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山诗魂
避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没有去看西岸那微笑千年的大佛,而是走过大桥,先到洢水东侧的白园,去拜谒那在文学史上光耀千秋的不朽诗魂。
入园,便见一小潭,清冽的潭水倒映着潭边丛丛翠竹,一刻有“青谷”的石碑立于路旁,格外醒目。沿山沟向上望去,绿树婆娑,翠竹拂动,一派盎然生机。
沿左侧石阶拾级而上,便来到白居易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巨大石碑,上面镌刻着六个正楷大字“唐少傅白公墓”。碑后便是座中国古典式的圆冢。青砖围砌着的黄土上长满了绿草和灌木,墓的周长约五六十米,高约四五米,几乎占满了小小的山包,显得很宏伟。
墓地四周松柏苍翠,疏缓的山坡上鲜花烂漫。花瓣上沾满露珠,想是这些朝朝暮暮,日夜相伴的山花,干百年来依然因思念香山居士而珠泪涟涟。
我把一束鲜花放在石碑前,默默肃立。和着凄婉的鸟鸣,和着山谷中流泉的清冽之音,我想到了一千多年前那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浔阳江畔的凄冷之夜;那幽怨的琵琶声,激起了白翁多少愁苦,多少愤懑。那份幽怨,那份凄婉经过诗人的精心冶炼之后,便转换成光耀千古的瑰宝,闪烁于诗歌艺术的天空!
千年之后,当清代的敦诚把《琵琶行》编成剧曲时,他的好友,一位落魄文人曹雪芹便写了一首题咏《琵琶行》的诗,其中两句是“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他猜想,白翁闻此消息,一定非常高兴,必然教那两位擅长歌舞的侍女小蛮、樊素照本排演起来。
徘徊在墓冢周围,抚摸着斑驳的青砖,仿佛中,诗人那清癯的面孔浮现在眼前:手捋稀疏的白须,身着长衫,踱着方步,吟诵着《卖炭翁》、《长恨歌》在小径上款款而行。白翁退居洛阳的十八年中,他“心向佛道,意在诗酒”,安贫乐命,心忧天下。香山寺下的林间小径曾留下他白衣鸠杖,徘徊行吟的身影;山谷间的清清小潭边,也曾映照过他与如满禅师临池前坐的潇潇白发。
一阵啁啾的鸟鸣,把我从幻觉中唤回,眼望椭圆形墓冢,我猜想,诗人一定是累了。他以七十三岁之躯,率领众乡亲疏通完龙门八节石滩,一定是疲惫至极。“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他定然是刚刚放下紫毫,和衣躺在这里小憩!听,那香山寺的悠悠钟声莫不是老禅师在召唤诗人前去品茗论佛,谈诗说道。
今人贾宝泉先生曾言:“仁极是悲悯,智极便寡言。”香山居士在官为黎民忧,闲赋悯百姓苦。“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是他关心人民疾苦的真实写照。他传世的近三千首诗,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心忧天下的悲悯之情。
游人渐渐多起来。身旁,一位漂亮的导游小姐在给她的游客介绍香山居士墓地的地形,说墓冢所在的山梁叫琵琶峰。闻后我心不由一恼是大自然的美妙巧合,还是后人善意的编撰?诗人生前精通音律,死后犹抱琵琶弹唱。于诗人而言,当笑慰九泉;于后人而言,亦满足了心愿。“琵琶峰”实在是一个既漂亮又恰当的名字!
观看完曰本友人所立的石碑,由“青谷”辗转而下。小径上绿树掩映,幽竹交错;山谷中,泉水淙淙,蝶飞蜂舞。白园实在是一个幽美清静的好地方。至“青谷”题碑前,回首香山居士安息之琵琶峰,墓冢里安睡着的伟大诗魂,以及那三千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作,都将与这巍峨的琵琶峰一样,世世代代耸立于天地之间,耸立于人们的心头!
东坡赤壁
一个霜叶渐浓,雁阵南飞的季节,我有幸游览了黄州东坡赤壁。
大门廊柱上镶嵌着诗人白雉山的一幅楹联:“文武一身兼,苏子周郎,两顾便教垂简册;是非千载定,沉沙折戟,重磨犹自见前朝。”
进门之后,一尊十米多高的巨石雕像矗立在我面前,他背靠褐红的赤壁,须髯飘飘,目光交口炬。这不是文盖古今,“独步天下”的苏学士口马?
拜过学士像,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二赋堂,堂内刻有苏轼在黄州所作的前后《赤壁赋》,由二赋堂右转,便来到了醉月亭。四川大学教授张志烈曾题“醉月归来卧峥嵘巨石;乘风好去对浩渺长江。”亭内一巨石留有深深的卧痕,相传苏子每每泛舟归来,与朋友饮酒唱和,醉后便卧石而眠。看着眼前尚存江水冲刷痕迹的石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诗句立即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可惜岁月更迭,长江改道,赤壁已远离长江几千米了。当年苏子描写的那种壮观,只能留存于我的脑海中。心中虽有遗憾,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站在赤壁边缘,拍下了一张风景照,留下了对赤壁的一份情愫。
走过挹爽楼,看过坡仙亭,我又来到东坡像前,凝视举目远眺的苏子石雕,忽然想起清人凌荣相的题联。“谪官此栖迟,半壁江山空眼界;故乡时眺望,一龛灯火忆眉州。”苏子此时可是远眺千里之外的山眉,想象着当年的那种倜傥,那份自豪:
碧绿的山峦,碧蓝的江水,从上游漂来一叶扁舟,三位儒生伫立船头,土朴风雅,气宇轩昂。父子三人赴汴京赶考。此船一去好生了得,眉山为中国文坛一举奉献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大家!主考官欧阳修竟惊喜异常,“以为异人”。此后,东坡便文盖朝野,“独步天下”。
贬谪黄州,本为不幸,但苏子以积极的态度笑对人生。他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岁初到达黄州,寄居定慧院。两年后筑东坡雪堂。元丰五年七月,苏轼游览赤壁。秀美的江山使他联想到英雄周瑜,联想到自己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心潮起伏,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元丰六年六月,张偓佺谪居黄州,“即其庐西南为亭,以观览江流之胜。”东坡名之日“快哉”,并作词“水调歌头”以贺。以起结自然,跌宕多姿的语言,表现了自己积极、洒脱、乐观、开朗的博大胸襟。苏轼前后数度畅游赤壁,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等一批光耀千古的佳作。
夕阳给褐红的赤壁镶上了金边儿,苏子雕像在金色的霞光中熠熠生辉,丛丛翠竹摇曳着轻风,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依依不舍地拜别了苏学士。带着赤壁的风,带着赤壁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着对苏子精神品格的无比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