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产业高端化的成都优势及定位
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化是成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适合成都区情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才是有生命力的。
(一)区位条件优势
国务院已明确批准在成都设立“天府新区”。这是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更加突出了成都是西部的“两枢纽三中心”的定位。从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实际发展效果来看,成都不但是西南的交通、信息、物流中心,而且成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中心和创新中心,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等要素形成了强大的集聚效应。成都还是我国六大通讯交换中心和九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信息的传输十分便捷,这在当今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二)历史文化优势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消费型城市,工商业历史悠久、市场繁荣,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就有“一扬二益”的说法。文化传统及城市居民的精神面貌形成的文化底蕴有时比起有形的要素能发挥更大的作用。2010年1404.7万人口的成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与3000多万人口的重庆相差不多,巨大和成熟的消费市场成为发展高端产业重要的有利因素。
(三)旅游资源优势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美食之都”,成都及周边地区有着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称号,成都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四)人力资源、科技人才及生产运营成本方面的优势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成都市户籍人口为1404.7万人。主城区户籍人口为530万人,流动人口超过300万人,劳动力充足,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前茅。成都拥有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在西部更是领先,成都42所高校70%的毕业生都留在成都工作,使成都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9万人,科技人才数量居西南地区第一位。
(五)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环境下,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从财税、金融、产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六个方面明确了若干政策,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把握发展机遇,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后发优势比较明显。
二、成都产业高端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成都地区的资源优势主要反映在区位条件、科技人才、经营成本等方面,反映在环境、旅游及人文资源方面。至于产业优势,按照产业比重、发展态势来说,主要是服务业。成都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开发区位优势,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打造竞争优势,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高端化。
(二)资源集约与环境保护为重的原则
成都作为都江堰自流灌溉核心区和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要处理协调好产业高端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符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定位的原则
产业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基本形态和面貌,城市因特定产业而兴,产业因城市而荣,同时城市定位也影响产业选择。因此,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科学定位对高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
(四)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的原则
高端产业决定区域经济未来走向,高端产业选择必须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要立足成都城市定位和产业基础,放眼产业发展趋势和全球消费潮流来选择高端产业。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低碳、循环利用的产业: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放弃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排放产业。
三、成都市高端产业的重点选择
(一)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高端服务业
根据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目标,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来规划成都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路径,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民生性服务业为辅。要积极吸引优质产业向成都集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致力于做强、做大成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服务业,尤其是对于成长性比较好的旅游业、金融产业、现代商贸产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会展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要重点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成都支柱型的高端服务业。
(二)重点发展第二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是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生产与制造的高增值行业。成都应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具有较好前景并符合成都实际的集成电路、电子通信、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具有优势的产业,着力培育航空电子、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新兴高端产业。
(三)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中的高端农业
成都发展高端农业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优势,保持生态和品质安全,着力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加工附加值和绿色附加值,打造农业产业同区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的两大农业增长。
总之,要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规划好产业功能区布局,做到“一区一主业”。一圈层中心城区主要发展高端服务业,二圈层近郊区县主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及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等配套的高端服务业以及部分高端农业,三圈层远郊县(市)要承接一、二圈层的产业转移,主要发展石油化中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含汽车制造)、冶金建材业、家具业、制鞋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这些产业的高端化,并积极发展高端农业。
四、成都市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路径
成都市的产业高端化发展路径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企业创新与并购的路径
企业创新的路径指企业从内部资源、体制、文化环境人手,通过技术、机制、管理等创新走向高端。企业并购的路径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和企业并购,完成在技术上的整合,实现规模扩张;同时加强在技术标准上的扩张战略,通过技术标准获得全球或地区话语权: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工程和项目,抢占市场先机。
(二)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
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需要加强高端产业专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集聚各种要素资源,增加企业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通过产业联盟,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要引进设施管理,以市场化的手段为不动产商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流程化的不动产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园区竞争力。
(三)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路径
成都目前共有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2788亿元,外围领事机构数量名列大陆第三、中国第四。2010年中国(大陆)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成都高居排行榜第三名,仅次于上海、北京。2010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名,成都高居排行榜榜首。这对成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十分有利。因此,政府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吸引和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高端产业跨国经营,实现双向转移。
责任编辑:吴凡
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化是成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适合成都区情的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才是有生命力的。
(一)区位条件优势
国务院已明确批准在成都设立“天府新区”。这是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更加突出了成都是西部的“两枢纽三中心”的定位。从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实际发展效果来看,成都不但是西南的交通、信息、物流中心,而且成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中心和创新中心,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等要素形成了强大的集聚效应。成都还是我国六大通讯交换中心和九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信息的传输十分便捷,这在当今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二)历史文化优势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消费型城市,工商业历史悠久、市场繁荣,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就有“一扬二益”的说法。文化传统及城市居民的精神面貌形成的文化底蕴有时比起有形的要素能发挥更大的作用。2010年1404.7万人口的成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7.6亿元,与3000多万人口的重庆相差不多,巨大和成熟的消费市场成为发展高端产业重要的有利因素。
(三)旅游资源优势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美食之都”,成都及周边地区有着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称号,成都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四)人力资源、科技人才及生产运营成本方面的优势
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成都市户籍人口为1404.7万人。主城区户籍人口为530万人,流动人口超过300万人,劳动力充足,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前茅。成都拥有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在西部更是领先,成都42所高校70%的毕业生都留在成都工作,使成都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9万人,科技人才数量居西南地区第一位。
(五)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环境下,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从财税、金融、产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六个方面明确了若干政策,支持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把握发展机遇,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后发优势比较明显。
二、成都产业高端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成都地区的资源优势主要反映在区位条件、科技人才、经营成本等方面,反映在环境、旅游及人文资源方面。至于产业优势,按照产业比重、发展态势来说,主要是服务业。成都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开发区位优势,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打造竞争优势,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高端化。
(二)资源集约与环境保护为重的原则
成都作为都江堰自流灌溉核心区和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要处理协调好产业高端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符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发展定位的原则
产业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基本形态和面貌,城市因特定产业而兴,产业因城市而荣,同时城市定位也影响产业选择。因此,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科学定位对高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引领的作用。
(四)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的原则
高端产业决定区域经济未来走向,高端产业选择必须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要立足成都城市定位和产业基础,放眼产业发展趋势和全球消费潮流来选择高端产业。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低碳、循环利用的产业: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放弃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排放产业。
三、成都市高端产业的重点选择
(一)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高端服务业
根据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目标,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来规划成都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路径,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民生性服务业为辅。要积极吸引优质产业向成都集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致力于做强、做大成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服务业,尤其是对于成长性比较好的旅游业、金融产业、现代商贸产业、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会展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要重点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成都支柱型的高端服务业。
(二)重点发展第二产业中的高端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是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生产与制造的高增值行业。成都应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具有较好前景并符合成都实际的集成电路、电子通信、光电显示、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具有优势的产业,着力培育航空电子、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新兴高端产业。
(三)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中的高端农业
成都发展高端农业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优势,保持生态和品质安全,着力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比重,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加工附加值和绿色附加值,打造农业产业同区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的两大农业增长。
总之,要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规划好产业功能区布局,做到“一区一主业”。一圈层中心城区主要发展高端服务业,二圈层近郊区县主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及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等配套的高端服务业以及部分高端农业,三圈层远郊县(市)要承接一、二圈层的产业转移,主要发展石油化中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含汽车制造)、冶金建材业、家具业、制鞋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这些产业的高端化,并积极发展高端农业。
四、成都市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路径
成都市的产业高端化发展路径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企业创新与并购的路径
企业创新的路径指企业从内部资源、体制、文化环境人手,通过技术、机制、管理等创新走向高端。企业并购的路径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和企业并购,完成在技术上的整合,实现规模扩张;同时加强在技术标准上的扩张战略,通过技术标准获得全球或地区话语权: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工程和项目,抢占市场先机。
(二)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
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路径需要加强高端产业专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集聚各种要素资源,增加企业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通过产业联盟,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要引进设施管理,以市场化的手段为不动产商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流程化的不动产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园区竞争力。
(三)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路径
成都目前共有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2788亿元,外围领事机构数量名列大陆第三、中国第四。2010年中国(大陆)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成都高居排行榜第三名,仅次于上海、北京。2010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名,成都高居排行榜榜首。这对成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十分有利。因此,政府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吸引和发展以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高端产业跨国经营,实现双向转移。
责任编辑: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