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与再现和表现的关联》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历史上对再现概念与表现概念的理解
  1、对再现概念的理解
  艺术理论中“再现”这个英文概念,来自希腊时期的“摹仿”,所以这两个词意思比较相近。柯林伍德在谈到艺术再现理论时,就直接把柏拉图的‘模仿’概念翻译成‘再现’。在不同的时期模仿或是再现的含义也是有变化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就有所不同。
  柏拉图的艺术理论认为,“再现”就是绝对忠实地模仿。但是,他说模仿的再像,比如一张床,最终还是不能睡上去,所以他就批评艺术是一种假象。因此,他的理论是自相矛盾的,要么就是他不承认艺术应该存在。
  亚里士多德所指的再现并不是柏拉图所指的被动地、忠实地抄录现实中已有的东西,也不是对理式的表现。亚里士多德的再现,指一切可能的事物的再现,不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艺术家可以改变所谓“真实”的东西和“现实生活”,只要符合前后一致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和合理性等,比如电影,导演就是按照可能性编剧的。到了后来,他又有了修正,他这样说过:“在描写事物时任何非可能性的东西的出现都是一种错误,然而从另一角度看,如果他们有利于作品本身或者说是为了服务作品本身的目的,它的出现就是合情合理的。
  2、对表现概念的理解
  随着艺术家自我意识的增加,“表现”,但它具体的含义又是什么呢?在一段时间里,艺术实践的成功与否以艺术作品是否表现了了个人思想情感来衡量和判断的。[1]布洛克在《现代艺术哲学》中对“表现”的解释,一、类似于人喊出一种情感词来表示自己的情感;二、指用一个句子“表达”作者想传达某种意义。在德语中与表现类似的词是ausdruck。与英文中的“表现”都有“挤出”或“压出”的意思,最先做出清晰阐述的人是欧盖尼、弗尔龙,他说:“‘表现’是一内在感情因受到挤压而喷涌和流淌出来,从人的心中进入到艺术品之内。他最主要的特点还是突出艺术家强烈的主题情感。我们要知道的是情感是属于意识形态的。
  二、历史上艺术与再现的相关论述及关系历程
  西方艺术理论的源头性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各种艺术理论进行理论整合和对艺术进行具体的分类,在这两位理论家那里,把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统领起来的概念不是“艺术”这个概念,而是“模仿”这个范畴,我们前面说过模仿和再现意思比较相近。可当今我们这个时代依然有以上这些门类的艺术,可见“再现”与艺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意义。
  在古希腊之后,藝术是模仿或再现的概念仍然被人们使用,并且被视为艺术创作于艺术批评的原则。在希腊化和罗马时代,模仿或再现理论仍具有支配地位,到了中世纪才退居主导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观念又回到了古希腊的模仿理论中,模仿或再现再一次成为了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到了15世纪,模仿理论在视觉艺术中得到了充分地肯定和承认,而且一直延续到了18世纪。伟大的艺术家.芬奇曾有理论认为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模仿者,绘画的确是一门科学,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儿,因为他是从自然产生的。
  在中国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理论著述,中国先秦时期就十分注重绘画再现的真实性,如《广雅》中说:“画。类也,”《释名》中说:“画,挂也,以色彩挂物象也”。南朝谢赫“六法”某种程度上是绘画与再现的理论阐述。
  三、历史上艺术与表现的相关论述及关系历程
  20世纪初以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对再现论做出了严厉的批判,继形式主义之后,以克罗齐和柯林伍德为代表的表现主义艺术作为再现理论的对立面出现。
  西方浪漫主义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个人情感的外露、宣泄或喷涌。持这一艺术观点的流派还有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和20世纪中期的抽象表现主义。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说能够对各种艺术都大体适用或基本适用的特征是很少的,然而他们却是一些具有决定性特征,因为通过他们就可以确定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非艺术。“表现性”是所有种类的艺术的共同特征。
  艺术与表现的关系论述在中国的体现,自文人画发展以来,表现性在他们的绘画创作及理论中非常的突显,如宋代大诗人兼画家苏轼就曾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艺术观点,意思是要有自己的认识与表现在里面。元四家之一倪瓒有“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石涛“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这些表述都是艺术与表现重要关系的体现。
  四、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共同体
  之所以说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共同体是因为艺术作品没有纯粹的再现,也没有纯粹的表现,在实际生活中二者也是不可分离的,并且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门类。
  对于艺术的“再现”,有部分人理解为艺术在于对客观现实的忠实、无条件的模仿,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是不成立的。[2]当今杰出的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证明,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写实主义,也没有不偏不倚的绝对忠实的自然主义。所以,布洛克据此说:[3]“再现的确切意思是,这种关系不是一种复制关系,而是从一种特定的人类观点、立场与角度和一种特定的文化背景出发,对现实作的再现和解释”。反过来说,我们都能辨析出某件作品为某个人所做,并对其归属年代及国家,为什么?[4]因为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有他自己的观点、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的“表现”。所以,正是这种表现性才能让我们加以区分的。就连一直强调模仿大自然的达.芬奇在具体实践当中也没能做到。即使是再现也是有选择的、带有某种认知和情感的去模仿的,并不是一味的忠实模仿。他们所说也许是为了强调“在现”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表现”的存在,或是受某种限制没能意识到情感表现。
  同样,对艺术的“表现”有一些人认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这一类似观点也是偏激的,因为情感的表现不是凭空表现,不借助与任何的东西就可以表现的。如马蒂斯和梵高的画,随有强烈的情感表现,但他还是借助于一定的物象去表现的,即使是康定斯基纯线条表現,也是借助于一种浓缩的物象或是一种视觉记忆的物象。
  所以,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共同体,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反过来,艺术是离不开“再现”与“表现”的,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音乐。
  注释:
  [1]布洛克尔. 现代艺术哲学[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p107.
  [2]布洛克尔. 现代艺术哲学[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p43.
  [3]布洛克尔. 现代艺术哲学[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p47.
  [4]孟亢美. 苏珊·朗格艺术本质论述评——读《艺术问题》[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3):16-21.
  作者简介:马军强(1993—),男,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专业:美术学油画。
其他文献
【摘要】:《月亮與六便士》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主人公勇敢追求梦想的故事。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指出人是存在的根本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及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用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的存在主义来分析主人公的行为思想。  【关键词】:《月亮与六便士》;海德格尔;诗意栖居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人生经历及艺术生涯
期刊
一、“无印良品”的包装设计之朴素的色彩  无印良品包装的色彩中纯色及自然色的大量使用体现了日本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其严格的色彩体系中,标准色是红色。就产品包装而言,颜色主要为白色,淡褐色,黑色和金属银等自然色,为了引人注目,其标志“MUJI”采用了深红色,在任何地方都极具跳跃性。无印良品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色系,其产品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让人赏心悦目。任何一种产品包装,当它
期刊
【摘要】:张书旗先生在进入上海美专学习绘画的时候,就学习了素面、水粉等西方的绘画,之后有进行了传统的中国绘画的学习。本文将从张书旗先生绘画作品中的赋色、构图以及笔墨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张书旗;绘画;技法  一、调色独特之白粉创新  张书旗先生学习了多位大师绘画的风格以后,没有墨守成规,而且努力将其融合,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种绘画方式,他在染色的宣纸上,用白粉的蘸色点染,以白当黑,手法
期刊
【摘要】:通过对“葫芦”的观察、解剖,查阅大量关于葫芦的介绍,了解有关葫芦的书籍和论文报告,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找出与葫芦之间的关系,运用中国传统的思想进行思辨。本文概述了葫芦的用途、手工艺及文化意蕴。  【关键词】:葫芦;用途;手工艺;文化意蕴  葫芦的用途  葫芦实用价值到观赏价值是一个从实用性到实效性强的转变,更是人类审美价值的质的提升。葫芦作为一个自然形态转变为一个实用价值的器皿,根据以
期刊
【摘要】:漆画作为当今中国美术界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将各种不同的画之所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漆画语言。漆画家们通过有目的的材料筛选与对漆画技法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与其他画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力。现代漆画能从工艺美术领域走进绘画领域,不仅因为传统漆艺材料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积淀,更关键的是在于漆画人思想上的创新。漆画是漆画人的精神创造,几代漆画人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使
期刊
【摘要】:当代工笔花鸟画较传统工笔花鸟画,无论是在构图上还是色彩的形式上都有较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形式的创新和内容的拓展上,在构图方面也更加突出画面组成的视觉性和整体性。以构图为基础,更加注重画面的再现性和表现性,极大的丰富了花鸟画的语言形式。本文主要将传统与当代相比较,总结归纳出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的新特点。  【关键词】:传统;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艺术特点  一、复古创新型工笔花鸟画
期刊
【摘要】:说到《水浒传》就不得不提其中的的核心人物-宋江,不但读过《水浒传》的人会对宋江的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的印象,即使是没有读过原著的人,通过民间故事对宋江也并不陌生,对于宋江的评价,历来就是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争议较多的人物形象。他性格的矛盾性使人很难对他做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评价。作为梁山泊上的领袖,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这也许是他复杂矛盾性格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矛盾
期刊
【摘要】: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古润今,中外融合成为工笔花鸟画色彩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中国画风格和形式发生的变化,工笔花鸟画艺术家对于突破和创新的呼声更加强烈,众多的艺术家以色彩作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和尝试,出现了当代工笔花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色彩风格。本文总结归纳出当代花鸟画色彩的时代特征:个性突出,大胆自我;画面更加注重肌理感;色彩环境随新题材不断得到扩展。  【关键词】:当代
期刊
中国传统元素作为服装设计元素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被很多人喜爱着。而其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已然成为“服装大国”之一。中国传统服饰的风格成为世界现代服装的流行风格之一,其文化传统与世界现代文化趋势不谋而合。所以首先我们的项目主要的目的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领我们传统文化的回归。以中国传统元素为媒介,设计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的服装,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呈现表达出来。让中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舞要求舞者能够自然流畅的衔接各种各样的体态动作,同时还要将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倾注在神韵上,这样才能做到形神兼备,给观众带去美的享受。为了进一步加深广大舞者对古典舞形神美的把握和认识,本文对中国古典舞形神美的表现进行了探究,对于广大舞者而言,其必须在表演时做到空灵轻逸之态、圆润流转之势、似直而纡之技才能彰显出古典舞的形态美,而古典舞的神韵美则体现在“自然之美”、“气韵之美”、“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