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臌胀的临床经验

来源 :湖南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mily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臌胀的临床经验。熊老认为本病以肝、脾、肾俱虚为本,以气、血、水互结于中焦为标,多因水湿内停、湿热聚集、瘀血内阻发为本病,强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临证重视标本缓急,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分期辨证论治,初期行气,中期利水,后期祛瘀;明辨病情虚实;积极防治变证。常证多用胃苓汤、中满分消丸、五皮饮、茵陈四苓散、二金汤合三甲散治疗,变证多用甘露消毒丹、宣清导浊汤、犀角地黄汤治疗。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其他文献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熊继柏教授认为脑病的发生与内风密切相关。内风袭脑,留滞经络,常表现为头部及肢体的动摇、口角歪斜、头面部疼痛等症状。治疗上,熊教授常用祛风通络止痉之法,以验方天麻止痉散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现结合案例介绍其运用天麻止痉散治疗脑科疾病的特色经验。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是中国绘画史上乃至中国文人画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以追求“古法”为旗帜,提出“以书入画”相关绘画思想,并将该理论进行了相应艺术实践。该绘画思想为元代山水的革新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使元代山水画与宋代山水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两朵灿烂奇葩,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通过结合赵孟頫书法、绘画的师承之路对其提出的“以书入画”相关绘画思想进行梳理分析,探究“以书入画”
国医大师熊继柏是驰名海内外的中医临床大家,同时从教40余年,精湛的临床技艺与教学水平得益于他深厚的治学功底。本文围绕熊继柏教授所倡导的“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这一思想展开研究,总结出这一思想是熊教授治学的核心理念,其在治学上将读书作为中医治学基石,主张通过有目的、有方法、有层次地读书而融贯医理、博采众长,进而在临床中能执全纠偏、活学活用。这一理念的提出与贯彻,对今天中医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乃至临床实
<正>音乐真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吗?我们就先算它是的吧。因为我们平时最基本的语言是文字语言,它有很多种,不能相通,而音乐能够激起所有人的情绪,虽然激发的程度和感受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外语听不懂确实是一片茫然,音乐则多多少少可以让人有所反应。所以,我们就轻易地站在语言文字的立场上很文艺地说,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期刊
泄泻临床发病率高,病因主要由有外感、内伤两方面,外感主要以风寒、湿、热侵犯肠胃较为多见,内伤则有饮食所伤、脾胃虚弱、肝脾不和以及肾脏虚衰等多种因素,上述病因导致脾失健运,脾胃运化失调,肠道分清泌浊功能失职,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直趋肠道,而致泄泻。熊继柏教授系国家级名中医,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熟读中医经典,谙熟方药,具有丰厚的临证经验,专攻各种内科疑难杂病。熊教授认为,泄泻多由外感风寒湿暑、饮食所伤
音乐艺术不是自在的,而是人类自觉的文化创造的结果。音乐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外显形态,更在于音乐创造背后的文化动机。本文将从谁的音乐、音乐体验类型与生活方式、哲学观念影响下的音乐生活方式三个方面简要探讨音乐研究应指向人而不仅是音乐形态、生活方式的不同促成了差异的音乐体验、哲学观念的差异与音乐生活方式的关系等问题。
期刊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讨论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运用温胆汤的经验及学术思想,挖掘其思想来源及创新点。为中医异病同治的基本思想提供更多参考,传承名医经验。方法:收集熊继柏教授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运用温胆汤的医案,记录整理其诊疗信息,最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医案203例。按照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要求上传信息并建立运用温胆汤的患者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
中医临床现场教学是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于2011年提出,并在2014年正式开创的中医教学新模式。运行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78期,在学界形成较大的影响力。这一教学模式以“现场诊病”方式,用实时临床过程展开案例式教学,全面呈现医患沟通、四诊合参、辨析医理、选方用药及答疑解惑的全过程。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认为这一教育模式体现出强化信念、开拓思维、融贯经典、突出临证的特色,不仅传授临床技艺,也传授治学及教学的
基于肝与女子之间的特殊联系,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认为“木郁达之”当为中医临床妇科疾病治疗时的常用之法。“木郁”在妇科疾病中的涵义主要包含了肝气郁、肝火郁、肝血郁和久郁肝伤,“达之”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调肝活血和补肝养阴。又因为肝与胆的关系及女性的特点,熊老师认为“达之”还当包括升发少阳和精神调养。然临证运用之时,仍需以辨证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