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很早以前人们就不再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者看作是优秀医生的标志。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心理原因与各种疾病的关系。
诚然,大多数的疾病原因还是与身体器官和组织的变化,如局部感染、创伤等等有关,但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认为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了。
心身疾病: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病
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在医学上指那些主要或完全由社会和心理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并且主要表现为身体症状的疾病。据统计,有50%~80%的身体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令人不愉快的、痛苦的、烦恼的、忧郁的、压抑的、急躁的、愤怒的情绪,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功能有不良的影响。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紊乱,引发多种疾病,使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心身疾病的起病、演变、愈后和转归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被“认出”的心身疾病
目前,哪些疾病属于心身疾病?医学家们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较为公认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紧张性头痛、糖尿病、甲状腺性功能亢进、失眠、神经症、慢性疼痛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银屑病、口腔溃疡、荨麻疹、瘙痒症和斑秃等症。最近,有人把癌肿也纳入到心身疾病中。
心病导致的身病
心理、社会因素是怎么样造成心身疾病的呢?作为一种刺激,心理、社会因素可以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不但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且和它们的病情变化与发展密切相关。有些心身疾病患者,最初在社会心理因素下产生了一定形势的内脏器官反应,久而久之变形成了社会心因素与内脏反应的固定联系。也就是说,患者形成了对某些刺激的“条件反射”。以后只要一经刺激,便再产生相应的反应,使病情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
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身疾病表现为躯体障碍,除应进行躯体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治疗,疾病才能得到彻底的控制和治疗甚至治愈。
相关链接:
心身疾病之: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遇诱发哮喘的刺激后,发生了气管缩窄,发生了反复发作的哮喘、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或咳嗽,常于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如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肺气肿。
过敏、感染、精神因素三者的相互作用构成哮喘的基本病因,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单纯的因素可诱发哮喘,而有精神因素参与的发病可达70%, 哮喘的病程绝大部分可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影响。
情绪、精神、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因素在支气管哮喘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焦虑可激发哮喘急性发作。原理是患者遇激动、紧张或焦虑后,下丘脑及垂体受到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从而诱发哮喘发作。
许多人对哮喘病人的心理特征作过研究,发现约有1/2的病人,具有乞求他人(特别是母亲)保护的潜意识。这使病人对母亲的分离特别敏感,儿童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由原来以支气管扩张药为主,转为皮质激素抗炎为主,由持续性的长期口服给药转向吸入性给药途径。对于焦虑和惊恐的哮喘患者要给予适当的抗焦虑剂。除了药物治疗外,哮喘病人还应配合心理治疗,找出各自的促(诱)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
生活中应保持健康心态,减轻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改变应对方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调整人际关系、重视躯体与情绪障碍的双重调节,特别要解除对哮喘发病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