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

来源 :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描写景物时,我们往往可以描写景物的颜色、声音、气味、触感等。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我们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景物,观其色,听其声,闻其味,触其感。写作时,如果将这几种感知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往往能使读者眼前浮现出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指点迷津】
  问:如何调动各种感官描写景物呢?
  答:下面我们以名家名篇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一、抓住特点,准确描写
  景物在声、色、味、感等方面各有特色,平时,我们应该注意多用听、看、闻、触等方式全面感知景物。这样,写作时就可以综合运用,描绘出完整而又灵动的图景。比如下面这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著,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的《春》抓住春之花的特点,从色、味、声三个方面进行了准确描写:视觉上突出其色彩绚丽,嗅觉上突出其“甜味儿”,听觉上用“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侧面表现其美丽。又如: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调动触觉描写了脚踏落蕊时的感觉,使读者感同身受,十分美妙。
  二、讲究顺序,写出层次
  抓住特点写景,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突出景物的层次,让读者有章可循。换言之,我们写景要讲究顺序,先写哪些景物再写哪些景物,心里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比如前文朱自清的《春》中所描绘的春花图,就是先写看到的,再写闻到的,然后写听到的,层次清晰,能使读者得到美的阅读感受。又如: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鲁彦的《听潮》在描写海潮来临的景象时,先写其声,再写其形,然后写其味,有顺序、有层次,使读者能随着文字慢慢赏景。
  三、巧用修辞,丰富感觉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实现语言的生动活泼,景物的具体形象,能为所写之景增添一分诗情画意。比如下面这段: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鲁彦的《听潮》中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海潮,主要写其来临时的声音,让读者读来声声入耳,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其他文献
【导语】  當田径运动员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向前方,却偏离跑道,结局如何?无成绩。当考场作文文采飞扬,却脱离主题,后果如何?得分极低。首尾呼应点题法,当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稻草。运用首尾呼应点题法,能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旨更加鲜明。  【深度剖析】  一、立意感悟要明了  动笔前,务必认真审题,确立一个积极深刻、新颖独特的立意,明晰要表达的所感所悟,否则意多而文乱,一不小心就会偏离题意。  二、多种
期刊
【导语】   斯·奥台尔所著的《蓝色的海豚岛》一书,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情节跌宕,堪称女孩版的《鲁滨孙漂流记》。该书自1960年出版以来,仅在美国本土就销售了600多万册,被美国儿童文学协会评为“1776年以来最伟大的10部儿童文学作品”之一,荣获了纽伯瑞儿童文學奖金奖、国际安徒生奖。在我国出版当年就5次再版,销量屡创新高。赶快来了解一下这本书吧!  【读书笔记】   书名:《蓝色的海豚岛》  
期刊
一对这样的鸟在我房子附近一棵矮树上做窝。那是用丝兰花纤维做成的,窝顶有一个小口,吊起来像个钱袋。母鸟生了两个带斑点的蛋,和它配偶轮流坐在上面。蛋孵出来以后,我把鲍鱼碎片放在树下,用来喂小鸟。   小鸟不像它们的父母亲,是灰颜色的,很丑,可是我还是把它们从窝里拿回来,放在我用芦苇做的小笼子里面。因此春天快过去的时候,除了乌鸦,别的鸟都已离岛往北飞去,我却还有这两只鸟做朋友。   它们很快就长出像它们
期刊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参考译文】   傍晚的夕阳斜照着芳殿,岁月使綺宫更加美丽。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宫苑里的台阶上都弥漫着梅花的香气,摆上供品,点燃红烛,祭祀祖先神灵。举国上下一同迎新年,辞旧岁,迎新送旧都在这一夜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宫廷中除夕守岁的景象。
期刊
今天,我一字不落地看完了《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书中主人公善良、勇敢、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令我折服。她与岛上的各种动物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这又让我觉得她很幸福。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卡拉娜的12岁印第安女孩因为突然的变故,在海豚岛上独自求生,直到有一天经过的船只发现了她,她才挥别与之相守18年的岛屿。   虽然身处饥寒交迫、死神威逼的困境中多年,但卡拉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善良的性格,她对岛上的
期刊
一家生意很好的点心店门口来了一个乞丐。他衣衫褴褛,浑身散发着一股怪味,当他畏缩着走到蒸点心的大炉子前时,周围的客人都皱眉掩鼻,露出嫌恶的神色来。   伙计急忙呵斥乞丐,要把他赶走。乞丐拿出几张脏兮兮的小面额钞票,说:“我今天不是来乞讨的,听说你们这里的点心好吃,也想买一块尝尝。我已经想了好久,好不容易才凑到这些钱。”   店老板看到了这一幕,走上前,十分恭敬地将两块热气腾腾的点心递给乞丐,并收下了
期刊
【导语】   岁除,是岁末除旧布新的日子。除夕,即歲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清扫屋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除夕,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竹爆惊春,竞喧阗①,夜起千门箫鼓。流苏②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自清圆,未夸上林③莺语。   从他岁穷
期刊
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习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阖家欢聚,守着岁火不让其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古时南北习俗各异,北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通宵守夜),如晋代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
期刊
年夜饭是除夕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寓意。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吉祥)、鱼(寓意年年有余)、芹菜(寓意勤劳发财)、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路路通顺)、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
期刊
农历腊月二十八那天,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回到了家,我们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那天早上,妈妈早早起床,用那如雷般的大嗓门嚷嚷道:“儿子,快起来!今天是腊月二十八,早点吃完饭,我们得把春联贴起来!”一听说要贴春联,我便来劲儿了,翻身起床,用极快的速度洗漱完毕,等妈妈把早餐从厨房端出来的时候,我已经像爸爸那样静静地坐在餐桌旁等候了。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今天贴春联啊?”   “儿子,有句老话叫‘二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