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居住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有着时空跨度的,与人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并且必然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其目的是设计一种与自然和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本文主要对居住区建筑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缓解,使居住区的环境得以优化。当前我国对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设计师应看到设计规划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水准。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居住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
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居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二、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住宅是一种建筑物,也是一种社会艺术的体现,不仅要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还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交往等赏心悦目的社会交谊场所,因此只有当建筑的三维几何空间与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四维空间时,建筑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进行室内的设计时应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整体优化设计、配套布置的观念及方法,按照合理的功能需要来精心组织空间、设计细部,力求使设计方案合理化、舒适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心理要求:住宅要求有“家”的感觉,使居住者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设计中应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使住宅中的各个功能空间既有良好的联系,又能够相对独立,不相互穿插干扰。在视觉效果上,空间组合、家具设备的造型及色彩的变化也应充分考虑心理需要以达到最佳效果。
人体工效: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是居住者健康体魄的保证,在厨房、卫生间内,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如家具、炊具、卫生器具的尺寸规模和布置方式,都要适应人体尺度而方便使用。厨房、卫生间内的声、光、温、湿度与空气洁净度都要达到保健卫生和人体舒适的标准。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整体空间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能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的空间结构上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
(2)技术层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在技术层面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科学性。首先,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布要合理,各项用地面积指标和技术指标恰当。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明确,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线路要清晰,并有完善的停车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
(3)总体布局的重点
总体布局要讲究住宅的朝向、阳光、通风,并有利于安全与健康。合理处理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共享关系,来完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的配套设施。这既是符合新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一种生活需求,又为住区人们的公共活动、社交活动、情感交流提供较好的保障,并营造了社会的、公共的环境意识。
2、居住套型设计
套型是为住户使用服务的,研究套型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套型设计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改善套型功能与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直接影响户型变化的因素很多,大致分为四类:社会形态、家庭关系、住房条件、人口结构。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深受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每一个家庭,由于所处地域的区别,又受到各地域气候、环境、当地经济水准、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套型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及特殊性;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套型空间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套型又须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
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多样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居住者提供合适的套型,为不同家庭的住户创造一种适宜的居住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影响住宅套型模式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最终贯穿落实于方案中,为入住居民提供最佳、最适宜的住宅空间。
3、室外环境设计
(1)道路交通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离不开道路和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小区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主人口应明确合理,便于内外联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2)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的绿化不可取,要摒弃那种以草坪为主的做法,因为树木与草坪相比,不仅更能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小区热岛效应,也有利于鸟类的栖息,使小区生物多样化。另外,还可根据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3)公共活动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设计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应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层架空,扩大单元入口和楼梯问面积,高层将外廊局部扩大,增加交通枢纽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联络、交往的机会,也可较好地满足居民的休息、娱乐,以及社区服务、停车等需要。尽管这样做会损失可销售建筑面积,但却能使建筑内外空间延伸,美化居住环境及改善生活质量,最终导致该楼盘热销。
(4)提供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卜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因此,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设施的建设应引起重视。楼梯入口平台应能方便轮椅回转,小区活动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应做无障碍设计。
4、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隐患。
结束语
居住区建筑的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设计人员在設计居住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部分,把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起来,对居住区建筑的市场潜力要进行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辉,吴龙洙.建筑设计方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
[2]张野.居住区建筑设计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3]胡友艺.浅析我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1.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是建筑专业的一个分支,通过科学的设计规划,出具最为合理的户型,能够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缓解,使居住区的环境得以优化。当前我国对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设计师应看到设计规划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内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水准。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居住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
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居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二、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住宅是一种建筑物,也是一种社会艺术的体现,不仅要用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还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交往等赏心悦目的社会交谊场所,因此只有当建筑的三维几何空间与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四维空间时,建筑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在进行室内的设计时应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运用整体优化设计、配套布置的观念及方法,按照合理的功能需要来精心组织空间、设计细部,力求使设计方案合理化、舒适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心理要求:住宅要求有“家”的感觉,使居住者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设计中应考虑到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状况及文化素质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使住宅中的各个功能空间既有良好的联系,又能够相对独立,不相互穿插干扰。在视觉效果上,空间组合、家具设备的造型及色彩的变化也应充分考虑心理需要以达到最佳效果。
人体工效: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是居住者健康体魄的保证,在厨房、卫生间内,这一点更为重要。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如家具、炊具、卫生器具的尺寸规模和布置方式,都要适应人体尺度而方便使用。厨房、卫生间内的声、光、温、湿度与空气洁净度都要达到保健卫生和人体舒适的标准。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整体空间
居住区在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构思上,要体现文化的、地区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能与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相和谐统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其整体空间又能为城市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天际轮廓线。在局部的空间结构上能突出街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下一阶段建筑设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创作留出一定的空间。
(2)技术层面
居住区规划设计在技术层面要注重整体的协调性与科学性。首先,总体设计的功能分布要合理,各项用地面积指标和技术指标恰当。交通道路规划系统骨架明确,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线路要清晰,并有完善的停车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
(3)总体布局的重点
总体布局要讲究住宅的朝向、阳光、通风,并有利于安全与健康。合理处理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共享关系,来完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商业等公共的配套设施。这既是符合新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满足一种生活需求,又为住区人们的公共活动、社交活动、情感交流提供较好的保障,并营造了社会的、公共的环境意识。
2、居住套型设计
套型是为住户使用服务的,研究套型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套型设计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改善套型功能与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直接影响户型变化的因素很多,大致分为四类:社会形态、家庭关系、住房条件、人口结构。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深受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每一个家庭,由于所处地域的区别,又受到各地域气候、环境、当地经济水准、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因此,套型又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及特殊性;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套型空间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套型又须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
城市住宅套型模式的多样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居住者提供合适的套型,为不同家庭的住户创造一种适宜的居住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影响住宅套型模式的各种因素,并加以综合考虑,最终贯穿落实于方案中,为入住居民提供最佳、最适宜的住宅空间。
3、室外环境设计
(1)道路交通的设计
居住区环境离不开道路和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小区人流和车流完全分隔开来,做到互不干扰。主人口应明确合理,便于内外联系,同时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2)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要以人为本,“可以远观而谢绝入内”的绿化不可取,要摒弃那种以草坪为主的做法,因为树木与草坪相比,不仅更能吸收有害气体,产生氧气,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小区热岛效应,也有利于鸟类的栖息,使小区生物多样化。另外,还可根据一些建筑布置,做些墙面、屋顶立体绿化。
(3)公共活动及配套设施的布置
一方面要设计布置合理,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应避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底层架空,扩大单元入口和楼梯问面积,高层将外廊局部扩大,增加交通枢纽的前室等措施增加居民联络、交往的机会,也可较好地满足居民的休息、娱乐,以及社区服务、停车等需要。尽管这样做会损失可销售建筑面积,但却能使建筑内外空间延伸,美化居住环境及改善生活质量,最终导致该楼盘热销。
(4)提供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卜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因此,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活动设施的建设应引起重视。楼梯入口平台应能方便轮椅回转,小区活动中心、室外道路高差以及住宅入口应做无障碍设计。
4、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隐患。
结束语
居住区建筑的设计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因此设计人员在設计居住区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部分,把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思想充分结合起来,对居住区建筑的市场潜力要进行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优美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辉,吴龙洙.建筑设计方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
[2]张野.居住区建筑设计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3]胡友艺.浅析我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