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小毛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托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已有的基础,引导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内容,走进具体的故事,从而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按顺序讲述故事,并能不遗漏故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片段一:
师:(出示蝴蝶图片)蝴蝶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美丽!
师:蝴蝶在它童年的时候可不美丽,甚至有些丑陋,我们称它为什么?
生:毛毛虫、小毛虫。
评析:开课时先出示蝴蝶图片,学生只回答出美丽,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具体说一说蝴蝶的美丽,譬如色彩的艳丽美,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姿态美……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然后再出示小毛虫的图片,此时,“美”与“丑”的对比,就能造成学生强烈的视觉反差,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阅读的愿望。
教学片段二:
师:(出示其他昆虫快乐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体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热闹……
师: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就是——?
生:生机勃勃。
师:所以,生机勃勃的意思就是——
生: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小毛虫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打量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做出相应的动作。
生:(学生边做动作边说)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看。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请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
生:可怜、笨拙。
评析:林老师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对词语的理解,并通过多种途径理解词语,如猜一猜、比一比、做一做,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生活实践理解词语,抓关键词理解段意及课文主要内容,有效地进行词语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本教学片段建议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时,可以再次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1)与其他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相比较,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来进行对比,抓住关联词“既……也……更……”反复强化,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到小毛虫的可怜。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子拓展训练,做到说一句完整的话。(2)在理解小毛虫“笨拙”时,同样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九牛二虎之力”与“一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小毛虫的笨拙;“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与两片叶子之间的距离来比较,也再次表现出小毛虫的笨拙。
教学片段三:
师:(出示图片,在认识茧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万事万物的规律以及小毛虫的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茧屋?
生: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茧屋。
师:小毛虫知道它努力的结果吗?是什么让它坚持这样做的?
生:它不知道结果。是内心坚定的想法让它坚持这样做的。
师:小毛虫懂得要想成功必须怎樣?
生:守规律、耐心等待。
师:小毛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它变成一只蝴蝶,身上长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
生:这是一只美丽、自信的蝴蝶。
师:色彩斑斓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师:回顾课文,你能说说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吗?
生:小毛虫……茧……蝴蝶……
评析:林老师不但指导学生用品词读句的方法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规律,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规律,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借助提示让学生讲清楚这个故事的大概脉络。本环节建议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教学,如蝴蝶的轻盈与小毛虫时的笨拙相比,外形的美与丑、动作的笨拙与灵活相比,皆能凸显出小毛虫破茧成蝶付出的努力、与世隔绝的勇气、耐心的等待等等都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林老师在指导学生通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色彩斑斓”时,只注意到可以用哪些词语进行替换,如果能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用“色彩斑斓”而不用其他词语?(色彩斑斓不仅写出颜色多,还写出了蝴蝶的美丽。)这样就更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知道用词语的准确性。
总评:《小毛虫》一课的教学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借助提示讲故事,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通过猜读、比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词语,让语文教学有趣、高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文本的特点,通过对比手法,把看似零散的课文内容通过三次对比的引导形成故事框架,在搭建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小毛虫——结茧——破茧成蝶的文章脉络。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再注重从整体把握再到局部,最终回归整体的文章脉络梳理,那么,本单元训练重点“借助提示讲故事”更能落实到位。
教学片段一:
师:(出示蝴蝶图片)蝴蝶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美丽!
师:蝴蝶在它童年的时候可不美丽,甚至有些丑陋,我们称它为什么?
生:毛毛虫、小毛虫。
评析:开课时先出示蝴蝶图片,学生只回答出美丽,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具体说一说蝴蝶的美丽,譬如色彩的艳丽美,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姿态美……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然后再出示小毛虫的图片,此时,“美”与“丑”的对比,就能造成学生强烈的视觉反差,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阅读的愿望。
教学片段二:
师:(出示其他昆虫快乐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体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热闹……
师: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就是——?
生:生机勃勃。
师:所以,生机勃勃的意思就是——
生: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样子。
师:小毛虫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打量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做出相应的动作。
生:(学生边做动作边说)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看。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请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
生:可怜、笨拙。
评析:林老师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对词语的理解,并通过多种途径理解词语,如猜一猜、比一比、做一做,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生活实践理解词语,抓关键词理解段意及课文主要内容,有效地进行词语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本教学片段建议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时,可以再次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1)与其他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相比较,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来进行对比,抓住关联词“既……也……更……”反复强化,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到小毛虫的可怜。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子拓展训练,做到说一句完整的话。(2)在理解小毛虫“笨拙”时,同样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九牛二虎之力”与“一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小毛虫的笨拙;“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与两片叶子之间的距离来比较,也再次表现出小毛虫的笨拙。
教学片段三:
师:(出示图片,在认识茧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万事万物的规律以及小毛虫的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茧屋?
生: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茧屋。
师:小毛虫知道它努力的结果吗?是什么让它坚持这样做的?
生:它不知道结果。是内心坚定的想法让它坚持这样做的。
师:小毛虫懂得要想成功必须怎樣?
生:守规律、耐心等待。
师:小毛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它变成一只蝴蝶,身上长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
生:这是一只美丽、自信的蝴蝶。
师:色彩斑斓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师:回顾课文,你能说说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吗?
生:小毛虫……茧……蝴蝶……
评析:林老师不但指导学生用品词读句的方法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规律,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规律,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借助提示让学生讲清楚这个故事的大概脉络。本环节建议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教学,如蝴蝶的轻盈与小毛虫时的笨拙相比,外形的美与丑、动作的笨拙与灵活相比,皆能凸显出小毛虫破茧成蝶付出的努力、与世隔绝的勇气、耐心的等待等等都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林老师在指导学生通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色彩斑斓”时,只注意到可以用哪些词语进行替换,如果能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用“色彩斑斓”而不用其他词语?(色彩斑斓不仅写出颜色多,还写出了蝴蝶的美丽。)这样就更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知道用词语的准确性。
总评:《小毛虫》一课的教学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借助提示讲故事,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通过猜读、比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词语,让语文教学有趣、高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文本的特点,通过对比手法,把看似零散的课文内容通过三次对比的引导形成故事框架,在搭建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小毛虫——结茧——破茧成蝶的文章脉络。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再注重从整体把握再到局部,最终回归整体的文章脉络梳理,那么,本单元训练重点“借助提示讲故事”更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