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建构。从对BIM技术的概述出发,针对工程造价人才培养面临的课程体系中BIM技术课程设置存在缺陷、掌握BIM技术的高校教师缺乏、BIM技术教学实训设备短缺等问题,从利用BIM技术重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实施实践体系并建立配套的考核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BIM技术的师资力量等方面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
【关键词】工程造价 BIM 技术 实践教学 在线技能认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69-03
近五年来,传统的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2007—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0—2015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资料汇编公布的数据,建筑业的发展至2013年之后开始放缓,尤其是2017年增速仅4.3%;与此同时,建筑業吸纳的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也从2010届的6.7%到2013届达到峰值10.6%,到2016届回落为7%。这一切都说明建筑业的“黄金时代”正在失去,建筑行业从粗放式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变成精细化提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的改变使得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开始受到青睐,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而BIM技术出现之后更是成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最强大的助推力和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造价管理的精细度和效率、改进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受到行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相继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和《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增强建筑企业包括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BIM运用能力,提升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服务水平。
一、BIM技术概述
BIM理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Chuck Eastman的构想,而后这个概念逐步发展形成“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缩写为BIM。21世纪,Jerry Laiserin将BIM应用到建筑行业,BIM得到迅速推广。BIM 是目前应用于建筑行业的重要的数据化工具,是对传统而为图纸为主的信息载体模式进行颠覆的建筑软件应用,代表了建筑领域的新的思维方式。BIM的定义目前国内外专家和机构组织并未形成共识,我国学界普遍认可的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BIMS)对BIM定义,即认为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其涉及建构与管理营建设施的数字化表达的流程,而这些数字化的表达,应具备设施的物理 (包括几何形状与位置)与功能特征,并成为用以在设施的全生命周期中支持决策的共享知识资源。BIM牵涉工程的作业流程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管理,而应用的重点在营建设施的全生命周期决策支持。
BIM技术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的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运用还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大有前景。BIM技术是一个仍在持续发展且同时带来产业改变的新技术,必须不断地透过对新观念、新信息技术、与新案例经验的认识与思考来学习。
然而,BIM人才的缺乏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此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既掌握BIM技术,又懂得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人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且十分迫切。
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弱,专业课程之间松散,联系不紧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弱。随着BIM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大,很多国外大学开始将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目前主要的方式有:单独设立BIM类课程;在现有课程中融入BIM内容;加大BIM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比重等。通过改革发现进行了BIM课程改革的专业,学生的能力更强,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更高。而国内BIM技术还未完全贯穿到高等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中。2003年后中国的BIM技术主要应用于设计公司,后受到各类培训机构、咨询公司、政府部门等的重视,2010年以后国内高校开始关注BIM技术,但是只有很少的高校开设了完整的BIM课程。总的来说,国内高校的BIM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课程体系中BIM技术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国内部分高校虽然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引入BIM技术内容,但并没有将BIM技术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将BIM技术针对每一门课程进行分解渗入,而仅仅是将BIM作为一个概念加入进来,BIM技术和原有的知识是隔离的。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甚至没有加入BIM技术的内容,现有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其次,掌握BIM技术高校教师缺乏。BIM技术在国内真正兴起于2011年以后,学习和应用BIM技术的人较少,掌握BIM技术并熟悉其在工程造价领域应用的高校教师更加稀少,师资力量的缺乏也限制的BIM技术教学的开展。最后,BIM技术教学实训设备短缺。目前很多高校都配备了BIM教学的设备,但是相当一部分还是不够甚至缺乏的。教学设备的短缺也影响了BIM技术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建构路径
(一)利用BIM技术重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见图1)。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探索和研究以BIM技术为课程平台、以技能认证为考核方式、以校企合作为主体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培养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利用BIM平台重构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合作的整体框架,将BIM技术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建立在线技能认证的考核体系,检验教学的效果并根据教学成果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 图1 工程造价理论课程体系
(二)实施实践体系并建立配套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网站双方的优势,发挥应用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践、实习、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方式的创新,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课内实践、校内实训、生产实习等方式为社会需要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典型工程虚实结合的方针来进行校内实训环节的设计,学院建立了综合实训中心,主要负责实体实训部分,而虚拟实训主要在校内机房进行。
将工程造价核心课程分成四个模块:设计模块、施工模块、造价模块和管理模块(见表1)。四大模块中重点是造价模块和管理模块,这两个模块学生要熟练掌握,设计和施工模块只是让学生了解模块的基本操作和内容。利用典型案例教学将以上四个模块融为一体,典型案例主要为多层砖混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各一个,每个典型案例选取典型构件来进行BIM教学。对于设计模块、施工模块BIM教学中只讲授一个典型构件或工段的教学,其他的均由学生进入资料库进行自主学习。对于造价和管理模块要全部构件均在课堂上进行讲授。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选择合适的企业合作,确定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下完成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方式的创新,并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方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与企业包括BIM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周期为一个月到半年。
3.实践环节的实施和考核。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设计,将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点细化到最小的计算单元,并确定好相关工艺或工序技术或组织顺序,收集好相关的知识点的素材。以“广联达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技能认证”作为实践环节的考核,以认证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并将每次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合起来作为最终的考试成绩。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模式,建立校内课程学习资料库,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教师在实训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对于学生提问频率比较高的地方,分析原因,有必要时重新录制视频。学习完成的同学可以分批次参加在线技能认证考试,并以考试的成绩作为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
(四)培养BIM技术的师资力量。根据各高校师资力量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培养BIM技术的师资。采用“引进来、送出去、项目合作”三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BIM水平,更好地促进双方合作。首先,直接聘请BIM技术的人才进入学校,采用“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学校BIM技术的师资力量。“引进来”主要是指聘请BIM企业中高层领导、专业技术能手担任客座教授、兼职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BIM方面的知识。其次,采用“送出去”的方式培养本校师资队伍。“送出去”指将着力培养的专业教师送到BIM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锻炼和培养教师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再次,通过“项目合作”全面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项目合作”指企业不定期的安排造价、招投标、预算、设计等项目到实训基地工作室,并安排相应的技术负责人到实训工作室带领学生、教师进行项目制作和指导,全面提高相关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BIM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下转第114页)(上接第70页)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培养目标上要适应建筑行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BIM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各门课程的联系,利用BIM技术重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在实验室建设上,建立虚拟BIM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同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所在的单位进行考核,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具体的每门课程也可以根据学生考核的成绩,以及知识点出错的频率调整知识点讲解的详细程度,进行有針对性的诠释。
总之,随着建筑业发展模式的改变,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会不断加大,对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有必要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满足市场的需求,改革现有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既懂BIM技术又会工程造价管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隋振国,马锦明,陈东,徐伟.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进展[J].施工技术,2013(S2)
[2]纪博雅,戚振强.国内BIM技术研究现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
[3]何关培,赵雪锋.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4)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工程造价 BIM 技术 实践教学 在线技能认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69-03
近五年来,传统的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2007—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0—2015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资料汇编公布的数据,建筑业的发展至2013年之后开始放缓,尤其是2017年增速仅4.3%;与此同时,建筑業吸纳的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也从2010届的6.7%到2013届达到峰值10.6%,到2016届回落为7%。这一切都说明建筑业的“黄金时代”正在失去,建筑行业从粗放式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变成精细化提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的改变使得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开始受到青睐,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而BIM技术出现之后更是成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最强大的助推力和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造价管理的精细度和效率、改进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受到行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8月和2017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相继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和《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提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增强建筑企业包括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BIM运用能力,提升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服务水平。
一、BIM技术概述
BIM理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Chuck Eastman的构想,而后这个概念逐步发展形成“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缩写为BIM。21世纪,Jerry Laiserin将BIM应用到建筑行业,BIM得到迅速推广。BIM 是目前应用于建筑行业的重要的数据化工具,是对传统而为图纸为主的信息载体模式进行颠覆的建筑软件应用,代表了建筑领域的新的思维方式。BIM的定义目前国内外专家和机构组织并未形成共识,我国学界普遍认可的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BIMS)对BIM定义,即认为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其涉及建构与管理营建设施的数字化表达的流程,而这些数字化的表达,应具备设施的物理 (包括几何形状与位置)与功能特征,并成为用以在设施的全生命周期中支持决策的共享知识资源。BIM牵涉工程的作业流程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管理,而应用的重点在营建设施的全生命周期决策支持。
BIM技术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的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运用还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大有前景。BIM技术是一个仍在持续发展且同时带来产业改变的新技术,必须不断地透过对新观念、新信息技术、与新案例经验的认识与思考来学习。
然而,BIM人才的缺乏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此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既掌握BIM技术,又懂得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人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且十分迫切。
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弱,专业课程之间松散,联系不紧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弱。随着BIM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加大,很多国外大学开始将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目前主要的方式有:单独设立BIM类课程;在现有课程中融入BIM内容;加大BIM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比重等。通过改革发现进行了BIM课程改革的专业,学生的能力更强,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更高。而国内BIM技术还未完全贯穿到高等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中。2003年后中国的BIM技术主要应用于设计公司,后受到各类培训机构、咨询公司、政府部门等的重视,2010年以后国内高校开始关注BIM技术,但是只有很少的高校开设了完整的BIM课程。总的来说,国内高校的BIM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课程体系中BIM技术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国内部分高校虽然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引入BIM技术内容,但并没有将BIM技术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将BIM技术针对每一门课程进行分解渗入,而仅仅是将BIM作为一个概念加入进来,BIM技术和原有的知识是隔离的。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甚至没有加入BIM技术的内容,现有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其次,掌握BIM技术高校教师缺乏。BIM技术在国内真正兴起于2011年以后,学习和应用BIM技术的人较少,掌握BIM技术并熟悉其在工程造价领域应用的高校教师更加稀少,师资力量的缺乏也限制的BIM技术教学的开展。最后,BIM技术教学实训设备短缺。目前很多高校都配备了BIM教学的设备,但是相当一部分还是不够甚至缺乏的。教学设备的短缺也影响了BIM技术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建构路径
(一)利用BIM技术重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见图1)。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探索和研究以BIM技术为课程平台、以技能认证为考核方式、以校企合作为主体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培养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利用BIM平台重构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合作的整体框架,将BIM技术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建立在线技能认证的考核体系,检验教学的效果并根据教学成果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 图1 工程造价理论课程体系
(二)实施实践体系并建立配套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网站双方的优势,发挥应用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践、实习、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方式的创新,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方案。通过课内实践、校内实训、生产实习等方式为社会需要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典型工程虚实结合的方针来进行校内实训环节的设计,学院建立了综合实训中心,主要负责实体实训部分,而虚拟实训主要在校内机房进行。
将工程造价核心课程分成四个模块:设计模块、施工模块、造价模块和管理模块(见表1)。四大模块中重点是造价模块和管理模块,这两个模块学生要熟练掌握,设计和施工模块只是让学生了解模块的基本操作和内容。利用典型案例教学将以上四个模块融为一体,典型案例主要为多层砖混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各一个,每个典型案例选取典型构件来进行BIM教学。对于设计模块、施工模块BIM教学中只讲授一个典型构件或工段的教学,其他的均由学生进入资料库进行自主学习。对于造价和管理模块要全部构件均在课堂上进行讲授。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选择合适的企业合作,确定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下完成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方式的创新,并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方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与企业包括BIM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周期为一个月到半年。
3.实践环节的实施和考核。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设计,将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点细化到最小的计算单元,并确定好相关工艺或工序技术或组织顺序,收集好相关的知识点的素材。以“广联达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技能认证”作为实践环节的考核,以认证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并将每次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合起来作为最终的考试成绩。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模式,建立校内课程学习资料库,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教师在实训过程中不断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对于学生提问频率比较高的地方,分析原因,有必要时重新录制视频。学习完成的同学可以分批次参加在线技能认证考试,并以考试的成绩作为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
(四)培养BIM技术的师资力量。根据各高校师资力量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培养BIM技术的师资。采用“引进来、送出去、项目合作”三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BIM水平,更好地促进双方合作。首先,直接聘请BIM技术的人才进入学校,采用“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学校BIM技术的师资力量。“引进来”主要是指聘请BIM企业中高层领导、专业技术能手担任客座教授、兼职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BIM方面的知识。其次,采用“送出去”的方式培养本校师资队伍。“送出去”指将着力培养的专业教师送到BIM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锻炼和培养教师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再次,通过“项目合作”全面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项目合作”指企业不定期的安排造价、招投标、预算、设计等项目到实训基地工作室,并安排相应的技术负责人到实训工作室带领学生、教师进行项目制作和指导,全面提高相关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BIM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下转第114页)(上接第70页)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培养目标上要适应建筑行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BIM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各门课程的联系,利用BIM技术重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在实验室建设上,建立虚拟BIM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同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所在的单位进行考核,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具体的每门课程也可以根据学生考核的成绩,以及知识点出错的频率调整知识点讲解的详细程度,进行有針对性的诠释。
总之,随着建筑业发展模式的改变,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会不断加大,对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有必要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满足市场的需求,改革现有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既懂BIM技术又会工程造价管理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隋振国,马锦明,陈东,徐伟.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进展[J].施工技术,2013(S2)
[2]纪博雅,戚振强.国内BIM技术研究现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
[3]何关培,赵雪锋.施工企业BIM应用研究(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4)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