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描写景物时,我们往往可以描写景物的颜色、声音、气味、触感等。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我们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景物,观其色,听其声,闻其味,触其感。写作时,如果将这几种感知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往往能使读者眼前浮现出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指点迷津】
问:如何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呢?
答:下面我们以名家名篇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一、抓住特点,准确描写
景物在声、色、味、感等方面各有特色,平时,我们应该注意多用听、看、闻、触等方式全面感知景物。这样,写作时就可以综合运用,描绘出完整而又灵动的图景。比如下面这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著,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的《春》抓住春之花的特点,从色、味、声三个方面进行了准确描写:视觉上突出其色彩绚丽,嗅觉上突出其“甜味儿”,听觉上用“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侧面表现其美丽。又如: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调动触觉描写了脚踏落蕊时的感觉,使读者感同身受,十分美妙。
二、讲究顺序,写出层次
抓住特点写景,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突出景物的层次,让读者有章可循。换言之,我们写景要讲究顺序,先写哪些景物再写哪些景物,心里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比如前文朱自清的《春》中所描绘的春花图,就是先写看到的,再写闻到的,然后写听到的,层次清晰,能使读者得到美的阅读感受。又如: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鲁彦的《听潮》在描写海潮来临的景象时,先写其声,再写其形,然后写其味,有顺序、有层次,使读者能随着文字慢慢赏景。
三、巧用修辞,丰富感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实现语言的生动活泼,景物的具体形象,能为所写之景增添一分诗情画意。比如下面这段: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鲁彦的《听潮》中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海潮,主要写其来临时的声音,让读者读来声声入耳,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描写景物时,我们往往可以描写景物的颜色、声音、气味、触感等。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我们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景物,观其色,听其声,闻其味,触其感。写作时,如果将这几种感知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往往能使读者眼前浮现出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指点迷津】
问:如何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呢?
答:下面我们以名家名篇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一、抓住特点,准确描写
景物在声、色、味、感等方面各有特色,平时,我们应该注意多用听、看、闻、触等方式全面感知景物。这样,写作时就可以综合运用,描绘出完整而又灵动的图景。比如下面这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著,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的《春》抓住春之花的特点,从色、味、声三个方面进行了准确描写:视觉上突出其色彩绚丽,嗅觉上突出其“甜味儿”,听觉上用“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侧面表现其美丽。又如: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调动触觉描写了脚踏落蕊时的感觉,使读者感同身受,十分美妙。
二、讲究顺序,写出层次
抓住特点写景,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突出景物的层次,让读者有章可循。换言之,我们写景要讲究顺序,先写哪些景物再写哪些景物,心里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比如前文朱自清的《春》中所描绘的春花图,就是先写看到的,再写闻到的,然后写听到的,层次清晰,能使读者得到美的阅读感受。又如: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鲁彦的《听潮》在描写海潮来临的景象时,先写其声,再写其形,然后写其味,有顺序、有层次,使读者能随着文字慢慢赏景。
三、巧用修辞,丰富感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实现语言的生动活泼,景物的具体形象,能为所写之景增添一分诗情画意。比如下面这段: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鲁彦的《听潮》中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海潮,主要写其来临时的声音,让读者读来声声入耳,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