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盛夏,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不少人的体质都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口渴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中医称这些症状为气阴两虚证,喝点生脉饮能很快缓解各种不适。
生脉饮是治疗气阴两虚的常用方剂,原出自金代医家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卷下的“麦门冬”条内,也见于其弟子李东垣之《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原方名生脉散,由人参、麦冬各5分(9克),五味子7粒(6克)组成。该方在不同医籍中还有别名,如《丹溪心法》称之为“生脉汤”,《兰台轨范》称之为“生脉饮”,等。方中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全方药仅三味,一补一滋一敛,配伍极为严谨,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主治暑热汗多、耗伤气液、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久咳肺虚、气阴两亏、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脉饮具有强心、保肝、解热作用,用于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和休克,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的作用,并能促进全身内分泌腺的分泌,调整身体功能,有明显而持久的升血压、强心作用。对人体免疫功能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现代临床用生脉饮治疗的范围相当广泛,除各种心脏疾患外,也常用于肺结核、矽肺、慢性支气管炎、低血压、神经衰弱、心衰、休克、妇科功血等多种疾患。
生脉饮在应用时必须掌握气阴两虚这个基本证候,并据中医的辨证要求予以加减。例如,在急性热病中突然出现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神情萎顿、脉微欲绝等脱证时,原方人参剂量须加大到30克(或党参90~120克),并加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回阳固脱之品;如心肺气虚较甚,心悸、自汗较严重者,则加黄芪、炙甘草、远志等养心安神;对心阴不足,心烦、失寐、心悸、汗出者,可加淡竹叶、炒枣广、柏子广、茯神、丹参等清心养心安神;对干咳无痰,或痰黏艰咯、动辄气促者,人参改为西洋参,并加沙参、地骨皮、款冬花、紫菀、川贝母等养阴润肺止咳。
体虚之人,夏季较易受暑热之邪所伤而成气阴两虚之证。生脉饮全方补肺清心,以补为主,对于纯虚无邪、气阴两虚者的伤暑、中暑所致的困倦、气短乏力、脚软眼黑等有较好的治療作用,可谓虚人抗暑之良方。气虚和阴虚的患者可自煮生脉饮作为茶疗。气虚表现为心悸、气短、汗出、乏力、懒言;阴虚表现为口干思饮。每次取人参6克,麦冬9克,五味子4克。将药材用热水冲洗后剪碎,加清水煮5~10分钟或用滚水冲泡药材,分数次饮用,每周喝2~3天。五味子泡水后药汁色泽会偏黑,患者不必介意。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生脉饮有两种,一种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另一种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后者较为常用,一来党参药价便宜,二来党参补性平和。
需要提醒的是,生脉饮只能在“暑伤气阴”时才能服用。如果是暑病初起,此时不适宜服用。因为生脉饮中有五味子。五味子有酸敛、收涩的功效,暑病初起往往会有发冷、发热等症状,这说明表邪在外。如果这个时候就服用生脉饮,会把表邪、热邪封在里面,使得表不得解,热不得散,中暑症状反而会加重。
生脉饮疗效较好,药性平和,一般没有副作用,但也不是人人可用。它只适用于有虚汗、虚喘、心悸、口渴等气阴两虚症状的患者。如果感冒发热,或咳嗽痰多,以及中暑热盛但没有气阴不足的病人,都不可乱用。此外,消化不良、舌苔厚腻、大便溏薄的人也应慎用,以免误补助湿,加重症状。有些年轻人在服用生脉饮后会出现心动过速、心悸等症状,为安全起见,若作日常茶饮,可将方剂分量减1/3或1/2试用一段时间后,观察症状是否有改善,再参考医生意见续饮或停饮。
生脉饮还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神经衰弱生脉饮能增强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与抑制过程,促使二者相互均衡,故能治疗神经衰弱。每次10毫升,每日3次,7天为1疗程。
低血压生脉饮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升压、抗休克的作用。每次1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10天为1疗程。
心动过速生脉饮有强心、减慢心率的作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心律不齐 生脉饮有改善心肌功能、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小儿顽固自汗症 患儿多无器质性疾病,由气阴不足、卫外不固所致。生脉饮具有固表止汗、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
缺铁性贫血生脉饮在迅速纠正贫血的同时,可使患者的乏力、气短、头晕等气血两虚的症状明显改善,且能补益脾胃,增加食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
小儿夏季热生脉饮对功能性低热、夏季暑热汗出过多、动则汗出、心律失常、中毒性肺炎所致休克、久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
生脉饮是治疗气阴两虚的常用方剂,原出自金代医家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卷下的“麦门冬”条内,也见于其弟子李东垣之《内外伤辨惑论》一书中。原方名生脉散,由人参、麦冬各5分(9克),五味子7粒(6克)组成。该方在不同医籍中还有别名,如《丹溪心法》称之为“生脉汤”,《兰台轨范》称之为“生脉饮”,等。方中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全方药仅三味,一补一滋一敛,配伍极为严谨,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主治暑热汗多、耗伤气液、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久咳肺虚、气阴两亏、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脉饮具有强心、保肝、解热作用,用于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和休克,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的作用,并能促进全身内分泌腺的分泌,调整身体功能,有明显而持久的升血压、强心作用。对人体免疫功能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现代临床用生脉饮治疗的范围相当广泛,除各种心脏疾患外,也常用于肺结核、矽肺、慢性支气管炎、低血压、神经衰弱、心衰、休克、妇科功血等多种疾患。
生脉饮在应用时必须掌握气阴两虚这个基本证候,并据中医的辨证要求予以加减。例如,在急性热病中突然出现体温骤降、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神情萎顿、脉微欲绝等脱证时,原方人参剂量须加大到30克(或党参90~120克),并加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回阳固脱之品;如心肺气虚较甚,心悸、自汗较严重者,则加黄芪、炙甘草、远志等养心安神;对心阴不足,心烦、失寐、心悸、汗出者,可加淡竹叶、炒枣广、柏子广、茯神、丹参等清心养心安神;对干咳无痰,或痰黏艰咯、动辄气促者,人参改为西洋参,并加沙参、地骨皮、款冬花、紫菀、川贝母等养阴润肺止咳。
体虚之人,夏季较易受暑热之邪所伤而成气阴两虚之证。生脉饮全方补肺清心,以补为主,对于纯虚无邪、气阴两虚者的伤暑、中暑所致的困倦、气短乏力、脚软眼黑等有较好的治療作用,可谓虚人抗暑之良方。气虚和阴虚的患者可自煮生脉饮作为茶疗。气虚表现为心悸、气短、汗出、乏力、懒言;阴虚表现为口干思饮。每次取人参6克,麦冬9克,五味子4克。将药材用热水冲洗后剪碎,加清水煮5~10分钟或用滚水冲泡药材,分数次饮用,每周喝2~3天。五味子泡水后药汁色泽会偏黑,患者不必介意。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生脉饮有两种,一种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另一种由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后者较为常用,一来党参药价便宜,二来党参补性平和。
需要提醒的是,生脉饮只能在“暑伤气阴”时才能服用。如果是暑病初起,此时不适宜服用。因为生脉饮中有五味子。五味子有酸敛、收涩的功效,暑病初起往往会有发冷、发热等症状,这说明表邪在外。如果这个时候就服用生脉饮,会把表邪、热邪封在里面,使得表不得解,热不得散,中暑症状反而会加重。
生脉饮疗效较好,药性平和,一般没有副作用,但也不是人人可用。它只适用于有虚汗、虚喘、心悸、口渴等气阴两虚症状的患者。如果感冒发热,或咳嗽痰多,以及中暑热盛但没有气阴不足的病人,都不可乱用。此外,消化不良、舌苔厚腻、大便溏薄的人也应慎用,以免误补助湿,加重症状。有些年轻人在服用生脉饮后会出现心动过速、心悸等症状,为安全起见,若作日常茶饮,可将方剂分量减1/3或1/2试用一段时间后,观察症状是否有改善,再参考医生意见续饮或停饮。
生脉饮还可用于治疗以下病症
神经衰弱生脉饮能增强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性与抑制过程,促使二者相互均衡,故能治疗神经衰弱。每次10毫升,每日3次,7天为1疗程。
低血压生脉饮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升压、抗休克的作用。每次10毫升,每日早、晚各1次,10天为1疗程。
心动过速生脉饮有强心、减慢心率的作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心律不齐 生脉饮有改善心肌功能、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小儿顽固自汗症 患儿多无器质性疾病,由气阴不足、卫外不固所致。生脉饮具有固表止汗、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
缺铁性贫血生脉饮在迅速纠正贫血的同时,可使患者的乏力、气短、头晕等气血两虚的症状明显改善,且能补益脾胃,增加食欲。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30天为1个疗程。
小儿夏季热生脉饮对功能性低热、夏季暑热汗出过多、动则汗出、心律失常、中毒性肺炎所致休克、久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15天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