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這顆東方之珠,歷經滄海桑田的變化,依舊散發出活力與朝氣。崔琦先生見證了香港的發展,香港留下了他奉獻的痕跡。他是香港海事工程方面的資深人士,來港三十年,參與過香港赤立角國際機場、葵涌貨櫃碼頭、港珠澳大橋等等大大小小工程建設多達兩百多項。對待工作,他始終堅持發揮自己的專業為社會和公司服務的原則,面對競爭,他不畏强手,敢於挑戰;迎來機遇,他更上層樓,把公司引領到一個更高的台階。
助力香港海事工程建設
2016年,是崔琦先生來到香港的第三十個年頭,三十個春秋,他把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發展中的香港,這片土地上有他灑下過的汗水,有他的辛勤付出的痕跡。
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內地發展迎來了新的氣象。在修完本科的工程專業之后,充滿激情並有着敏銳觀察力的崔琦先生,迅速洞悉到對外開放能給沿海城市帶來驚人的發展機遇,所以他又修讀了建築經濟管理碩士,為他日後在港口建設方向拓展更寬闊的領域奠定基礎。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沿海城市建設和發展,焉經濟發展相適應,市場對於他這個專業的人士需求也增多,畢業後,他加入了在北京的一家以對外海事工程承包為主業的央企工作,1986年被分派到香港分部。
“初來乍到的確不太適應,但通過工作漸漸地融入香港社會,並和香港人建立了友誼互信。香港,對於我們從事港口建設海事工程的專業人士來說,總是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崔琦先生回憶起剛到香港的那段日子說,因為年輕、心懷夢想,讓他無懼這種陌生,“反而沒有過多地去關注其他,更多的是花精力去思考怎樣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怎樣把工作做得更好,怎樣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為行業乃至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就這樣,憑借着勤力與堅持,崔琦先生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表現漸入佳境。熟悉了香港地區的習慣與風格,積累了本行業各個層次的人脈關係,認真的做事態度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最重要的是他喜歡上了香港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地方。
他人行時正值中國開始對外工程承包的初期,而現在可謂是目前在工作崗位上的老行專了。1998年他離開原公司董事總經理位置後,經過兩年時間在內地和香港、新加坡工作的大膽探討,最後選擇了留在香港。2001年,崔琦先生加盟香港瑞沃工程有限公司,並成為這家公司主要投資人,為事業的發展打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瑞沃工程有限公司從深圳河的疏浚工程起步,從承接香港的海事工程開始,逐步發展到今天,不但在香港、澳門地區站穩了脚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更進一步打開東南亞市場,項目甚至遠至中東和非洲地區。他還是深圳市蛇口長盛輪船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這是第一批獲得交通部批準經營珠江三角洲各口岸至香港、澳門海上運輸服務的公司之一。此外,他還擔任了中建築港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三十年中,崔琦先生見證了香港的發展,他是香港海事工程方面的資深人士,對行業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他參與過大大小小做過的工程建設多達兩百多個,包括香港新機場填海、南丫島電廠擴建、昂船洲大橋鋼橋樑運輸及安裝、葵涌八號與九號兩個國際上頂級的貨櫃碼頭建設。除香港工程外,他還參與了緬甸國際集裝箱碼頭發展、新加坡樟宜III期基地碼頭、以及印尼多項碼頭的建設,近期又拓展到澳門新城填海工程。
“可以說香港一半以上的填海工程,我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目前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我二十多年前就已涉足那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為抓住今天的‘一帶一路’機遇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非常自豪地介紹到。
香港回歸前夕,是香港建設發展的蓬勃時期,其中非常龐大的工程就包括新機場的建設工程。崔琦先生不同程度地參與了四個項目的建設,工程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而香港回歸後,基礎建設的項目基本結束,此後近十年行業又趨於平静。
但對於行業的發展前景,他還是抱着樂觀的態度:”這是工程建設行業的周期特點,雖然近期沒有類似香港機場建設時的高峰,但過去的這幾年和未來的三五年,香港的海上工程建設有着明顯的增多,究其原因,基本建設與經濟發展有着莫大的關係,對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的消息。”
百呎竿頭更進一步
儘管香港的發展也曾經歷過困難與波折,但始終保持着發展,充滿着活力與發展的動力。這是崔琦先生對香港變化最深的感受。
在崔琦先生看來,從事工程建設工作無異於醫生這個職業,醫生的職責是檢查身體,對症下藥,治病救人,而一個工程師的職責是把工程做好,把環境治理好。二者的性質差不多,只是工作的對象不同罷了。
海事工程,這個行業在香港地區競爭相當激烈,且是開放性的競爭。“不管你是香港本地的公司,還是內地公司,或者是國際公司,香港都歡迎,大家同台競爭,相當激烈。”面對競爭,崔琦先生從來都不是擔心,而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所在,提高競爭力。“我們公司之所以能在香港取得發展和機會,首先得益於我們在工程設備和工程資產方面的大力投資,這是我們競爭的基礎保障。其次是我在內地讀書、工作過,一直保持與內地的交往和合作,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內地的資源助力發展,包括人力資源、材料資源、場地資源以及技術資源等等。因此,我們有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在工作中,他一直堅守着自己的原則。一是工作一定要符合環境的特點,符合環保的理念。城市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建設,建設又必然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建築領域其實很多都可以和環保接軌,比如建築盡可能使用有利於環境的材料,採用污染小的施工工藝。二是要用最有效、最快捷、最低成本的方式來把事情做好。一個建築的生命取决於它的設計標準與施工質量,建築的設計標準關乎到使用的周期與年限,在設計橋樑、港口等建築時,崔琦先生既會考慮到建築的美觀,更會講究建築的實用性,設計是否能讓人感覺到使用的方便,這是首要的。
“然而,現在存在這樣的現象,大家的做法往往偏離了‘做好我們本行應該做的事情’這樣一個中心。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原則,做好本分。”如此,才能形成行業良性的發展。
如今,公司發展已走過了第一個十五年,崔琦先生的眼光放得更長遠,展望未來,他的目標是把握當下發展時機,帶領企業由普通經營到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發展,將企業發展到一個新的台階。
崔琦先生同樣熱心社會服務,專業領域的協會、慈善敬老等活動,雖然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參與太多,但是只要需要支持的,他都願意出資出力予以幫助。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實實在在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就是他的態度,對待工作如此,對待生活亦是如此。追夢之心,建設之情,都融入在香港的發展之中,讓這顆東方之珠更加璀璨!
助力香港海事工程建設
2016年,是崔琦先生來到香港的第三十個年頭,三十個春秋,他把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發展中的香港,這片土地上有他灑下過的汗水,有他的辛勤付出的痕跡。
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內地發展迎來了新的氣象。在修完本科的工程專業之后,充滿激情並有着敏銳觀察力的崔琦先生,迅速洞悉到對外開放能給沿海城市帶來驚人的發展機遇,所以他又修讀了建築經濟管理碩士,為他日後在港口建設方向拓展更寬闊的領域奠定基礎。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沿海城市建設和發展,焉經濟發展相適應,市場對於他這個專業的人士需求也增多,畢業後,他加入了在北京的一家以對外海事工程承包為主業的央企工作,1986年被分派到香港分部。
“初來乍到的確不太適應,但通過工作漸漸地融入香港社會,並和香港人建立了友誼互信。香港,對於我們從事港口建設海事工程的專業人士來說,總是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並存。”崔琦先生回憶起剛到香港的那段日子說,因為年輕、心懷夢想,讓他無懼這種陌生,“反而沒有過多地去關注其他,更多的是花精力去思考怎樣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怎樣把工作做得更好,怎樣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為行業乃至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就這樣,憑借着勤力與堅持,崔琦先生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表現漸入佳境。熟悉了香港地區的習慣與風格,積累了本行業各個層次的人脈關係,認真的做事態度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最重要的是他喜歡上了香港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地方。
他人行時正值中國開始對外工程承包的初期,而現在可謂是目前在工作崗位上的老行專了。1998年他離開原公司董事總經理位置後,經過兩年時間在內地和香港、新加坡工作的大膽探討,最後選擇了留在香港。2001年,崔琦先生加盟香港瑞沃工程有限公司,並成為這家公司主要投資人,為事業的發展打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瑞沃工程有限公司從深圳河的疏浚工程起步,從承接香港的海事工程開始,逐步發展到今天,不但在香港、澳門地區站穩了脚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更進一步打開東南亞市場,項目甚至遠至中東和非洲地區。他還是深圳市蛇口長盛輪船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這是第一批獲得交通部批準經營珠江三角洲各口岸至香港、澳門海上運輸服務的公司之一。此外,他還擔任了中建築港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三十年中,崔琦先生見證了香港的發展,他是香港海事工程方面的資深人士,對行業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他參與過大大小小做過的工程建設多達兩百多個,包括香港新機場填海、南丫島電廠擴建、昂船洲大橋鋼橋樑運輸及安裝、葵涌八號與九號兩個國際上頂級的貨櫃碼頭建設。除香港工程外,他還參與了緬甸國際集裝箱碼頭發展、新加坡樟宜III期基地碼頭、以及印尼多項碼頭的建設,近期又拓展到澳門新城填海工程。
“可以說香港一半以上的填海工程,我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目前國家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我二十多年前就已涉足那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為抓住今天的‘一帶一路’機遇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非常自豪地介紹到。
香港回歸前夕,是香港建設發展的蓬勃時期,其中非常龐大的工程就包括新機場的建設工程。崔琦先生不同程度地參與了四個項目的建設,工程技術和管理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而香港回歸後,基礎建設的項目基本結束,此後近十年行業又趨於平静。
但對於行業的發展前景,他還是抱着樂觀的態度:”這是工程建設行業的周期特點,雖然近期沒有類似香港機場建設時的高峰,但過去的這幾年和未來的三五年,香港的海上工程建設有着明顯的增多,究其原因,基本建設與經濟發展有着莫大的關係,對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的消息。”
百呎竿頭更進一步
儘管香港的發展也曾經歷過困難與波折,但始終保持着發展,充滿着活力與發展的動力。這是崔琦先生對香港變化最深的感受。
在崔琦先生看來,從事工程建設工作無異於醫生這個職業,醫生的職責是檢查身體,對症下藥,治病救人,而一個工程師的職責是把工程做好,把環境治理好。二者的性質差不多,只是工作的對象不同罷了。
海事工程,這個行業在香港地區競爭相當激烈,且是開放性的競爭。“不管你是香港本地的公司,還是內地公司,或者是國際公司,香港都歡迎,大家同台競爭,相當激烈。”面對競爭,崔琦先生從來都不是擔心,而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所在,提高競爭力。“我們公司之所以能在香港取得發展和機會,首先得益於我們在工程設備和工程資產方面的大力投資,這是我們競爭的基礎保障。其次是我在內地讀書、工作過,一直保持與內地的交往和合作,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內地的資源助力發展,包括人力資源、材料資源、場地資源以及技術資源等等。因此,我們有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在工作中,他一直堅守着自己的原則。一是工作一定要符合環境的特點,符合環保的理念。城市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建設,建設又必然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建築領域其實很多都可以和環保接軌,比如建築盡可能使用有利於環境的材料,採用污染小的施工工藝。二是要用最有效、最快捷、最低成本的方式來把事情做好。一個建築的生命取决於它的設計標準與施工質量,建築的設計標準關乎到使用的周期與年限,在設計橋樑、港口等建築時,崔琦先生既會考慮到建築的美觀,更會講究建築的實用性,設計是否能讓人感覺到使用的方便,這是首要的。
“然而,現在存在這樣的現象,大家的做法往往偏離了‘做好我們本行應該做的事情’這樣一個中心。因此,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原則,做好本分。”如此,才能形成行業良性的發展。
如今,公司發展已走過了第一個十五年,崔琦先生的眼光放得更長遠,展望未來,他的目標是把握當下發展時機,帶領企業由普通經營到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發展,將企業發展到一個新的台階。
崔琦先生同樣熱心社會服務,專業領域的協會、慈善敬老等活動,雖然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參與太多,但是只要需要支持的,他都願意出資出力予以幫助。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實實在在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就是他的態度,對待工作如此,對待生活亦是如此。追夢之心,建設之情,都融入在香港的發展之中,讓這顆東方之珠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