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職数学教育在现今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将数学建模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以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实践创新等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全面、多领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将这一思想和实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即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高职数学教学融入创新素质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职数学;创新素质;实践融入
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科技信息化的社会,在此环境下我国的高职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地将创新素质切实融入当今高职数学教学中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的进步之需。怎样在高职数学中进行创新素质的实践探索,不仅关系到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而且也是现今高职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 当今我国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有关高职数学教育如何加强创新素质实践培养一直都是热门话题,伴随着众多改革措施和实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可观的收获,但是,在取得收获的同时我们依旧存在众多问题,仍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一) 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活动受众面小
一直以来数学建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实践探索途径,多以培养优秀学生为主,这样就使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面向群体大大缩小,渐渐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只是单方面的培养了少数学生的创新素质,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原地,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二) 教师教学中创新意识薄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对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的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未能积极树立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在教学中受僵化思维的影响未能自觉有效地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这一良好观念。在此情况下,对培养学生的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阻碍。
二、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以数学建模为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课下、竞赛不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而实现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 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首先,从教师的思想改变着手,坚持将创新素质培养全面贯穿、落实于高职数学教学全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坚持创新、实践、进取的培养理念,将课堂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学以致用的治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热情,而且也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校可组织相关“数学建模”的课题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定期举行有关讲座,以知识普及性的方式让广大学生了解、参与和学习进来,使“数学建模”这一活动以及概念不再陌生化。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这一理论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活动。
(二) 优化内容与实际探讨相结合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桥梁,将数学建模渗透融入日常高职数学教学中,无疑给当今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就此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和学生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将完善教案和素质培养相融合。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人数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数学建模小课题,通过小组内动手操作,小组外集体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分配学生题目,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让每个小组写出一份教案和教学思路,每周抽取一个固定时间,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模拟课堂讲解相关知识,其他学生可以就所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互动、自由的氛围中大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三) 个性培养和创新思维相结合
当前高职生源类型多样复杂,有普高生、三校生(中专、职高、技校)等,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个性爱好、兴趣特长和创新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坚持因材施教,按照个性和共性不同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例如:首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把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此基础上普遍性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基本的创新能力。再者,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重点培养,像一些具有数学特长或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组建一些专业性社团,定期开展一些专业性数学建模活动,并邀请一些老师做评委或者专业性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多开设一些数学建模选修课,组办一些数学建模协会和数学社团等,通过课堂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创新的方式,进而在课上和课下均能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 结语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这一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素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中,创新素质这一理念均能得到创新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颜筱红,梁东颖,苏坚.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3(7):54.
[2]庄小红,向莹,林毅.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7(6):36-38.
[3]王清连,张社宇.职业教育社会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谈国忠,讲师,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高职数学;创新素质;实践融入
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科技信息化的社会,在此环境下我国的高职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地将创新素质切实融入当今高职数学教学中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的进步之需。怎样在高职数学中进行创新素质的实践探索,不仅关系到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而且也是现今高职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 当今我国高职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有关高职数学教育如何加强创新素质实践培养一直都是热门话题,伴随着众多改革措施和实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可观的收获,但是,在取得收获的同时我们依旧存在众多问题,仍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一) 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活动受众面小
一直以来数学建模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实践探索途径,多以培养优秀学生为主,这样就使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面向群体大大缩小,渐渐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只是单方面的培养了少数学生的创新素质,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原地,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二) 教师教学中创新意识薄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对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的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未能积极树立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在教学中受僵化思维的影响未能自觉有效地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这一良好观念。在此情况下,对培养学生的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阻碍。
二、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以数学建模为教学手段,通过课堂、课下、竞赛不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而实现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 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首先,从教师的思想改变着手,坚持将创新素质培养全面贯穿、落实于高职数学教学全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坚持创新、实践、进取的培养理念,将课堂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学以致用的治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热情,而且也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校可组织相关“数学建模”的课题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定期举行有关讲座,以知识普及性的方式让广大学生了解、参与和学习进来,使“数学建模”这一活动以及概念不再陌生化。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这一理论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活动。
(二) 优化内容与实际探讨相结合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桥梁,将数学建模渗透融入日常高职数学教学中,无疑给当今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就此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和学生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将完善教案和素质培养相融合。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人数按照一定比例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数学建模小课题,通过小组内动手操作,小组外集体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分配学生题目,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让每个小组写出一份教案和教学思路,每周抽取一个固定时间,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模拟课堂讲解相关知识,其他学生可以就所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互动、自由的氛围中大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三) 个性培养和创新思维相结合
当前高职生源类型多样复杂,有普高生、三校生(中专、职高、技校)等,学生们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个性爱好、兴趣特长和创新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坚持因材施教,按照个性和共性不同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例如:首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慢慢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把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此基础上普遍性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基本的创新能力。再者,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重点培养,像一些具有数学特长或对数学建模感兴趣的学生,组建一些专业性社团,定期开展一些专业性数学建模活动,并邀请一些老师做评委或者专业性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多开设一些数学建模选修课,组办一些数学建模协会和数学社团等,通过课堂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创新的方式,进而在课上和课下均能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 结语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这一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素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中,创新素质这一理念均能得到创新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颜筱红,梁东颖,苏坚.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3(7):54.
[2]庄小红,向莹,林毅.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7(6):36-38.
[3]王清连,张社宇.职业教育社会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谈国忠,讲师,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