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荏苒书前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与暗室炬火,燃亮了生命里的过程,温暖了温长的时间旅途。
  很想断章取义地引半句卡尔维诺讲过的话,“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部百科全书、一个图书馆、一座物品储藏库、一系列风格,”倘若生命如一座图书馆,广博而谨致,浩阔而理智,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无疑,爱因斯坦的“图书馆”在童年已蔚为壮观,他读《大众自然科学读物》,他读康德、休谟、马赫和斯宾诺莎。生命的开端里,立着哪一本书,也许就会发生发出不同的故事,也许只是加深了生命里固有的轨迹,谁知道呢,反正遇上了就是缘份。我们都忘不了童年里读过的那些文字,它们静静地镌在生命里,随时等待着,回忆。
  后来的书,都不可避免地成为生命的内容。不管囫囵吞枣或是含英咀华,它们都涵养着人生的养分,满满当当地塞在人生的图书馆里,堆山填海。像我这般,漫读书,不求甚解。就这样散漫着,东鳞西爪,乐得愉快。于是,最惦念那些前人笔记,简短精微,只言片语间氤氲纸上烟云。读得恍惚,想得传奇,虚白一室,照得一灯醒。
  晴耕雨读是令人生羡的生活状态,随心所欲,随遇而安,耕养家,书养心,两全其美地生活。与书消磨的时间,构成休憩的片刻流连,我们需要这样安静思索的瞬间。春秋岁月,晴耕,雨读,都是收获。
  曾听人推荐书单,少年时读某书,中年时读某书,老年读某书。书单非常贴合而确切,然这样恰合时宜的相遇却难谋划,几时遇上便几时读罢。曾经路过书店,看上某书,买与不买之间犹豫不决。翌日再去,早已芳踪难觅,失之交臂就是这样的情形,当时不知,光阴更迭后方知,一刹擦肩,便是一生错过。人海茫茫,再寻已是不能。当时怎知缘尽于此?还是母亲说得好,想买就买,少做那后悔的事。
  天若有情,天亦老呢。陪着那些书,一起慢慢老去,是一件寻常事。墨香相伴,多么愉快,却有不寻常的快乐。老来读书,有与往不同的风景,而读书到老,阅尽风华,幸甚矣哉。很久以前一直有的小小习惯,喜欢翻学生手中的青春四溢的书,也喜欢翻老人订阅的杂志,不知道在回眸什么,也不知在前瞻什么,而童年的阅读与老年的阅读,是生命的两端,都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我只是不由自主,在这里左右张望。
  这是一种滴水石穿的爱恋,不同于激情迸发的热恋,对这满架书,是一种细水长流的钟爱。不需要甜言蜜语,不需要海誓山盟,只是离不开,忘不了,日久天长,讀着读着,就读过了春夏秋冬,读过了若许年华。红尘岁月,不知不觉,就爱你到老。
  一生荏苒书前老,且向花问留晚照。
  (编辑 月诺)
其他文献
1982年,23岁的英国青年马赫在家乡爱丁堡西西安小镇上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一家小型火柴厂。  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马赫将父亲留给他唯一的遗产——一栋上下两层的旧楼房卖了,用卖房款做了新厂房。再把新厂房抵押给当地银行,贷出8万英镑,作为火柴厂的启动资金。  然而,马赫在创立火柴厂之前,并没有做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当时,火柴虽然属于易耗品,但当地有规模的火柴厂不下5家。马赫的火柴厂,技术上落后于其他
1  当你喝不了冷饮,才开始怀念年轻时候那个生吃猛喝的胃;当你吹不了冷风,才开始羡慕当初那个冲冷水澡睡凉炕的身体;当你被欲望迷乱,陷于泥淖,才开始仰望起先那颗无边宁静的心。  然而,回不去了。人生的好多东西,就这样回不去了。当你失去了这一切,你与生活,就只剩下了将就、妥协以及投降。  我们都过过天堂一样的生活,也都曾在天堂待过。但我们待的时候,不懂得,不珍惜,也从未想过,天堂,原来就是这般模样。 
33岁那年,命运和阿穆开了个很大的玩笑。他因左膝关节疼痛去医院诊治,不幸被查出患了中期恶性骨瘤。医生说,根治的最好方案就是截肢,如果保守治疗,很难保证癌细胞不扩散。阿穆冷静下来后,痛苦地接受了截肢手术。  阿穆残疾了,使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他无法下地干农活,原来赖以生存的木工手艺也逐渐荒废,因为他行动不便,四乡八邻们再也不请他上门打家具了。  怎么办?未来的路在哪?望着空荡荡的左裤管,阿穆
每一个文字就像一朵花,但它只会在你最美的心情里摇曳芬芳。  心情沉重或者轻盈,文字之花就会开得黯淡或者娇艳。你一瞬间的执念,都会改变文字之花开放的氛围和方向。那里是天堂。也或者是地狱。  每一朵花,优雅而生,最后颓废着落入天堂。每朵谢落的花,都如静谧的脸庞,安详而舒展。  一个一个方块字,让它开花。开花。  遍地是花。  每个人也是一朵在文字下盛开的花。人把心隐藏在文字里,坚强抵御风雨,也寂寞忍受
文彦博在北宋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出将入相50年,却历经各种政治风波而不倒,以92岁高龄无疾而终,这是极为罕见的。文彦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不管是老皇帝,还是重孙子辈儿的小皇帝,对他都极为信任,十分亲近,他为官的秘密何在呢?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陈升之为宰相,同时他又做出了一件打破常规的事,那就是在朝堂上觐见的位置,将担任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的文彦博,排在了陈升之的前
民国初年,湘南蝗虫肆虐,粮食歉收,殷天引一家在镇上最先断了粮,一家人不得不吃起草根树皮。这天晌午,一顶软轿停在殷家门口,从软轿里下来的是殷天引的一个好朋友王扬。王扬一边叫着“殷兄”,一边走进屋去,殷天引听到叫声,赶紧迎了上来。王扬拱拱手,說:“殷兄一向可好?我今天去前街办点事儿,路过你家,进来坐坐。”说到这里,王扬突然盯着殷家窗台上一个香炉走了过去。他伸手拎起香炉,仔细端详起来,这座香炉有点儿与众
水火不相容,似乎定论。其实,比水更冷的冰亦能与火相容——不止是相容,而且冰能生火,或者说火可以出于冰。  那还是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寒冬。深山中,有两个有世仇的猪队为了争夺一个猎物交手了,直打了两天两夜。  真可谓“战罢玉龙三百万”,“撑得周天寒彻”。从他们相互出手开始,天就铺天盖地下起了大雪。两天下来,虽说雪停了,可四野一片皓白,路迹不辨。几于快被冻僵的双手虽说各自罢手,相互后退,然而他们却被大雪
只要看到“梅花”两个字,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寒冬腊月、独自盛开在冰天雪地里的那朵梅花,那種不畏严寒的风骨,那种凌雪怒放的气节,不知让多少人钟情和赞赏。  只是,此梅花非彼梅花,此“梅花”和2005年的“麦莎”、“海棠”一样,都是台风的一个代号,有着非常美丽而且好听的名字,但却是和红色预警联系在一起的,它带给人们的不是浪漫诗意,而是恐慌和不安。  台风之前几天,大气就开始异常闷热,湿度大,气
我的父亲文化不高,少言寡语,但心灵手巧,是当地木雕石雕的匠人。小时看他雕物件时,总是左看右摸,画来画去,特别执著。他的作品精湛细腻,神态逼真。他一辈子常说的一句话是:“凡事多悟,悟能生巧。”这句话就是父亲给我的启蒙教育。当时幼稚地认为悟就是琢磨,现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对悟的内涵有了些认识。它不是简单的琢磨,也不仅能生巧,更能益智、修身、明事理,是人生必修的功课。   悟,是有心人的个人专利。它是
看花时已晚。  云龙湖畔,十里杏花。盛花期已过,前日一场小雨,更使花事阑珊。林下草坪低凹处积了一层雪白花瓣,疑上残雪未消。枝头繁花还在,只是多处花瓣脱落,空有花蕊守着残萼;花叶渐长,更显得满树杂芜。  红日欲坠,暮色渐浓,还有独行的看花客举着相机拍摄。穿行林间,心中默语:十里杏花,我来了。虽然,有点晚了。种种原因,导致相逢不是最佳时。有遗憾,有欣慰,不可名状。随手拂过花枝,花瓣便纷纷落下。再晚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