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苹聪(1969,8~):男,研究方向:中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
摘 要:中职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真正服务于学生,考虑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以体育为手段,发展学生与职业工作需求一致的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206-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社会化大生产大分工的局面逐渐形成,职业种类越来越多,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在专业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1 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内涵
职业性体育是指适应和发展用于各种职业生产劳动与之相关体能、心理与道德所需要的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它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的自身特点而产生的。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局部身体素质、实用体育技能、健身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2 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片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体育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体育与健康课虽然一直作为必修课被开设,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方面,无论是对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多偏重于一般性的身体练习,突出表现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共性上有余,而在体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特点联系与需要上的个性不足,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失去了职业技术特色,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体能的增强。
3 进行职业实用性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1 符合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生产工具和设备仪器得到了更新,工作中的脑力劳动增多,同时对脑力劳动的操作技能以及适应性与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协调能力、反应判断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成为各种职业的必备能力。另外,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无法分开,如模具、机械、农业、林业等,从职业特征上来看,人体需要承受一定的体力劳动,甚至环境十分艰苦,从事这些特殊职业必须具备适应环境、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3.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的高低已成为了谋求岗位的关键,只有提高竞争力才能提高就业率。岗位竞争力也就是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它包括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体能两部分。职业体能是在良好的职业训练和劳动中获得的,中等职业学校如果有目的地开展与职业体能相适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促使体育中许多运动素质可以迁移到职业体能上。如果不充分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必然会大大降低其职业核心能力,导致竞争力较弱,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
3.3 顺应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在我国企业的转型时期,人才结构与产业机构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已经出现。基于此种情况,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要大力培养更多集知识、技术和能力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引领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是体育教学目标新的定位,以实用为主,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3.4 拓宽了中职体育课的视野
把职业实用性体育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不仅使课堂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把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范围扩大到了社会和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开阔了课程的空间和时间,也为体育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拓宽了视野。随着职业体能训练的普及与推广,学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学习与训练更简单容易,且更加贴近专业技术,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4 中职体育课中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可行性
4.1 符合中职体育课程内容的要求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专业技术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因此,职业实用性体育特征与中职体育与课程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即职业实用性体育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岗位体能训练的含量。
4.2 对体育器材场地要求不高
职业实用性体育所需场地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小皆可,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练习。比如增强耐久力的项目可以田径场耐久跑,也可以原地做原地的耐久跑。职业实用性体育所需的器械与其他体育器械相比,简洁、安全、节省场地空间、适应性强,可以就地取材,自行自制。还有些练习项目基本上不用器材,比如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大家相互信任的卧式传递项目。因此,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所需场地、器材比较简单,方式方法灵活多变,有利于在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开展。
4.3 与原有教学过程相似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首先是要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类,然后相近的专业归类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选定一定的项目和内容,突出重点进行教学,以体验教育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原有体育课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然后进行反复练习,最后教师做出评价。可见,职业性体育教学过程及基本环节与原有体育教学过程和环节是基本相近的。
4.4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针对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不再单单局限于课堂,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课程设置的内容新颖实用,教学方法灵活,以体验为主,合作学习方法运用较多,让学生自己做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翁惠根,等.银行柜员职业实用性体育教程[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杨丰源.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635~636.
[3] 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7):74~75.
[4] 胡炬波.高职院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应用版,2007(5):21~23.
摘 要:中职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真正服务于学生,考虑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以体育为手段,发展学生与职业工作需求一致的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206-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社会化大生产大分工的局面逐渐形成,职业种类越来越多,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在专业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1 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内涵
职业性体育是指适应和发展用于各种职业生产劳动与之相关体能、心理与道德所需要的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它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的自身特点而产生的。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局部身体素质、实用体育技能、健身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2 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片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体育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体育与健康课虽然一直作为必修课被开设,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方面,无论是对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多偏重于一般性的身体练习,突出表现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共性上有余,而在体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特点联系与需要上的个性不足,使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失去了职业技术特色,不利于学生职业岗位体能的增强。
3 进行职业实用性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1 符合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生产工具和设备仪器得到了更新,工作中的脑力劳动增多,同时对脑力劳动的操作技能以及适应性与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协调能力、反应判断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成为各种职业的必备能力。另外,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无法分开,如模具、机械、农业、林业等,从职业特征上来看,人体需要承受一定的体力劳动,甚至环境十分艰苦,从事这些特殊职业必须具备适应环境、掌握专业技能的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3.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的高低已成为了谋求岗位的关键,只有提高竞争力才能提高就业率。岗位竞争力也就是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它包括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体能两部分。职业体能是在良好的职业训练和劳动中获得的,中等职业学校如果有目的地开展与职业体能相适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促使体育中许多运动素质可以迁移到职业体能上。如果不充分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必然会大大降低其职业核心能力,导致竞争力较弱,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
3.3 顺应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在我国企业的转型时期,人才结构与产业机构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已经出现。基于此种情况,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要大力培养更多集知识、技术和能力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引领着体育教学的改革,是体育教学目标新的定位,以实用为主,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3.4 拓宽了中职体育课的视野
把职业实用性体育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不仅使课堂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把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范围扩大到了社会和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开阔了课程的空间和时间,也为体育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拓宽了视野。随着职业体能训练的普及与推广,学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学习与训练更简单容易,且更加贴近专业技术,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4 中职体育课中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可行性
4.1 符合中职体育课程内容的要求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专业技术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因此,职业实用性体育特征与中职体育与课程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即职业实用性体育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岗位体能训练的含量。
4.2 对体育器材场地要求不高
职业实用性体育所需场地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小皆可,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练习。比如增强耐久力的项目可以田径场耐久跑,也可以原地做原地的耐久跑。职业实用性体育所需的器械与其他体育器械相比,简洁、安全、节省场地空间、适应性强,可以就地取材,自行自制。还有些练习项目基本上不用器材,比如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大家相互信任的卧式传递项目。因此,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所需场地、器材比较简单,方式方法灵活多变,有利于在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开展。
4.3 与原有教学过程相似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首先是要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类,然后相近的专业归类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选定一定的项目和内容,突出重点进行教学,以体验教育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原有体育课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然后进行反复练习,最后教师做出评价。可见,职业性体育教学过程及基本环节与原有体育教学过程和环节是基本相近的。
4.4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针对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不再单单局限于课堂,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课程设置的内容新颖实用,教学方法灵活,以体验为主,合作学习方法运用较多,让学生自己做主,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翁惠根,等.银行柜员职业实用性体育教程[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杨丰源.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635~636.
[3] 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7):74~75.
[4] 胡炬波.高职院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应用版,2007(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