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教学”是问题解决的教学,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独有的特色,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课堂提问,在数学“问题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对新课的引入、旧课的复习、智慧的启迪,有着重要的作用。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教学过程是由不断地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释疑(解决问题)组成的。只有老师善于“问”,才能启发引导学生“问”,只有教师善于见疑、质疑和释疑,充分让学生参与和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问”既是问题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问题教学的一种艺术。
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这一有力手段的能效,就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认识和修养,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遵循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便问答”或“满堂问”,而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提问有其明确的目的:
1.知识理解和掌握、明确隶属关系,完善知能结构,熟练技能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迪、化静为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3.促进思维定向,指明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
4.输出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
5.落实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大面积全员化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堂提问要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把握准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不失时机地进行。一般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有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1.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或演示实验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使学生的听与老师的讲协调一致,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而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2.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为推导公式和法则辅衬。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进而熟练掌握法则、定理和公式。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如: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还可以怎样做?
3.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概括的启发性提问。
这类提问用于例题讲解、课堂练习、探求新的钥匙方法,纠偏查错等教学环节,以使学生从局部的片面认识发展到完整全面的认识,由机械套用进到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
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优化课堂结构,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能构力进一步完善,提高学习能力
1.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老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是“为什么?有什么”等。
2.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逼向原理、从问题另一侧面入问,寻找契机发问。
3.反问:针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反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如针对学生认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比这个数小”这一错误认识,反问:“1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二者的大小关系如何?”
4.激向: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奋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激问:老师能立即说出它的两根的和与积,同学们能吗?”
5.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解释其算法原理”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四、进行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使用不同层次的发问形式。
2.每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得中心突出,环环相扣。
3.提问要把握时机,选择突破口。当学生正在发“愤”求“知”但尚未知,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
五、进行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五戒:
1.戒不假思索、简单提问。有的老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表面看,“双边”活动热闹,实际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2.戒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本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如果老师忽视这一点,信口点名,这就常常造成难题碰到了“差生”,容易题碰到了“高材生”。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戒违背认识规律,急于求成。提问,要顺着自己讲课的次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是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的规律,若违背这个规律,就会造成或学生乱答一气,或膛目结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运算步骤,一个公式的应用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進步。数学课中的提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从新角度去进一步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点切不可掉以轻心,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机会去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总之,“善问”是问题教学的启发性的集中表现。而“善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问题教学中,“问”的科学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充实。
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这一有力手段的能效,就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认识和修养,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遵循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便问答”或“满堂问”,而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提问有其明确的目的:
1.知识理解和掌握、明确隶属关系,完善知能结构,熟练技能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点拨启迪、化静为动,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3.促进思维定向,指明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
4.输出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
5.落实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大面积全员化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二、课堂提问要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特点,把握准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不失时机地进行。一般根据提问的目的和作用,有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1.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或演示实验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使学生的听与老师的讲协调一致,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而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2.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为推导公式和法则辅衬。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进而熟练掌握法则、定理和公式。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如: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还可以怎样做?
3.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归纳、概括的启发性提问。
这类提问用于例题讲解、课堂练习、探求新的钥匙方法,纠偏查错等教学环节,以使学生从局部的片面认识发展到完整全面的认识,由机械套用进到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
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优化课堂结构,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能构力进一步完善,提高学习能力
1.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老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是“为什么?有什么”等。
2.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逼向原理、从问题另一侧面入问,寻找契机发问。
3.反问:针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反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如针对学生认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比这个数小”这一错误认识,反问:“1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二者的大小关系如何?”
4.激向: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奋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激问:老师能立即说出它的两根的和与积,同学们能吗?”
5.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解释其算法原理”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四、进行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使用不同层次的发问形式。
2.每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设计几个关键问题,使得中心突出,环环相扣。
3.提问要把握时机,选择突破口。当学生正在发“愤”求“知”但尚未知,思维正处于困惑之际,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
五、进行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五戒:
1.戒不假思索、简单提问。有的老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表面看,“双边”活动热闹,实际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2.戒不辨难易,不看对象。提问本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如果老师忽视这一点,信口点名,这就常常造成难题碰到了“差生”,容易题碰到了“高材生”。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戒违背认识规律,急于求成。提问,要顺着自己讲课的次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是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的规律,若违背这个规律,就会造成或学生乱答一气,或膛目结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运算步骤,一个公式的应用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進步。数学课中的提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从新角度去进一步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点切不可掉以轻心,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机会去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总之,“善问”是问题教学的启发性的集中表现。而“善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问题教学中,“问”的科学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