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如何养老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电影演员于洋老师,今年已年过八旬,说实话,我们是看着于洋老师的电影长大的一代人。通过电视台采访,我才知道,于洋老师竟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儿子年仅44岁离他而去,女儿移民美国。于洋老师对着观众说:“你们不知道,人老了,生活会多么艰难。但是,我要当英雄,不做狗熊!”话音刚落,掌声雷动。人们在感动之余,可曾考虑过,这话语的背后,隐含着多少不易啊。据报道,2012年2月24日,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居民楼内,一名七旬的独居老人被子女发现死于家中。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的尸体已出现腐败现象。网友呼吁“空巢老人”现象应受到更多关注。有数据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已超过300万人,这其中约一半是空巢老人。另据老龄委披露,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70%……
  “空巢老人”大量产生于“50后”
  笔者在《北京纪事》2015年第10期上,写了一篇文章,叫《京城寻找养老院》,其中谈到了黄如水先生(化名)。黄如水,男,60岁,典型的“50后”,离异,无子女。最近,笔者就“空巢老人”问题,再一次采访了他。
  某国际养生公馆,即便白天,馆内也是灯火辉煌。公馆原先是4星级饭店,改为“养生公馆”后,依旧保持着旧日饭店的气派。
  老黄快言快语地说:“ 首先,应当搞清楚‘空巢老人’的定义。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这是一个既笼统又简单的解释,缺乏分类和系统性。从大城市的现状看,结婚后,愿意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几乎形成了一种新常态——有子女,不同居,子女常回家看看。实际上,真正需要社会救助的并非新常态下的空巢老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巢老人。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空巢老人呢?个人的理解是:一、压根儿就没接过婚的独身者。二、丁克夫妇,夫妻俩商议好不要孩子。三、失独家庭,丧失掉独生子女的老人。四、离异家庭,子女跟了一方,另一方没有再婚处于独居状态。五、子女移居海外,有的获绿卡,有的加入了外国国籍,父母留在国内,身边无其他子女照看者。六、子女离开原籍工作,老家的父母长年无人照看者。实际上,这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巢老人’,才是真正需要社会救助的群体。如果按此推断,社会上空巢老人的数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庞大。有一个现象值得一提,在空巢老人的群体中,的确不乏社会精英人士,随便就能举出许多许多,比如,已故日本影帝高仓健(独身),已故产科名医林巧稚(独身),已故著名京剧演员李和增夫妇(无子),已故著名评剧皇后白玉霜(独身),活着的有慈善家李春平先生、歌唱家郭兰英女士、影星刘晓庆女士……您可以打开百度随便调查一下,数量肯定是十分惊人的。
  “空巢老人大量产生于50后,年龄段在60岁上下的群体中空巢老人的数量特别多。相比之下,40后和30后,也就是现在七八十岁的人群中空巢老人的数量,远没有50后那么多。此状况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40后和30后的‘适婚期’并没有赶上‘计划生育’,那个年龄段的老人,家里一般都有两三个子女。50后则不同,他们的‘适婚期’,赶上‘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现在,60岁上下的‘初老人群’,如果有孩子的话,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北京市,家长把孩子送出去留学太普遍了,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的确有许多孩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留下家里的老人无人照顾。前些天,老同学聚会,一聊才发现,有三分之一的老同学将孩子送去国外。同学中有离婚的有独身的,鬓角斑白的我们竟半数是空巢老人。
  “不是危言耸听,将来‘空巢老人’的数量还会增多。现在网上不是盛传中国11大光棍职业吗?别笑,包括你们记者和编辑都榜上有名。再加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若干年后,据专家预测许多男士会娶不到老婆!所以,网络上才有了‘收入低可合娶’的流行语。这些人到了老年,怎么办?说实话,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将来的老年化社会,搞不好,很可能就是一个以空巢老人为主导的老年化社会。现在,政府已经放开了‘二胎’政策,实际上,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空巢老人之生存状况
  谈到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笔者将其归纳成三种。一、部分空巢老人忙于重组家庭,如转型成功,就不是空巢老人了。二、一部分空巢老人住进了养老机构。三、大部分空巢老人依旧死守着居家养老的模式不变。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这是汉乐府里的诗句,代表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中国自古就不提倡独身主义,孔子讲男人“三十而立”,这个“立”字,据国学研究者曲黎敏女士的解释,首先不是“立业”,而是独立生活,娶妻生子的意思。《诗经》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千古不朽的名句,几乎成了全世界华人的理想追求。您到中老年婚介所转转,生意火爆得非比寻常。说实话,这部分老人处于彷徨中,是依靠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完全取决于最后的黄昏恋。
  第二部分空巢老人放弃居家养老的想法,毅然决然地住进了养老机构,老黄就是其中的一员。老黄告诉笔者说,他现在的生活非常惬意。公馆条件很好,大厅内有银行提款机,楼内有24小时医护站。只要老人身体不适,在家里按下救急按钮,马上就会出现护士小姐亲切的声音:“您需要帮助吗?”999救护车停在门口,一旦发生情况,马上就会把您送进大医院。公馆的地下室还设有康复中心,如此条件,实非居家养老者所能享有。难怪乎,最近新闻报道,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老先生卖房住进养老机构,按老先生的话讲:“我是适合养老院生活的。”有人给做饭,有专业小时工和医护人员提供服务,老先生每天安安静静写上几千字的文稿,宁静致远,再创辉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步入老年的社会精英住进养老机构,从而推动社会养老机构的向前发展。
  第三部分空巢老人是居家养老型。从国情来看,这部分老人占绝大多数。以北京市来说,住进养老机构的“空巢老人”并非主流,占不到“空巢老人”数的30%。绝大多数“空巢老人”还是居住在家里,子女在国外的,逢年过节打个电话;结婚成家的,常回家看看;身体好的,雇个小时工;身体不好的,雇个保姆……守着老宅,日子就这么过。但是,问题多多。   老黄的母亲,今年94岁,身体尚好,和保姆生活。街道对老人很照顾,专门为高龄老人安装了“急救铃”,有事按铃,人家会上门服务。倒不是老黄不愿意与母亲同住,父亲的遗嘱说得明白,房子留给老太太,儿女必须搬出去住,不能影响老人生活,常回家看看,即可。老黄住得远,叮嘱母亲,有事按急救铃,千万别把病耽误了。一次,保姆休息,黄母身体不适,马上按铃,还真就接通了街道。黄母要求街道给她叫辆救护车,帮助她上医院。街道工作人员却说,必须有子女在场,他们才能上门服务。事后,老黄找到街道,说子女在场还找你们干什么?按急救铃的目的,就是子女不在家,寻求你们帮助的!老太太要没儿没女,不就死在家里了吗?工作人员却面露难色,说以前类似的情况确实发生过问题。不能说对方就是“碰瓷”或“无理取闹”,可的确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再比如,我们在社区办了老人饭桌,来的绝大多数倒不是老人。“饭桌”是承包的,人家要盈利,不能硬性规定只招待老人。现在是有些老人染了头发不像老人,有些中年人生活压力太大,显老。让我们如何甄别?总不能全出示身份证吧。再者说,现在60岁是老人,还是65岁是老人,社会上还存在争议,政府不是也在探讨延迟退休问题吗?实际上,基层工作很难做,当然,我们需要改进工作,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老年化社会来得太快太快。听罢,老黄无语。
  养老机构经营上存在空档
  按老黄的话讲,养生公馆约等于养老院。养生公馆里住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不假,但是,您年轻人非要来凑热闹,交了钱,也可以居住。至少在九华山庄,入住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实际上,住养生公馆跟住饭店的感觉也差不太多,只是入住者老年人居多而已。说起来,养老院这个词,似乎太陈旧太过时了。现如今,社会上许多老年人不爱听“老”字。就以老黄为例吧,老黄说,他曾与超市门口的小伙子红过脸。小伙子推销商品,见着老黄,张口闭口“大爷,大爷”地称呼。老黄却怒目道:“我有这么老吗?”而老黄每次去权金城洗浴,服务员都亲切地称呼他:“黄哥好!”听罢,老黄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呢,为了这一句“黄哥”,他没少在店里购买消费卡。此乃社会习俗微妙之变化,于是乎,绝大多数养老院都起名为“养生公馆”。个别超前意识的养老院干脆就起名为“健康智慧生态谷”,听上去和“儿童乐园”的名字也差不太多,这就是与时俱进。
  老黄跟我说,公馆一到节假日,来访的人非常多。食堂里的桌椅都不够用,一家占一张桌,老人被儿孙围着,其乐融融。但是,也有一些老人,孤孤单单,很少有人来探望他们,平时也不愿与人交往。公馆里有许多业余组织,如游泳队、乒乓球队、舞蹈队等,这些人很少参加,公馆和旅行社联袂组团旅游,更难见到他们的身影。原因并不复杂,大家伙凑一块儿,最爱聊的无非是“您家孩子如何如何,我家孩子如何如何……”而这恰恰正是空巢老人的软肋。他们大都避免谈论这个话题,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底细”。因此,他们宁愿将自己封闭起来,或者只愿意和境遇相仿的人交朋友。
  其实,老黄本人就是典型的空巢老人——60岁,50后,离异,无子女。老黄说,很难统计出公馆里有多少像他这样的人,身边的老杨和老李跟他情况类似,几个人经常在一起。老杨和妻子年轻时当过职业运动员,一位打排球,一位打篮球,大高个,仪表堂堂。但他俩却没有孩子,是典型的“丁克夫妇”。
  电视台曾经采访过丁克夫妇不要孩子的原因,夫妻俩的回答非常直率:“养一个孩子防老,需要几十年的精力和物质投入。而需要儿女照顾的时间也许很短,划不来,不如两个人享受生活。”前几天,看“非诚勿扰”,有位精英男士,某网络公司总监,择偶的条件就是不生孩子不买房子,只做“丁克夫妇”。如此个性的人物,竟有六分之一的女士为他留了灯。据场上老师介绍,这叫“铁丁”。还有一种叫“铁狗”,就是只养狗,不养孩子。真不知是对是错,不养孩子,到老了怎么办?两个人还好办,先走了一位,剩下的可就孤独了。看来,空巢老人的后备军大有人在,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老李夫妇也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就一个儿子,留学英国,加入了英籍。“好嘛,就一个儿子,还给英国作贡献了。”我常和他们开玩笑。“儿子是不会回来了,等他退了休,我们还在吗?儿子让我们去,我们不去,不懂英语,吃也吃不惯。我们决定留在国内,哪儿也不去……”这是老李的原话。笔者认为,像老李夫妇这样的家庭,在京城并不算太罕见。
  虽然住进了养生公馆,三个人的心里并不十分踏实。按老黄的话讲,现在的养生公馆适合于健康老人居住,一旦生病,那些没儿没女的空巢老人处境依旧十分尴尬。就拿老黄现在居住的公馆来说吧,馆内设有24小时医护站,999救护车就停在公馆的大门口。老人一旦出事,可谓救助及时,万无一失。可是,问题来了。公馆现在只负责将老人送进医院,接下来,马上联系家属,然后,人家就撤了。护士站就那么俩人,哪儿能就为您一人服务啊。问题是,那些没有家属照看的老人如何处置?对此,尚无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规定。目前,绝大多数养老机构依旧死抱着有事联系家属的惯例办事,而对于“孤独老人”的经营缺乏足够的考虑。而这个问题不解决,显然不能够满足真正的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实乃经营上的空档,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
  市场里缺少“专门店”
  前些日子,老黄参观了位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卓达太阳城。据介绍,卓达太阳城是民政部门指定的养老示范基地,建筑和环境自不待言,就说人家房间的智能化,看罢,您不服都不行。房间里带着监控,儿女通过手机就能观察到父母的情况;老人往床上一躺,智能床垫能为您检查身体;如厕也不闲着,仪器可以自动做出尿检……足不出户,屋子里俨然就是半拉小诊所,我想发达国家的养老机构也不过如此吧。可当老黄问及,如果老人没有儿女或儿女在国外,你们怎么办?对方感到有些茫然。老黄认为,养老市场里“百货商店”和“超市”太多,少的是“专门店”。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没有一家养老机构是专门针对空巢老人的。
  实际上,“专门店”的作用不容小视。就像您买照相机,苏宁电器里有,为什么摄影发烧友还要跑到五棵松摄影城转转呢?因为,五棵松摄影城是专门卖相机的,不卖电冰箱。“专卖店”的特点是,只为一部分消费群体服务,与百货商店和超市相比,“专卖店”在某一项产品的经营上,一定会做得更为专业和精当。当然,并不是说养老机构里就没有“专门店”,比如说,位于昌平的某半公立养老机构,规模不大,据说只接受85岁以上的老人,就属于“专门店”性质,只是这样的“专门店”数量并不太多。   老黄是行动派,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养老机构的高管写信或直接跑养老机构,到处宣传他的“专门店”企划,忙得不亦乐乎。老黄所谓的“专门店”,是指建立一家只接收6类空巢老人的养老机构。按老黄的话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等命运的人聚在一起,容易找到共同语言。管理者针对这一群体老人的特点,便于提供各项专门服务,诸如过生日没亲人,机构组织大家为你过。机构建立“慈善基金会”,老人过世后,鼓励将钱捐给基金会,基金会为你料理后事,余下的钱可作公共积累。专门化的养老机构也便于与社会志愿者组织沟通,甚至可以得到国际慈善组织的关注和支援。想法不错,但是做起来并非那么容易。
  老黄说,首先,新成立的养老机构数量不多,成立一家养老机构绝非易事,需要各级政府的审批。而老的养老机构已经有了自己的经营模式,你让它改弦更张,几乎不可能。其次,老黄心中的“专门店”需要一定的档次,不是任意一家养老院都可以办到的。老黄曾经联系过一家规模很小的乡村养老院,老板是东北人,为人豪爽。听罢老黄的想法,他大腿一拍,竖起大拇指说:“兄弟,您的想法太猛了,您负责招人,我给您回扣。我给你们养老送终,去世后,钱存在我这儿,放心吧,我跑不了!”可老黄觉得这家企业收费虽然极低,但条件太过简陋,怎么看都有大车店的感觉。好在老黄联系到一家中型企业,企业的老总是“海归”,人很好,留学加拿大,硕士,业内有一定的名气。现如今经营旅游度假村,买卖做得风生水起不说,近期,准备同时进军养老地产。看来,老黄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找到了一线希望。
  空巢老人要当英雄不做狗熊
  还是于洋老师的那句话“我要当英雄,不做狗熊”,这句话太经典了,足以成为空巢老人的座右铭。社会理应关注空巢老人问题,为他们的养老提供种种便利。同时,空巢老人本身更应该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流金岁月、身体的衰老,甚至勇敢地面对死亡。
  老黄对我说,他的户籍是在北京太阳城,开发商曾经计划在院里的东北角,也就是医院后身,建一座“临终堂”。其实,这是一件极利民的好事情。太阳城打出的旗号就是提供“一条龙全程式养老服务”,临终堂显然是服务的最后一环。老人在医院归天,在临终堂办个告别仪式。创意是没有问题的,却遭到院里不少老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在院内建临终堂不吉利,好端端的社区里摆着雪白的花圈,飘出哭声和哀乐,容易引发老人的联想。因此,至今临终堂也没有建,一块空地留在那里,长满了衰草。老黄说,不管部分老人的反对与否,临终堂最终肯定会建,老年人意识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养老社区可不可以建临终堂,这个问题值得社会人士商榷。笔者认为,死亡并不可怕,所谓的“红白喜事”,“红”是婚礼,“白”是葬礼,都是人生的“喜事”,佛教管它叫“涅”。老黄说,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更不应该害怕那一天的到来,说白了,不管您害怕与否,那一天总会到来。我们要当英雄,不要做狗熊,有什么可怕的!特别是空巢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或干脆没有儿女,机构帮您料理后事,应心存感激才是。实际上,就此问题,老黄询问过空巢老人,他们百分之百赞同在养老社区里建临终堂。其中一位甚至说,可以预先留下一部分钱给临终堂,去世后,不给街坊邻居和社会添麻烦。不知道这叫不叫英雄行为,反正,那位老人的社会责任感值得肯定。
  实际上,关键不是死亡,而是活在当下,有意义地活好每一天,这才是空巢老人应当思考的问题。九华山庄养生公馆的老人自发创作了一本文集,叫《九华人》,其中一首诗写道:“人只要活着,就要成长,即使没人重视,也要努力成长。许多眼睛,都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老黄说,他就是这样一只眼睛,见证了老人在公馆里的生活。老黄不止一次对身边的老人说,你们不是在养老,比上班的白领还忙呢。忙绘画的、忙舞蹈的、忙音乐的……有些老人走路都争分夺秒,毕竟余下的时间有限,每一个人都在向生命的极限挑战。到院子里看看,练太极的、跳广场舞的、打网球的……追求健康和长寿也是一种成长,汉字中写法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寿”字。见过书法家写的《万寿字图》,说实话,任何一个汉字都没有“寿”字牛,能写出万种形态,足见古人对“寿”的重视。
  采访结束的时候,老黄最后说,空巢老人不必担心,当孝道从家庭走向社会,当新生代创业者关注起养老事业,当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开始服务于老龄化社会,当空巢老人有意义地活好每一天,“路”自然也就出现了。
  (编辑·麻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十三五”时期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推进转型发展,急需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空间环境、办学环境、育人环境、治理环境、情感环境建设。“五个环境建设”是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三五”时期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十三五”时期;五个环境建设;发展理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与部署,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
2011年底,美国大使馆开始在新浪微博播报PM2.5,人们拿着美大使馆的数据与我国环保部门公布的进行对比,发现监测数据日均值基本一致,但评价结果却相差很大(美国称空气质量“中度污
期刊
奖惩机制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和有效措施,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每一个企业都十分重视奖惩管理机制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在企业发展中不断改进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职业学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要遵照人才质量、学校发展、社会效益,确保学生终身发展,形成以人才质量为主的评价反馈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搞企业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一、人本管理的内涵以人为本就
培养创新人才是地方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目标,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急需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大学高等教育体制进一步发展.地方高
货币设计素材的选择受到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体现了国家对于货币设计与制造的理念导向。文章试图通过简析中日两国最新版纸币设计的素材选择,对比其
语文课上,一位小朋友念对了一段文字,老师就带领其他小朋友有节奏地鼓掌,还伸出大拇指,齐声说:“你真棒!”数学课上,一位小朋友做对了一道题,老师就面带夸张的惊喜,朗声道:“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