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巧治班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连教了几年毕业班,今年竟接手了一批“幼儿园”。面对这群刚入校门的孩子,一开始我还真有点不适应,无论说什么他们似乎都听不懂,讲什么他们也不明白。上课时,这个想说那个想问,真是按住了这边的葫芦,那边又起了瓢。不过,凭着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不出三星期,“幼儿园”们总算服帖了许多,会上课了,会听讲了。
  可“政局”刚稳定了不几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每天,被捡到却无人认领的东西堆满了我的桌子,小到橡皮,大到书本:有的铅笔是崭新的,有的练习本只用了几页。任凭你怎么问,也没有人承认是他的。
  我意识到:这些孩子不懂节约,不会自理,缺少责任心。他们不知道应该保管好自己的东西,更不知如何保管;他们不知道要珍惜节约,更不知怎样节约。
  是呀,他们都在父母的手心里长大,哪个不能呼风唤雨?父母的包办,让这些孩子享受得太多,锻炼得太少。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怎么能长大?这些不健康的发展状态,需要马上改变。
  于是,我开始积极地想办法:要求他们都给自己的铅笔做上标记,在自己的本子写上名字。这些似乎看起来很实用的方法,在这些孩子身上统统失效,要么忘了记号是什么,要么写了名字的本子最后会被撕得只剩封皮。更主要的是,这些做法只是适用一时,根本不能从思想上让他们改变。
  我只得另寻思路,另想办法。治标不如治本。于是我通过家校联系,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改变家长一手包办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取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后,我又利用班会时间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桩桩真实的事例、一段段真情的演说,孩子们看得入神,听得入迷,从他们的表情中,眼神里,我知道这一道思想闸门慢慢被打开了。
  接下来,我需要督促孩子们将认识付诸于实际行动。可一年级孩子太小,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毅力太差,怎样才能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做,从而逐步养成习惯呢?一件偶然的事情,给了我启发。那天,班里一个孩子忘记带铅笔盒了,我随手从讲桌上取了一支铅笔给他用。没想到,这支铅笔竟成了“宝贝”,这个孩子不舍得用,其他孩子更是羡慕得不得了。“天哪,这是老师给的铅笔。”“是呀,我用新的和你换吧。”……原来,在孩子们心里,老师给的东西非同一般!即使它很普通。正是这一幕,让我有了主意。我何不利用这一效应,来个“以旧换新”——只要你坚持把铅笔用到只有两寸长,只要你坚持把本子用完15页,都可以送到老师那里,以旧换新。
  这个新政策的实施,还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换得老师送给的“新品”,孩子们还真铆足了劲,自己的铅笔怎么也得看住了,本子怎么也不能乱撕了……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孩子从我手里领取“宝贝”。
  就这样,孩子们在快乐中渐渐养成了好习惯,培养了责任心。我作为班主任,有时也不禁为自己的小策略叫好。确实,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还真得会动脑筋,想点“歪点子”,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准奏效。
其他文献
一.巧设导语,激起兴趣  文言文教学应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上课伊始就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在课前精心设计导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导语会像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吸引住学生,使学生破除畏难情绪,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例如学习袁宏道的《天目》一文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幅幅迷人的自然风光图,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