法获批。
“如果能够收购,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相信他们也看到了,中国民众的反对力量比他们预想的要大。他们可能就要考虑是强行收购,还是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由商务部来否决这项议案,哪种方式对它们更好。”何刚认为。“这起并购的复杂就在于可口可乐的角色比较微妙。甚至更恶意的推测是,也许这一切都是可口可乐布的局。因为对于可口可乐来讲,难以用常规战术打败汇源。它知道这次收购一定会引起极大的反弹,故意出一个极高的价格让朱新礼无法拒绝,然后挑起中国民众的反对,最终导致中国方面发出禁令。这样一来,相当于把汇源晾在了半空中。”
围绕商务部的争论更耐人寻味。西方媒体纷纷指责这是一个明显的保护主义行为,国内民众却开始担心这些指责会不会是被可口可乐高层公关的结果?
“4天前,商务部刚刚公布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一方面中国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收购,一方面在本土却酝酿了太多民族主义的情绪,这对中国是柄双刃剑。”王巍说。
英国《金融时报》的威胁更为露骨:“本报曾主张,对于中铝195亿美元增持力拓股份的计划,不应以民族主义的理由反对,但在中国在果汁问题上挑起纷争的情况下,很难辩护上述主张。北京不能两头占便宜。”
但贺军认为:“澳大利亚的国会议员才不关心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获不获批,商务部批准了反对党也不会放中铝一马,只不过政客们会利用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理由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