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
思路对象混乱:
小学作文频率最高的是“写人”。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末尾中这样写:
“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
郭老师分析: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这种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很普遍。
历史知识储备不足:
一位六年级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写:“在远古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郭老师分析:这显然有问题。孩子可能想说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又不能确定具体时间,于是他用“远古”这个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症结】
“写作文”是语文素养综合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是检查孩子语文素养的首要指标,是中小学语文学习的重难点。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事实上,作文历来让无数学生与家长头疼不已——不知你家娃是不是一提作文就怵?
没兴趣,不愿写
不少老师的作文课往往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出现——审题、选材、要求、方法、范例……条分缕析,引经据典,一本正经。以至于许多孩子对写作没兴趣,即使写也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不喜欢写作文,自然写不出好作文。
视野窄,没的写
孩子写作文前,首先不是去想切身感受,而是作文选,甚至是什么《好词好句好段》,在记忆中搜索曾经看过的类似句子、段落、文章,搜索人家安排的故事情节,“复制”别人的句段“组装”的文章自然会千篇一律。
内容空,没感情
一提到作文,娃就一脸痛苦,不知写什么。好不容易挤牙膏写几句,仔细一看,满纸敷衍,匆匆结尾。写老师,就都是雨夜去补课、照顾生病的学生,写父母就是送自己去医院、冒雨送雨伞,题材毫无新意。
基础弱,毛病多
平时课业重,双休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兴趣班,孩子没课外阅读时间。少数有阅读习惯的,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沉迷漫画、小说、娱乐周刊,阅读空间变小,欣赏品位变低。一旦写作文,没文采不说,句子还不通,标点符号乱用。
【对策】
针对这些现状,郭老师提出以下办法:
勤观察,究事理
任何文章都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理”就是道理、根据,而这些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写一篇关于狗的文章,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雨”、“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抓字词,重运用
要写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运用文字写文章。
一方面识字是写作的起点。平时要让孩子多阅读,强化字词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写作。
听说读写结合
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必须经过训练。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可见写作训练的重要性。
给家长补充几个小细节,以便在家辅导孩子学作文——
写前讨论,先说顺,后动笔
确定题目以后,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根据内容划分小组,展开讨论,先说后写,在说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边读边改,纠错抓住一点
每个学生所犯错误都不一样,在全体讲解以后,有必要单独强调,而在每次写作之前,应及时评点指导上次作文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多练、多写、多指导
平时加强训练,可以从一段話、一个话题写起。一点点的积累,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大成就。
思路对象混乱:
小学作文频率最高的是“写人”。一个五年级学生在《我的爷爷》末尾中这样写:
“我奶奶每天给爷爷吃一个鸡蛋,妈妈还说让爷爷多喝点猪油,爸爸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也很高兴。”
郭老师分析:这到底是在写谁呢?或许是在写《我的家》。这种问题在小学生作文中很普遍。
历史知识储备不足:
一位六年级学生在《祖国,我对您说》中写:“在远古时候,中国和英国战争不断……”
郭老师分析:这显然有问题。孩子可能想说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又不能确定具体时间,于是他用“远古”这个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症结】
“写作文”是语文素养综合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是检查孩子语文素养的首要指标,是中小学语文学习的重难点。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事实上,作文历来让无数学生与家长头疼不已——不知你家娃是不是一提作文就怵?
没兴趣,不愿写
不少老师的作文课往往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出现——审题、选材、要求、方法、范例……条分缕析,引经据典,一本正经。以至于许多孩子对写作没兴趣,即使写也是为了完成任务。长期不喜欢写作文,自然写不出好作文。
视野窄,没的写
孩子写作文前,首先不是去想切身感受,而是作文选,甚至是什么《好词好句好段》,在记忆中搜索曾经看过的类似句子、段落、文章,搜索人家安排的故事情节,“复制”别人的句段“组装”的文章自然会千篇一律。
内容空,没感情
一提到作文,娃就一脸痛苦,不知写什么。好不容易挤牙膏写几句,仔细一看,满纸敷衍,匆匆结尾。写老师,就都是雨夜去补课、照顾生病的学生,写父母就是送自己去医院、冒雨送雨伞,题材毫无新意。
基础弱,毛病多
平时课业重,双休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兴趣班,孩子没课外阅读时间。少数有阅读习惯的,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沉迷漫画、小说、娱乐周刊,阅读空间变小,欣赏品位变低。一旦写作文,没文采不说,句子还不通,标点符号乱用。
【对策】
针对这些现状,郭老师提出以下办法:
勤观察,究事理
任何文章都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理”就是道理、根据,而这些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写一篇关于狗的文章,必须认真观察狗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才能写出来。“狗打喷嚏天要下雨”、“蚂蚁搬家雨稀稀”,像类似的问题只有认真观察后才能下结论。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抓字词,重运用
要写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运用文字写文章。
一方面识字是写作的起点。平时要让孩子多阅读,强化字词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写作。
听说读写结合
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必须经过训练。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可见写作训练的重要性。
给家长补充几个小细节,以便在家辅导孩子学作文——
写前讨论,先说顺,后动笔
确定题目以后,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根据内容划分小组,展开讨论,先说后写,在说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边读边改,纠错抓住一点
每个学生所犯错误都不一样,在全体讲解以后,有必要单独强调,而在每次写作之前,应及时评点指导上次作文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多练、多写、多指导
平时加强训练,可以从一段話、一个话题写起。一点点的积累,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