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各类专业教育发展中属于年轻的专业,尽管各高校对该专业的建设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和摸索,但依然缺少系统的、整体的、标准的专业建设思路。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管理体系和机制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
  [关 键 词] 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08-02
  国家在发展高职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指出,高职教育应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完善双证书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国家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这些指导性纲要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思路,设计了雏形。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总思路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总体原则:以市场需求分析为专业定位依据,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先导,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保证,以实训实践条件建设为基础,以专业教学管理为平台。
  专业建设总模型如图所示。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由六个方面构成: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机制。其中,专业定位是明确“培养什么人”,课程体系构建是解决“用什么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如何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指明“由谁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表明需要的“培养条件”;教学管理机制提供专业建设的“保障平台”。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步骤
  (一)专业定位
  1.指导方针
  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专业与产业对接,满足产业的升级、技术革新和行业变化发展需要以及区域性经济发展需要。
  2.专业定位途径
  通过调研全国、区域的物流行业、企业、毕业生等市场情况,确定专业的社会面向。注重同区域内同类专业的设置情况,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标杆兄弟院校,进行效仿改进。
  3.专业定位步骤
  在充分的专业毕业生调研,物流企业专家座谈基础上,确定物流专业社会面向职业领域,然后分析每个职业领域包含的职业岗位,再分析每个职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工作对人才要求。结合地域物流人才要求、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同时兼顾区域内同类校差异性发展,选择适合自己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职业岗位,对岗位工作要求进行分析,参考职业标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最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二)课程体系构建
  1.构建方针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教性与职业性并存特征。
  2.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依照物流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参照职业标准及职业证书要求,系统设计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拓展课以及相应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应性。
  3.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1)先根据工作岗位群分解对应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然后通过市场调研确定每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然后根据要求设定对应课程。(2)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将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拓展课、职业选修课,一般情况下,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基础课应该保障在10~12门,职业拓展课保障在6~8门,职业选修课在3~5门这样的结构。再结合人的认知规律对课程进行学期安排和学时安排。(3)考虑高职教育的高教性与职业性并存特征,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注重实训课与理论课的设置比例,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通常实训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应该是保持1∶1的原则。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职业性、工学结合、合作培养、实践性、开放性。
  3.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可参考英国“薄三明治”教学模式。所谓“三明治”教学,即指在校学生到企业实践,并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教师合作讲授有关课程。“三明治”教学又可分为“厚三明治”教学和“薄三明治”教学。前者指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先在企业工作一年,在后三年课程的安排上着重于实践性课程;后者指学生采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先在学校读一年,第二、三年安排一定时间到企业实习。合作教育通过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供渐进的经验。
  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种类
  包括校企合作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多学期、分段式的灵活人才培养模式。
  5.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综合性实现途径:如,“三双”模式,即双境培养:企业环境、学校环境;双师共教: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双证融通:职业资格证、毕业证。(2)以时间序列教育为实现途径:按照时间顺序,在不同的时段实施不同方式的教育,以实现工学结合。如2+1模式,即两年校内理论学习+一年校外实践培养。(3)突出主要特征的培养途径:工作室+技能大赛+社区服务+技能活动月的模式。   (四)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理念
  双师素质,技术能手,专兼结合。
  2.教学团队建设要素
  教学团队建设包括三个核心要素,教师结构建设、教师素质建设、教师资源库建设。其中教师结构建设包括物流专业教师人数、职称结构、双师型比例等;教师素质建设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教师资源库建设包括专任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资源库,其中兼职教师资源库分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资源库和来校兼课教师资源库。
  3.教学团队建设途径
  (1)优化双师结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达到50%以上;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达到60%以上;获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以上专业教师达90%以上。(2)强化素质提升,提高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鼓励支持教师在职读博,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3)注重教研科研,支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省、市自然科学项目、社会科学项目、青年人才基金、教学成果奖等项目。(4)加强交流访学,开展与国外大学的国际交流选派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访学与省内高校(高职)交流合作。(5)重视人才引进:聘请和引进一批兼职教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6)开展岗位练兵: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老中青教师结对互帮互学,开展学生满意课堂活动。
  (五)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战场,高职院校应该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看成建设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前提性条件,要舍得花成本对物流管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投资。
  1.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其中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分两大块进行,一块是对接专业课程的课程实训室,如,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技术类课程,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等教学需要实验室来提供工具、机械以及实体模型,提供模拟仿真系统。这一块建设主要靠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另一块是供物流专业学生创业用的创业实训基地。这块实训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学生自创项目或者专业教研室引企入校等形式。比如,物流教研室可以将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快递公司引入校内,让学生进行终端服务,形成校内实训项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部分主要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建设。比如,物流管理专业可以与市场上的一些物流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在校外完成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等环节的培养。
  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指标
  (1)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2)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3)实践项目的开设率等。
  (六)教学管理机制
  1.教学管理机制理念
  教学管理机制保障了专业建设的实施成效。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决定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在具体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中应体现出多元评价、企业参与、重视第三方评价的建设理念。
  2.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内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从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反馈、改进机制四个方面构建一个循环的教学管理机制。
  总之,物流管理专业还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其专业建设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的一些观点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亦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周运金,张桂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需求逐步凸显,而目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却不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可以从师资培训、授课模式、社会心理健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寻求适合社会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关 键 词] 大学;心理健康;岗位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是构成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从育人视角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企业特色,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关 键 词] 高职校园文化;职业性;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创新教育发展,要求对技术人才的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基础内容,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必修课。探索新时期中职机械工程基础教学的创新思路,是探索教学创新与改革的趋势,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新型的机械工程人才的要求。  [关 键 词] 创新教育;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期刊
[摘 要] 介绍了空军航空大学物理室在“双学”活动开展中立足飞行,着眼学员的终身发展需求。以《飞行特色大学物理》校本教材建设为突破口,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教员教学、科研发展搭建学习研究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关 键 词] 双学;校本教材;教员能力素质;课程建设;飞行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
期刊
[摘 要] 以“功能高分子”课程具体教改为例,介绍了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在应用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取得的良好效果,对于进一步推动应用型课程的教改具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功能高分子;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50-01  功能高分子作为一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习和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进入Web2.0的移动互联的“微时代”,研究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具有必要性。结合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出开放、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移动学习;教学资源;开发与
期刊
[摘 要] 国外许多大学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的参与情况、课程考核四个方面对中外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比较,并提出国内课堂教学中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关 键 词] 教学内容;实践能力;课堂组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58-02  大学实践教学主要指
期刊
[摘 要] 校园舞蹈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在校园里开展舞蹈文化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试从探索特色校园文化的新思路入手,以广东药科大学校园舞蹈文化精品项目为例,研究分析项目成效,探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新模式。  [关 键 词] 校园舞蹈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
[摘 要]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在此后的2009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中国APEC峰会以及众多大型会议和重要体育赛事中,志愿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校大学生更是成为志愿者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某些原因,例如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致使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在实际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着初始参与度较高,持久性不足这一问题。根据多年在高校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经验,对造成这
期刊
[摘 要] 近些年随着生物技术制药教改要求的不断提升,生物制药产业也日渐成为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相应的生物制药产业的产业链及市场对生物制药产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需求也在不断地出现着新的变化。生物制药产业集合高素质、高能力、高实践操作性、高创新精神为一体的药学和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当前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技巧提升的目标,同样也是生物技术制药教改中按照学科与时俱进性的要求,以及生物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