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在文献检索、专家讨论、访谈傣族民众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应用心理学统计软件等对傣族生死观进行维度构建的探索,以望能构建合理科学的傣族生死观维度,为进一步研究傣族生死观及其民族心理提供方向。
关键词:生死观;傣族;维度
【中国分类法】:C95
一、研究过程
1.1调查对象
对30名傣族被试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共有4个题项;10名傣族被试进行原始问卷测试及修改,原始问卷共有72个题项;共有367名傣族被试参与初测问卷调查,初测问卷共有58个题项;共有647名傣族被试参与正式问卷调查,正式问卷共有34个题项。
1.2研究过程
在文献查阅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自编开放式问卷初稿,与有经验的专家等讨论,修订出傣族生死观开放式问卷;发放开放式问卷并与被试进行深入访谈;对开放式问卷及访谈进行内容分析,从中选取一批有效条目组成原始题项,建构傣族生死观原始问卷,在此基础上修改形成初始问卷;初测问卷施测,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按照一定标准删除部分题项,重新命名新因素,构建新结构维度,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施测,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二、研究结果
(1)开放式问卷调查及内容分析
发放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回收,参照夏凌翔、黄希庭(2006)[1]对问卷进行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如下:“生命认识”,被试大多数回答关于生命是什么及其形态的描述;“灵魂观”,因为被试受宗教影响更认同人有灵魂等观念;“轮回转世观”,被试大多数回答生命会轮回或转世等;“生命价值追求认识”,被试会回答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以及追求等;“死亡态度”,被试会回答对死亡的主观态度体验等;“死别体验”,被试会回答关于丧亲想法及情感体验等; “临终事宜及丧葬”,被试会回答关于葬礼仪式及习俗的意义等;“死亡本质及价值”,被试会回答死亡是什么及其意义等。
(2)初测问卷维度构想
根据开放式问卷及已有文献研究,建构了傣族生死观维度构想,分别是生命观四个子维度:“生命认识”,“灵魂观”,“轮回转世观”,“生命价值追求认识”;死亡观四个子维度:“死亡态度”,“死别体验”,“临终事宜及丧葬”,“死亡本质及价值”。
(3)初测问卷编制
依据傣族生死观维度构想,结合开放式问卷题项,参考以往文献中研究项目,与部分心理学教授等讨论后修改题项,最后编制含有一对测谎题的58个题项的初测问卷, 题项排列用完全随机方法,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评分法(戴忠恒,1987)[2]。 下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7份。
(4)正式问卷确立
1)初测问卷项目分析
通过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题项的临界比率值(Critical Ration,CR值)以及题项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确定题项。以王保进(2007)[3]的研究作为项目分析指标参考,删除了一部分不符合临界比率值标准及相关程度过低的题项,保证了问卷题项的区分度。
2)因素分析的适切性
本研究用巴特莱特球形检验与KMO样本适切性检验进行因素适切性分析。参考指标为Kaiser(1974)[3],结果显示: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系数大于标准数据,显著性水平为0.000,变量间存在相关性;KMO值为0.888,说明样本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3)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初始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经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素,再用方差极大法旋转求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最后确定五个因子并进行命名。因子命名为:灵魂转世、死亡恐惧、葬礼事宜、生存感悟、死亡认识。各维度保留相应题项,包含一对测谎题,共为34个题项构成傣族生死观正式问卷。
(5)正式问卷施测
本研究调查对象主要为云南傣族自治地区傣族被试。德宏傣族600名,西双版纳为200
名。问卷下发800份,回收到问卷709份,问卷回收率为88.63%;经过废卷筛除后,获得有效问卷647份,有效问卷使用率为80.87%。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系数)来检测问卷信度。问卷总体分半信度为0.77,分半信度系数在0.470和0.866区间内,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8,五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187至0.879区间内,在可信任范围内说明问卷可靠。效度检验主要是内容效度检验和结构效度检验。问卷内容效度建立在文献研究、专家建议及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内容分析上的,内容效度合理。通过因素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检验。参考戴忠恒(1987)[2],结果分析,各维度之间相关值在0.167-0.835之间,各维度与总体相关0.244-0.835之间,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问卷具有合理性。从因素之间的路径分析系数及模型拟合度检验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参考侯杰泰等(2004)[4],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卡方检验的效果一般,GFI为0.738、AGFI為0.759在可接受范围内,PGFI为0.675为良好,RMSEA值0.082在可接受范围内。总体显示,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良好,问卷最终结构是合理的。
三、研究反思
通过对整个研究的回顾及反思,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开放式问卷被试主要是傣族青年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不成熟及完整,尤其体现在生死观念上,所以维度内容建构上不全面。维度建构过程中,因为傣族是全面信仰小乘佛教的少数民族,宗教对其生死观念影响巨大,而小乘佛教中关于生死观念是一体的,较难做一个明确的生命和死亡观念的区别。这就导致死亡认识维度上题项过少,导致数据分析不达标。笔者自身因为知识及相应统计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维度构建和数据分析上还有待改进,以取得研究的科学合理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夏凌翔,黄希庭.(2006).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2(1),15-18
[2]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王保进.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生死观;傣族;维度
【中国分类法】:C95
一、研究过程
1.1调查对象
对30名傣族被试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共有4个题项;10名傣族被试进行原始问卷测试及修改,原始问卷共有72个题项;共有367名傣族被试参与初测问卷调查,初测问卷共有58个题项;共有647名傣族被试参与正式问卷调查,正式问卷共有34个题项。
1.2研究过程
在文献查阅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自编开放式问卷初稿,与有经验的专家等讨论,修订出傣族生死观开放式问卷;发放开放式问卷并与被试进行深入访谈;对开放式问卷及访谈进行内容分析,从中选取一批有效条目组成原始题项,建构傣族生死观原始问卷,在此基础上修改形成初始问卷;初测问卷施测,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按照一定标准删除部分题项,重新命名新因素,构建新结构维度,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施测,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二、研究结果
(1)开放式问卷调查及内容分析
发放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回收,参照夏凌翔、黄希庭(2006)[1]对问卷进行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如下:“生命认识”,被试大多数回答关于生命是什么及其形态的描述;“灵魂观”,因为被试受宗教影响更认同人有灵魂等观念;“轮回转世观”,被试大多数回答生命会轮回或转世等;“生命价值追求认识”,被试会回答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以及追求等;“死亡态度”,被试会回答对死亡的主观态度体验等;“死别体验”,被试会回答关于丧亲想法及情感体验等; “临终事宜及丧葬”,被试会回答关于葬礼仪式及习俗的意义等;“死亡本质及价值”,被试会回答死亡是什么及其意义等。
(2)初测问卷维度构想
根据开放式问卷及已有文献研究,建构了傣族生死观维度构想,分别是生命观四个子维度:“生命认识”,“灵魂观”,“轮回转世观”,“生命价值追求认识”;死亡观四个子维度:“死亡态度”,“死别体验”,“临终事宜及丧葬”,“死亡本质及价值”。
(3)初测问卷编制
依据傣族生死观维度构想,结合开放式问卷题项,参考以往文献中研究项目,与部分心理学教授等讨论后修改题项,最后编制含有一对测谎题的58个题项的初测问卷, 题项排列用完全随机方法,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评分法(戴忠恒,1987)[2]。 下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7份。
(4)正式问卷确立
1)初测问卷项目分析
通过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题项的临界比率值(Critical Ration,CR值)以及题项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确定题项。以王保进(2007)[3]的研究作为项目分析指标参考,删除了一部分不符合临界比率值标准及相关程度过低的题项,保证了问卷题项的区分度。
2)因素分析的适切性
本研究用巴特莱特球形检验与KMO样本适切性检验进行因素适切性分析。参考指标为Kaiser(1974)[3],结果显示: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系数大于标准数据,显著性水平为0.000,变量间存在相关性;KMO值为0.888,说明样本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3)探索性因素分析
在初始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经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素,再用方差极大法旋转求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最后确定五个因子并进行命名。因子命名为:灵魂转世、死亡恐惧、葬礼事宜、生存感悟、死亡认识。各维度保留相应题项,包含一对测谎题,共为34个题项构成傣族生死观正式问卷。
(5)正式问卷施测
本研究调查对象主要为云南傣族自治地区傣族被试。德宏傣族600名,西双版纳为200
名。问卷下发800份,回收到问卷709份,问卷回收率为88.63%;经过废卷筛除后,获得有效问卷647份,有效问卷使用率为80.87%。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系数)来检测问卷信度。问卷总体分半信度为0.77,分半信度系数在0.470和0.866区间内,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8,五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187至0.879区间内,在可信任范围内说明问卷可靠。效度检验主要是内容效度检验和结构效度检验。问卷内容效度建立在文献研究、专家建议及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内容分析上的,内容效度合理。通过因素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检验。参考戴忠恒(1987)[2],结果分析,各维度之间相关值在0.167-0.835之间,各维度与总体相关0.244-0.835之间,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问卷具有合理性。从因素之间的路径分析系数及模型拟合度检验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参考侯杰泰等(2004)[4],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卡方检验的效果一般,GFI为0.738、AGFI為0.759在可接受范围内,PGFI为0.675为良好,RMSEA值0.082在可接受范围内。总体显示,模型与数据拟合程度良好,问卷最终结构是合理的。
三、研究反思
通过对整个研究的回顾及反思,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开放式问卷被试主要是傣族青年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不成熟及完整,尤其体现在生死观念上,所以维度内容建构上不全面。维度建构过程中,因为傣族是全面信仰小乘佛教的少数民族,宗教对其生死观念影响巨大,而小乘佛教中关于生死观念是一体的,较难做一个明确的生命和死亡观念的区别。这就导致死亡认识维度上题项过少,导致数据分析不达标。笔者自身因为知识及相应统计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在维度构建和数据分析上还有待改进,以取得研究的科学合理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夏凌翔,黄希庭.(2006).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2(1),15-18
[2]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王保进.英文视窗版SPSS与行为科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