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数学学科的一项重要功能,而数学思维的培养不能仅靠做题单一训练得到,它需要我们平时多方面的培养。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些方法,给大家一些借鉴。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还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如何发挥数学的真真价值,使学生受益,需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在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笔者通过这些年的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首先,加强对培养数学思维重要性的认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传授知识”或“落实双基”,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只是使学生听得懂、能接受。因此,就出现反复讲解、反复练习等不厌其烦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喂给学生,这样就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排斥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之中,把两者割裂开来。
事实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阐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的质量,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师应确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观念,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课前备课中教师要适宜地多设计一些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环节及问题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质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受到能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只要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设置不同的问题,达到以问激趣,由趣促思,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心欲求而不得品,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因此多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多解性问题等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而不要只是讲解知识,强化训练。比如在讲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时,可以设计点在多边形顶点、边上、内部、外部等多种情况,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平等、民主的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谐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态度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只有精神放松、情绪安宁、无拘无束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思维也会活跃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身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情境,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探索空间。要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探索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因素,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能结合身边生活实际去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比如我在讲《平面镶嵌》就是采取先有生活中各种各样图形(地砖、墙砖等)引入,让学生观察,发现哪些图形能镶嵌,并猜想其它多边形那些能那些不能,并动手实践,最后得出规律,并进行验证。这就很好地发展了学生观察、猜想、动手实践、归纳验证等能力。再次,教师在讲解题中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形式。对于数学而言,有些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一定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个,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中去寻求多种答案,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探索性,有利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正多边形内角和时,对求每个内角时,我给引导学生利用内角和求出每个内角,和引导学生利用外角和求出每个内角。最后,在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中注意设计一些开放型、探索型、动手实践型题目,不要以为单一反复的习题限制学生数学的发展。比如再讲完多边形内角和后,我布置了一道,多边形截取一个角后得到几边形的开放题,有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培养。
3.课后建立数学学习小组,形成学习讨论之风 教师通过布置一些疑难探究题、数学活动、课题学习实践等题目鼓励小组合作,开展小组间的比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讲完三角形之后,我利用课题学习布置“利用6根火柴棒摆出4个三角形”的小组赛,课下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4.最后在评价中要加大对思维的考核 如考试中对一些探索型、多解型、开放型等题目的适当设计;对过程性评价中注重学生提出問题,参与回答,尤其是体现数学思维方面要加大鼓励,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发展数学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老师。这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面对新课标,根据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发挥数学的最大功效,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不懈努力的。
参考文献
[1] 林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R]2010.8
[2] 雷文阁.浅谈中学数学思维培养[J].2001.(2)22-2
[3] 刘永春.列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学数学月刊2001(7)77-79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还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如何发挥数学的真真价值,使学生受益,需要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在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笔者通过这些年的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首先,加强对培养数学思维重要性的认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传授知识”或“落实双基”,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只是使学生听得懂、能接受。因此,就出现反复讲解、反复练习等不厌其烦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喂给学生,这样就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排斥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之中,把两者割裂开来。
事实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阐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的质量,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师应确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观念,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课前备课中教师要适宜地多设计一些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环节及问题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质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受到能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只要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设置不同的问题,达到以问激趣,由趣促思,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心欲求而不得品,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因此多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多解性问题等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而不要只是讲解知识,强化训练。比如在讲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时,可以设计点在多边形顶点、边上、内部、外部等多种情况,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平等、民主的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谐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态度和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只有精神放松、情绪安宁、无拘无束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思维也会活跃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身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情境,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探索空间。要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探索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隐含因素,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能结合身边生活实际去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比如我在讲《平面镶嵌》就是采取先有生活中各种各样图形(地砖、墙砖等)引入,让学生观察,发现哪些图形能镶嵌,并猜想其它多边形那些能那些不能,并动手实践,最后得出规律,并进行验证。这就很好地发展了学生观察、猜想、动手实践、归纳验证等能力。再次,教师在讲解题中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形式。对于数学而言,有些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却不一定是唯一的。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个,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中去寻求多种答案,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探索性,有利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正多边形内角和时,对求每个内角时,我给引导学生利用内角和求出每个内角,和引导学生利用外角和求出每个内角。最后,在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中注意设计一些开放型、探索型、动手实践型题目,不要以为单一反复的习题限制学生数学的发展。比如再讲完多边形内角和后,我布置了一道,多边形截取一个角后得到几边形的开放题,有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培养。
3.课后建立数学学习小组,形成学习讨论之风 教师通过布置一些疑难探究题、数学活动、课题学习实践等题目鼓励小组合作,开展小组间的比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讲完三角形之后,我利用课题学习布置“利用6根火柴棒摆出4个三角形”的小组赛,课下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4.最后在评价中要加大对思维的考核 如考试中对一些探索型、多解型、开放型等题目的适当设计;对过程性评价中注重学生提出問题,参与回答,尤其是体现数学思维方面要加大鼓励,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发展数学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老师。这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面对新课标,根据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发挥数学的最大功效,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不懈努力的。
参考文献
[1] 林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R]2010.8
[2] 雷文阁.浅谈中学数学思维培养[J].2001.(2)22-2
[3] 刘永春.列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学数学月刊2001(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