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确保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但是,大多数数学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引导班级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做题容易出现错误,但分析错题时发现都懂涉及的知识点。面对上述现象,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来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以期提升班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来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解决问题,提升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获取知识和积极探究的精神。实际上,数学是一个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有效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堂学习效果。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巨大的帮助。
一、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近些年新课改理念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但却存在着一些问题:(1)不注重问题情境创设,无法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在开始授课阶段缺乏对问题的探究,不能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2)教学方法生搬硬套,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借助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导致他们课堂思维不够活跃,影响学习质量;(3)师生关系不够亲密,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无法把内心真实想法告诉教师,导致教师不能掌握真实学情;(4)总结归纳力度不足,学生在学完问题后不能进行深入总结与延伸,无法发展数学思维,再遇到类似试题依然不会,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目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来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点,忽视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在,使得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对所讲解的知识和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借助问题情境来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個人都能在课堂开始阶段积极参与课堂思考,把思维快速引入课堂学习之中,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的答案,有效发展自身数学思维。
在讲解“6和7的认识”知识点时,笔者问道:“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数字?”学生纷纷思考回答学过0、1、2、3、4、5。继续问道:“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大家纷纷说想。笔者为学生出示一张图片,说道:“图片上都有什么?”学生发现图上有人、桌子、椅子和黑板等生活常见物品。笔者要求班级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人数,说出数的过程。班级学生纷纷就问题来思考,发现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学生和教师,5添上1就是6,再数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总计7个人。有的学生发现还有不同的数法,即,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教师,总计7个人。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借助问题来寻找答案,有效激发他们本节课学习兴趣,从而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延伸和发展自身数学思维。
在讲解“平均分”知识点时,笔者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3只猴子,有一天猴子们捡到了9个桃子,这3只猴子想要吃到一样多的桃子,要怎样分配桃子才能满足猴子们的要求呢?小朋友们,你们能想一想怎么分配这些桃子呢?看谁最先能帮助猴子们解决问题。笔者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都能展开思考,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因为9这个数字是一位数,按照学生已经学习的乘法或除法口诀,能很好地对9这个数字进行分解,进而得出一只猴子得到3个桃子的结论。笔者引用这个故事情境后,再给出平均分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借用这个问题的结论,这样能提高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二)注重课堂探究
新课改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不是单纯地依赖和记忆,而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由此可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要重视课堂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改革也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教师要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尝试给学生足够时间来进行课堂探究,转变他们内心依靠教师的想法,借助问题促使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借助于探究活动,学生能够积极、深入地分析数学问题,探讨问题背后的实质,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讲解“简单的计算”知识点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能力,笔者采取引导方式来带领他们探究新知识,出示两道填空题:(1)1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来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解决问题,提升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获取知识和积极探究的精神。实际上,数学是一个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有效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堂学习效果。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也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巨大的帮助。
一、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随着近些年新课改理念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但却存在着一些问题:(1)不注重问题情境创设,无法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在开始授课阶段缺乏对问题的探究,不能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2)教学方法生搬硬套,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借助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导致他们课堂思维不够活跃,影响学习质量;(3)师生关系不够亲密,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无法把内心真实想法告诉教师,导致教师不能掌握真实学情;(4)总结归纳力度不足,学生在学完问题后不能进行深入总结与延伸,无法发展数学思维,再遇到类似试题依然不会,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目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来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点,忽视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在,使得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对所讲解的知识和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借助问题情境来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個人都能在课堂开始阶段积极参与课堂思考,把思维快速引入课堂学习之中,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的答案,有效发展自身数学思维。
在讲解“6和7的认识”知识点时,笔者问道:“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数字?”学生纷纷思考回答学过0、1、2、3、4、5。继续问道:“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大家纷纷说想。笔者为学生出示一张图片,说道:“图片上都有什么?”学生发现图上有人、桌子、椅子和黑板等生活常见物品。笔者要求班级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人数,说出数的过程。班级学生纷纷就问题来思考,发现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学生和教师,5添上1就是6,再数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总计7个人。有的学生发现还有不同的数法,即,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教师,总计7个人。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借助问题来寻找答案,有效激发他们本节课学习兴趣,从而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延伸和发展自身数学思维。
在讲解“平均分”知识点时,笔者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3只猴子,有一天猴子们捡到了9个桃子,这3只猴子想要吃到一样多的桃子,要怎样分配桃子才能满足猴子们的要求呢?小朋友们,你们能想一想怎么分配这些桃子呢?看谁最先能帮助猴子们解决问题。笔者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都能展开思考,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因为9这个数字是一位数,按照学生已经学习的乘法或除法口诀,能很好地对9这个数字进行分解,进而得出一只猴子得到3个桃子的结论。笔者引用这个故事情境后,再给出平均分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借用这个问题的结论,这样能提高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
(二)注重课堂探究
新课改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不是单纯地依赖和记忆,而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由此可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要重视课堂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改革也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教师要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尝试给学生足够时间来进行课堂探究,转变他们内心依靠教师的想法,借助问题促使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借助于探究活动,学生能够积极、深入地分析数学问题,探讨问题背后的实质,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讲解“简单的计算”知识点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能力,笔者采取引导方式来带领他们探究新知识,出示两道填空题:(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