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入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培养受教育者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其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一项事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结合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政治、历史、哲学、宗教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诸如儒家的“以人为本”、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法家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等思想主张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的道理要义仍然值得后人深深体会和把握。
“仁,亲也。”(《说文》)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确立了一个可以普遍认同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绳。这对于大学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有着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运用的载体单一
(一)对课堂载体过于依赖
当前,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公共选修课这两类课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还未能够普遍开设古典诗词赏析、古典名著选读、古典音乐鉴赏和古典绘画艺术欣赏等公共选修课程。
(二)对活动载体运用不够
当前,高校在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明显过少,活动载体运用不充分,部分高校基本上还未将互联网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面大都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大多只是在举办相关活动周或者重要节日之时才会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三、大学生目前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不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保存并延续下来的,是具有生命力和重要价值的文化。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令人不太满意。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平时浏览通俗文学、卡通漫画、时尚杂志等比较多,而阅读文史哲类书籍、中华传统人文经典比较少,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更少。
(二)部分大学生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以儒家美德为核心的伦理概念、道德理论和思想观念。它以人的品格为价值核心,寻求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既著眼于实现个体价值,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美德淡薄。部分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注重个人利益轻视集体利益,注重及时行乐而看轻理想追求,理想信念淡薄,缺乏对人生的长远规划。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殷东来.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2] 朱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
[3] 鲁晓松.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构建[D].渤海大学,2012
[4] 百度百科-儒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结合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政治、历史、哲学、宗教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诸如儒家的“以人为本”、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法家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等思想主张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的道理要义仍然值得后人深深体会和把握。
“仁,亲也。”(《说文》)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确立了一个可以普遍认同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绳。这对于大学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有着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运用的载体单一
(一)对课堂载体过于依赖
当前,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公共选修课这两类课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还未能够普遍开设古典诗词赏析、古典名著选读、古典音乐鉴赏和古典绘画艺术欣赏等公共选修课程。
(二)对活动载体运用不够
当前,高校在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明显过少,活动载体运用不充分,部分高校基本上还未将互联网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面大都还没有形成常态化,大多只是在举办相关活动周或者重要节日之时才会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三、大学生目前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不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保存并延续下来的,是具有生命力和重要价值的文化。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令人不太满意。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平时浏览通俗文学、卡通漫画、时尚杂志等比较多,而阅读文史哲类书籍、中华传统人文经典比较少,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更少。
(二)部分大学生传统美德观念比较淡薄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以儒家美德为核心的伦理概念、道德理论和思想观念。它以人的品格为价值核心,寻求人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既著眼于实现个体价值,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美德淡薄。部分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注重个人利益轻视集体利益,注重及时行乐而看轻理想追求,理想信念淡薄,缺乏对人生的长远规划。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殷东来.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2] 朱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
[3] 鲁晓松.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构建[D].渤海大学,2012
[4] 百度百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