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所需各类市政管线日渐增多,如果考虑不周全就会造成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及业主的难题。就此发现一些问题及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管线综合规划;管位;管沟
1.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各类城市管线包括:电力管线、有线通讯管线、给水管、燃气管、供热管、雨水管、污水管和其他特殊管线 (如轨道交通的电网、输油管、化工物料等),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管线综合的统一规划;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不够宽敞;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时间不一致;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隐患很大。
2.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的设计
2.1管线综合规划的设计内容:确定城市管线在地下的位置、深度及与其他相邻管线间的水平净距离和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铺设和架空铺设与行道树、绿化及市客景观的关系。
2.2管线综合规划的目的:管线综合规划就是在城市的道路有限断面上对各类管线综合安排、统筹规划,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环境等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2.3目前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现象:设计图纸的相关技术指标没有很好的到位;设计的技术人和施工人员如果缺乏系统的培训可能会造成管线规划成果深度不够的问题。
3.管位综合规划的新做法
3.1优化管位的布置方式
要合理安排三种典型断面的城市道路各地下管线的管位;将所有电讯管线及有线电视管线做成小管沟;合理控制各管线的标高、管距;成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目前城市道路较典型的管位布置有3种: 24m,42m和60m宽道路。
3.1.124m宽道路只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无快、慢车道之分。因为雨、污水管管径较大且埋深较深,所以将其布置于车行道下,又遵循一些地方习惯的做法,将雨水管定位于离道路中心线西、北侧2.0m的位置,而污水管设置于离道路中心线东、南侧2.0m的位置。给水管管径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设于人行道下且便于消火栓的设置,因此将给水管布置于距人行道侧2.0m的位置。设计综合电讯管沟前,各电信及有线电视主管部门应协调好资金、管理等有关事项,并预测各部门所需孔数。若4孔数不够则可将管沟加大尺寸,但一般将管沟宽度控制在1.5m以内( 含基础宽度)以便控制管位,管沟深控制在0.60m以内(含基础深),管沟覆土按规范取0.70m,这样电讯管沟深<1.30m。考虑到管线施工时相互影响,电讯管沟与其他管线水平净距离至少为2.0m。南方城市热力管较少,一般将其高架设置,但因其不甚美观,因此将热力管除过交叉路口埋设于地下外,其他均转为地面敷设(道路绿化分隔带下)。热力管离地面净距以满足管道基础和保温施工要求为原则,其两侧种植低矮灌木以改善观感,这样既不妨碍美观又便于热力管的检修、维护。由此可见,24m宽道路由于没有绿化分隔带,设热力管较为勉强,一般避免在该路下设置。
3.1.242m宽道路有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之分; 一般业主均不愿将雨、污水管设置于快车道下,而愿设于非机动车道下,其原因在于下水管易堵塞且需经常清通而影响交通,若将雨水管分两根设于慢车道下又会带来雨、污水管的间距问题。按照上海市《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中的同沟槽施工方法,一般在4.5m的慢车道才可勉强安排下雨、污管线。另外,电讯管沟深一般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江南一带大多数城市污水主管埋深均达到 甚至超过6.0m,按“大路埋大管”原则,42m寬道路的雨、污水管均为主干管,因而认为应将雨、污水管道安排在快车道下,另外通过加大管道坡度、提高管道内水流速度来保证管道施工质量以减少管道维修频率。
3.1.360m宽道路分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且中间分隔带较宽;这种道路一般为景观道路,两旁建筑均后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而将该范围用作绿化带。《规范》要求这种道路的给水、排水、燃气采用双管线布置。刚刚介绍的管位布置均针对沥青路面而言,如果路面为水泥板块白色路面,为了避免破坏板块的整体性和板块受力时造成应力集中而使板块出现裂缝,将检查井布置在板块正中或齐缝式布置来 适当调整管位。
3.2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5m左右,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3.3管线间距控制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图》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对于小管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45°弯头绕开。若该压力管为给水管且从重力管上方走行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给水管需做钢套管以免水质污染。
4.综合管沟的规划设计
综合管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综合管沟的类型分为:干线综合管沟;支线综合管沟;缆线综合管沟;干支线混合综合管沟。
5.建立市政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市政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上建立道路和各种管线信息的数据库,实现道路和管线的图形信息和文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和数据管理的信息化。该系统实现市政管线信息查询自动化,借助本系统可以实现对道路、管线信息,用地信息和其它专业信息进行联合查询,显示、统计、更新、输出等,解决各专业建设地下项目设计的盲目性。实现市政管线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6.结束语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是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工作,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最重要的是规范管理。基于以上分析,一座城市应设立相应的地下管线管理部门,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通过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网,为管线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宝贵的地下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东.最新城市地下管线测绘大典[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白建国.市政管道工程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张清.市政道路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管线综合规划;管位;管沟
1.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各类城市管线包括:电力管线、有线通讯管线、给水管、燃气管、供热管、雨水管、污水管和其他特殊管线 (如轨道交通的电网、输油管、化工物料等),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管线综合的统一规划;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不够宽敞;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时间不一致;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隐患很大。
2.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的设计
2.1管线综合规划的设计内容:确定城市管线在地下的位置、深度及与其他相邻管线间的水平净距离和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铺设和架空铺设与行道树、绿化及市客景观的关系。
2.2管线综合规划的目的:管线综合规划就是在城市的道路有限断面上对各类管线综合安排、统筹规划,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环境等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2.3目前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现象:设计图纸的相关技术指标没有很好的到位;设计的技术人和施工人员如果缺乏系统的培训可能会造成管线规划成果深度不够的问题。
3.管位综合规划的新做法
3.1优化管位的布置方式
要合理安排三种典型断面的城市道路各地下管线的管位;将所有电讯管线及有线电视管线做成小管沟;合理控制各管线的标高、管距;成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目前城市道路较典型的管位布置有3种: 24m,42m和60m宽道路。
3.1.124m宽道路只有车行道和人行道,无快、慢车道之分。因为雨、污水管管径较大且埋深较深,所以将其布置于车行道下,又遵循一些地方习惯的做法,将雨水管定位于离道路中心线西、北侧2.0m的位置,而污水管设置于离道路中心线东、南侧2.0m的位置。给水管管径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设于人行道下且便于消火栓的设置,因此将给水管布置于距人行道侧2.0m的位置。设计综合电讯管沟前,各电信及有线电视主管部门应协调好资金、管理等有关事项,并预测各部门所需孔数。若4孔数不够则可将管沟加大尺寸,但一般将管沟宽度控制在1.5m以内( 含基础宽度)以便控制管位,管沟深控制在0.60m以内(含基础深),管沟覆土按规范取0.70m,这样电讯管沟深<1.30m。考虑到管线施工时相互影响,电讯管沟与其他管线水平净距离至少为2.0m。南方城市热力管较少,一般将其高架设置,但因其不甚美观,因此将热力管除过交叉路口埋设于地下外,其他均转为地面敷设(道路绿化分隔带下)。热力管离地面净距以满足管道基础和保温施工要求为原则,其两侧种植低矮灌木以改善观感,这样既不妨碍美观又便于热力管的检修、维护。由此可见,24m宽道路由于没有绿化分隔带,设热力管较为勉强,一般避免在该路下设置。
3.1.242m宽道路有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之分; 一般业主均不愿将雨、污水管设置于快车道下,而愿设于非机动车道下,其原因在于下水管易堵塞且需经常清通而影响交通,若将雨水管分两根设于慢车道下又会带来雨、污水管的间距问题。按照上海市《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中的同沟槽施工方法,一般在4.5m的慢车道才可勉强安排下雨、污管线。另外,电讯管沟深一般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江南一带大多数城市污水主管埋深均达到 甚至超过6.0m,按“大路埋大管”原则,42m寬道路的雨、污水管均为主干管,因而认为应将雨、污水管道安排在快车道下,另外通过加大管道坡度、提高管道内水流速度来保证管道施工质量以减少管道维修频率。
3.1.360m宽道路分快、慢车道及人行道,且中间分隔带较宽;这种道路一般为景观道路,两旁建筑均后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而将该范围用作绿化带。《规范》要求这种道路的给水、排水、燃气采用双管线布置。刚刚介绍的管位布置均针对沥青路面而言,如果路面为水泥板块白色路面,为了避免破坏板块的整体性和板块受力时造成应力集中而使板块出现裂缝,将检查井布置在板块正中或齐缝式布置来 适当调整管位。
3.2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5m左右,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3.3管线间距控制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图》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而无法相互错开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对于小管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45°弯头绕开。若该压力管为给水管且从重力管上方走行而覆土不够时,可从排水管下方走,但给水管需做钢套管以免水质污染。
4.综合管沟的规划设计
综合管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综合管沟的类型分为:干线综合管沟;支线综合管沟;缆线综合管沟;干支线混合综合管沟。
5.建立市政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市政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上建立道路和各种管线信息的数据库,实现道路和管线的图形信息和文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和数据管理的信息化。该系统实现市政管线信息查询自动化,借助本系统可以实现对道路、管线信息,用地信息和其它专业信息进行联合查询,显示、统计、更新、输出等,解决各专业建设地下项目设计的盲目性。实现市政管线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6.结束语
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是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担负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等工作,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最重要的是规范管理。基于以上分析,一座城市应设立相应的地下管线管理部门,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通过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网,为管线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宝贵的地下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东.最新城市地下管线测绘大典[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白建国.市政管道工程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张清.市政道路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