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 掌握技巧 推促迁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meng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学科素养,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做物理习题来体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做好物理习题,不仅有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而且也有利于提升能力。因此,教師要认真研读教材,精选习题,并从中加以分析与点拨,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一、渗透物理学科理念,培养物理解题习惯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重要的是理解相关的物理理念以及在解题中所蕴含的物理理论。要让学生真正弄懂悟透,一方面需要在习题内容上下功夫,尽可能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案例,不断丰富习题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解题的灵活性,既可以通过多种习题来呈现同一个现象或者定律,也可以通过同一道题来呈现多种现象或者问题。
  例题1.小A从河南郑州到新疆乌鲁木齐,他可以选择火车或飞机这两种交通工具。下列情况中正确的说法是( )。
  A.他的运动轨迹不同
  B.他所走的路程相同
  C.他的位移是相同的
  D.他的位置变动是不同的
  思考:在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时,教师要跳出单纯理论思维,善于从学生生活中捕捉素材,继而将其融入习题之中。结合案例习题,从其内容来看,重点考查位移和路程,属于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内容。因而,在具体讲解分析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结合相关立体地图,根据题意进行相关情景模拟,选择班级的一个学生,分别采用题目中所提到的火车与飞机这两种方案,从中了解虽然选择的工具不同,运行的轨迹也不同,但起点与终点却相同,按照位移规律,位移相同,路程长度不同,所以答案为两个,即A、C。
  例题2.假设一束复色光射到两介质分界面上,分解为a、b两种单色光,请问哪种光的粒子性更显著?
  思考:物理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采用一题多变,或者一题多问的形式进行,以便推促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兴趣,开拓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物理素养。本例题就属于典型的开放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对其问题进行思考,继而从中探索多种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从中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重在解题方法指导,掌握物理解题技巧
  学生的解题能力之所以低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还没有学会从物理学科出发,运用物理理念进行解题。物理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对于教师来说,首要的是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物理学科理念,教给他们解题方法与技巧,以便从中迁移运用,为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养成奠定基础。
  例题3.两质量均为M的球形均匀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为两星体连线的中心,如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从O点沿着OM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思考:针对这一道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两个或者两类类型不同,但在部分属性上的一些共同点或者相似点进行比较辨析,让学生从中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或者相似点,并从中进行推导,得出解题技巧。结合案例,虽然题目中主要涉及的是万有引力,但在其定律上与库仑定律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此类题目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进行比较,即将两个星体看作两个等量同种电荷进行类比,很显然其答案为B。
  例题4.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θ的光滑斜面上的球,当细绳由水平方向缓慢向上偏移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细绳上的拉力将( )。
  A.先减少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减少 D.逐渐增大
  思考:图形也是习题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图形作用,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优势,在提高解题速度的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案例来说,教师第一步应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力作出其分解图,如图中所示,并从中可知,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至竖直方向时,细绳上的拉力,即F2则先是减少,然后增大;而当F2与F1两个方向相垂直时,那么F2则有着极小值,而对于球对斜面的压力,即F1也会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其答案为A。
  三、把握习题解题关键,推促物理习题迁移
  解题能力也属于一项基本能力。追求教学高效,最根本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习题解题能力。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习题数量上进行控制,以便抓住典型,突出重点,有效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从中渗透策略指导,引导学生能够抓住习题中的解题关键,继而引导他们能够迅速抓住题目本质,进行拓展运用,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题5.从高空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一架飞机上,每隔五分钟投掷一包货物,则对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货物在空中排成一条抛物线,落地点是等距的
  B.货物在空中排成一条竖直直线,落地点是等距的
  C.货物在空中排成一条抛物线,它们的水平距离是等距的
  D.货物在空中排成一条竖直直线,而且是等距的
  思考:对于这道例题,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排除法,即由于飞机是匀速行驶,而从飞机上抛下的物体也是在做平抛运动,因而在他们未落地之前,其向前的运动距离都是相等的。所以从空中看去,所有的货物在空中会排成一条竖直直线,由此可知C和D这两项是错误的。另外,每包货物之间都是每隔五分钟从飞机上抛下,因而其落下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其落地点也是相等的,所以答案只能是A。
  例题6.在恒力大小为F的作用下,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状态到速度为v,需要的时间为多少?其中该物体的位移为多少?
  解法1:设该物体在恒力大小为F的作用下,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F/m。通过运动学可得:v=at、v2=2as,因此,可以求解如下: t=mv/F,s=mv2/2F。
  解法2:通过动量定理可得出:Ft=mv,则 t=mv/F,由动能定理得出Fs=mv2/2,则s=mv2/2F。
  思考:对于物理问题来说,往往也可以采取不同方法与策略进行。体现在习题中,可以尝试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进行,既能推促学生掌握物理规律,也能有效培养其发散思维。本例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匀速直线运动习题,需要运用到运动学与牛顿第二定律,还有动量+动能定理。一般情况下学生先想到是第一种原理,但是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第二种定律来解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继而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教学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理教师要认识到,习题教学既是技术更是艺术,摒弃的是机械训练,倡导的是举一反三。而这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做到趣味性与内容的统一,开放性与实践性的融入,继而激发学生解题的主题性,思考的独立性,以便有效提升他们的解题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提问讲究科学,更追求艺术,它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因此,分析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的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应由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来决定,要围绕教学要求展开。因此,设计问题要从
期刊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各种文化五花八门,中华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订对中华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并且逐步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核心与灵魂。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延伸学生的课外活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挖掘教材内容,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教
期刊
“游戏”能使儿童活泼、阳光、智慧。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指出:“充分的游戏机会对于儿童健全的和愉快的发展无疑是必要的。”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并在“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我校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一、荐数学游戏,品数学文化  “中国古典益智玩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之光,在国外被称为“中国的谜题”。  我校五年级组织了“探三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的确,数学知识并非是孤立的、分散的、狭窄的,而是“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抓住数学的这一特性进行整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更高效地学好数学,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整体观、大局观和长远观。  一、以教材为核心,统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厘清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和编排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课重知识轻能力,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求知欲望,是教师必须要探讨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真正起到辅导和引导
期刊
新的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应该重建生活化课堂生态,打造生机盎然的高效数学课堂,让自主、互动和探究的涓涓细流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下面以二年级数学《辨认方向》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化。  如何辨认方向?如何在眼花缭乱时辨清方位?是仅仅靠教材中的情境图,还是“就地取材”,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呢?显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对此,我们完全不必死守教材,不必拘囿于
期刊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曾说:“数学好玩。”数学好玩,那它一定有好玩的道理。数学必须是有趣的,课堂教学必须是鲜活的。然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毫不掩饰地照本宣科,不愿过多地挖掘课外资源,不愿寻找激发学生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数学故事,也不懂使用风趣的语言,寻找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查找、去获得有趣的知识。因而带来的是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呆板无趣。如何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增趣呢?  一、故事激趣,引发学生
期刊
卓越课程是一种关注学生幸福和完整的生命体验的课程。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作为认识途径进行教与学的模式,同样强调学生的发展和灵魂的共鸣。因此,卓越课程和对话教学的对接能促进教育的发展,使教育在影响学生幸福完整方面更进一步。  从卓越课程的概念来看,强调的是师生双方的生命体验,最终指向幸福完整的人,因此,卓越课程注重的是指向未来的教育过程的享受。首先,卓越课程是涵盖师生双方发展完善的课程。其次,卓越课程是一
期刊
写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构建“三级”(班级、校级、报刊)发表体系,鼓励学生在各级刊物发表习作,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功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一、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稳扎稳打,坚持不懈地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将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每学年的开学初,
期刊
好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充满磁性:高远、博大、幽深、厚重、多彩,师生畅通,情理交融,意境和谐,既要精心装点“内环境”,也要精心打造“外环境”,每一个细微处都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渗透和映射,窗里窗外都是数学的“影子”,课内课外都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身处在这样的磁场中,数学是迷人的,学生是迷人的,而与此相关的数学学习人生也是迷人的。自然,这样的“磁场”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那么,从“学有所教”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