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吴长庆故居现存两件吴长庆使用过的文物分别是红木嵌大理石书桌和龙蝠纹太师椅。文章在带领读者认识这两件文物的同时让人们更多了解清代家具中的重要一支——广式家具的一些特点,也通过介绍这两件文物来让更多人了解吴长庆。
【关键词】:吴长庆;广式家具;龙蝠纹;巴洛克
吴长庆(1829—1884年),字家善,号筱轩,谥号“武壮”,安徽省庐江县人,淮军早期成立的“庆字营”统领。生前历任河北正定镇总兵、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其曾勘定朝鲜“壬午兵变”,故在中国和朝鲜有多处敕建专祠。《清史稿》有传①。现存于吴长庆故乡庐江县的有吴长庆故居、武壮公祠、吴公祠这三处遗迹。笔者所介绍的这两件文物均来源于吴长庆故居,现存放在庐江县泥河镇镇政府档案室内。
红木嵌大理石书桌(以下简称“书桌”)的桌面通长126.9厘米,宽55.8厘米,厚5.3厘米。桌面呈红褐色,近闻具有古木特有的清香味,用手触摸桌面会感觉非常的光滑。若仔细查看会发现桌面木材的纹理清晰、木质较为缜密、硬度也较大。经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的专家鉴定,该书桌的木质材料为红木。书桌桌面上嵌有三块大理石作为装饰。专家说;这些大理石均来自云南,俗称:云石。自左向右观看:云石一;长42.5厘米,宽30.3厘米,厚1.3厘米呈腰鼓型。在其左上角及中部有不规则的水墨纹,若隐若现,好似平静的湖面有着山川的倒影一般。整块石料没有边角,上下略大中间细。云石二;圆形,直径约为44厘米。石面有水墨状图案,下半部好似有多座山峦重叠在一起,群山之间云雾袅绕,山峦之上仿佛有一簇乌云飘来。它似乎暗喻着山雨欲来雾满川之意。该石面的图案充满了意境,更透露出制造他的工匠在选取这块石料时花费的些许心血。云石三;形状同云石一,长42.5厘米,宽32厘米,厚1.3厘米。上半部亦有水墨图案,亦好似一座湖面有一山峰倒立之影。三块云石表面光滑、石质润白,石头表面的图案均为天然形成,绝无半点人工痕迹。整个桌面的设计构思精巧却又似乎浑然天成,仿佛能让人们坐到书桌之前便兴起泼墨挥毫的欲望。
书桌桌面之下有三个抽屉。抽屉一;长48厘米,宽41.2厘米高12.3厘米。抽屉二;长48.2厘米,宽40.7厘米,高12.2厘米,底部有现代实木修补的痕迹。抽屉三;长48厘米,宽41厘米,高12.5厘米。三个抽屉均为榫卯结构,无拉手。抽屉对外一面阳刻14根条纹作为装饰。关上抽屉之后抽屉与书桌严丝合缝、浑然一体,仿佛没有抽屉一般。
书桌腿部高71.6厘米呈X型结构,两腿之间上半部外间距31厘米、内间距26厘米;下半部外间距41厘米、内间距30厘米。腿部外侧均有阳刻的条纹作为装饰。整个书桌阳刻的条纹都十分的粗实,但线条粗实的同时又十分的均匀且一些部位的线条曲线柔和,显示出雕刻技师刀工的高超、娴熟。
书桌底部的脚踏有着一定的特色。脚踏由外直径42.2厘米、内直径34.7厘米的三个木制圆环和两个半圆环(中间部分已遗失)组成。两个半圆联结四条桌腿使得整个书桌更加稳固。圆环和半圆环由一节节的实木做榫卯联结起来,环环相扣颇有西洋格调。
龙蝠纹太师椅(以下简称“太师椅”)的座面长56.6cm,宽42.6cm,高3.5cm,阴刻一长39cm,宽24.6cm的矩形凹槽,笔者认为其主要作用应该是利于使用者坐的更加舒适其次才是装饰。太师椅靠背总长54.1cm,高43.5cm,厚3cm,靠背顶部向后微倾,侧面刻有卷形花纹。靠背内面阴刻有上中下三段组合。上面阴刻有一个蝙蝠纹饰的矩形边框长13cm,宽6.8cm,框内蝙蝠长9.1cm,宽4cm,蝙蝠为倒挂型态并张开翅膀寓意“福到了”。蝙蝠的耳朵、眼睛、嘴巴、腹部等刻得型态逼真、惟妙惟肖。
中面同样阴刻有一个矩形边框,长20cm,宽13.3cm,内刻有花瓶二只,一只装有花草,另一只为空瓶,旁边有两只竹枝或木棍夹着一朵盛开的鲜花,花瓣层次分明,清晰可辨,正准备安放到空花瓶之中,或寓意为“平平安安”。两个花瓶之间有个刻有花卉的圆形盒子,盒或代表“和”寓意和和气气。花瓶下方刻有象棋二枚,分别为士和相。象棋或寓意祝愿使用它的主人将来有仕途。象棋两侧为圆形方孔钱币二枚。也是代表着富贵之意。若将象棋上的士和钱币上的口联系起来,又像是表达吉相(祥)之意。然而总观太师椅的下半面雕刻,画面之上有瓶又有相,不禁让人联想起传统的吉祥题材“平安有象”。“相”又谐“祥”之音,在我国传统习俗中象(相)代表了吉祥。,“瓶”和“相”在一起组成了“平安有象”,有平有象则代表和平,象征平安、美好和幸福。(下面为素面,没有雕刻任何纹饰,不做赘述。)
太师椅靠背两侧和扶手均为拐子龙纹型。 “拐子龙纹”,又称“拐子纹”,起源于草龙纹,实质是龙纹的一种。扶手长36cm,高16.8cm,厚2.7cm。两侧扶手分别各刻有一只简易龙头,龙头长10.8cm,宽6.5cm,厚2.8cm。靠背两侧直接由回纹与卷草纹结合成,光素无雕饰;虽为拐子龙纹型但是很抽象,不见龙头、龙尾,属于那种既不像龙纹,又不是回纹与卷草纹的拐子纹。太师椅扶手由比较简化的龙头、回纹与卷草纹组合成的龙身组成。线条横竖分明的回纹与弯曲翻转的卷草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拐子龙纹增添了几分柔和,避免了线条呆板僵硬,又恰当地凸显了纹饰的硬朗、挺拔。由龙纹变体而来的拐子纹,取龙的“富贵”之意,以及卷草纹的“连绵不断”之意,因此寓意富贵不到头、子孙延绵不断。
太师椅的椅腿宽56.2cm,高42cm,厚度为4.1cm,椅腿正面透雕拐子龙纹花牙。花牙是指明清家具的面框下具有连接两腿之间的作用的部件。一般情况下有束腰的家具是指在家具下方具有链接作用的部件。如果是在其他部位都会改叫做牙条。椅腿左侧的花牙保存较为完整,右侧已经残缺。此处的拐子龙纹龙身由回纹与卷草纹结合而成,简易龙头藏于回纹龙身之中,转角成方形,龙尾为卷草纹。
清代家具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苏州、广州三地,进而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三种不同的地域风格。通过对这两件文物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均有广式家具的风格和特点。其一;清代广式家具用料材质高档、粗大充裕。通长所见的广式家具,或紫檀、或红木,皆为同一木质不参杂别种木材,木质裸露不加油漆。红木书桌和太师椅在用料上完全符合这一特征。其二;清代广式家具注重镶嵌艺术的运用。工匠通长将大理石(云石)、玉石、珐琅、金属、象牙等直接镶嵌到家具上。红木书桌上便嵌有三块云石。其三;工艺风格为中西合璧。首先看红木书桌:上半部桌面设计饱含中国元素并嵌有水墨画般的云石作为装饰而下半部的桌腿则呈X型,腿部曲线优美,脚踏更是做成了流动的圆形设计。这体现了欧洲巴洛克的艺术风格,以和谐的曲线将家具联系成流动感的整体。太师椅的中西合璧风格则主要体现在雕刻上,拐子龙纹和花牙还有椅靠背上的花瓶、象棋、钱币都代表着中国元素而与之相对应的卷草纹则来自西方。
最后,笔者通过对这两件文物的形制、年代的研究也在实物上侧面印证了吴长庆在历史上担任过清代的广东水师提督的职位。
转引自夏冬波著《淮军名将吴长庆》第6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12。
转引自胡德生《清代广式家具》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3):13-18。
转引自赵敏《清代广式家具中的西洋风》来源于《文物天地》。
【关键词】:吴长庆;广式家具;龙蝠纹;巴洛克
吴长庆(1829—1884年),字家善,号筱轩,谥号“武壮”,安徽省庐江县人,淮军早期成立的“庆字营”统领。生前历任河北正定镇总兵、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其曾勘定朝鲜“壬午兵变”,故在中国和朝鲜有多处敕建专祠。《清史稿》有传①。现存于吴长庆故乡庐江县的有吴长庆故居、武壮公祠、吴公祠这三处遗迹。笔者所介绍的这两件文物均来源于吴长庆故居,现存放在庐江县泥河镇镇政府档案室内。
红木嵌大理石书桌(以下简称“书桌”)的桌面通长126.9厘米,宽55.8厘米,厚5.3厘米。桌面呈红褐色,近闻具有古木特有的清香味,用手触摸桌面会感觉非常的光滑。若仔细查看会发现桌面木材的纹理清晰、木质较为缜密、硬度也较大。经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的专家鉴定,该书桌的木质材料为红木。书桌桌面上嵌有三块大理石作为装饰。专家说;这些大理石均来自云南,俗称:云石。自左向右观看:云石一;长42.5厘米,宽30.3厘米,厚1.3厘米呈腰鼓型。在其左上角及中部有不规则的水墨纹,若隐若现,好似平静的湖面有着山川的倒影一般。整块石料没有边角,上下略大中间细。云石二;圆形,直径约为44厘米。石面有水墨状图案,下半部好似有多座山峦重叠在一起,群山之间云雾袅绕,山峦之上仿佛有一簇乌云飘来。它似乎暗喻着山雨欲来雾满川之意。该石面的图案充满了意境,更透露出制造他的工匠在选取这块石料时花费的些许心血。云石三;形状同云石一,长42.5厘米,宽32厘米,厚1.3厘米。上半部亦有水墨图案,亦好似一座湖面有一山峰倒立之影。三块云石表面光滑、石质润白,石头表面的图案均为天然形成,绝无半点人工痕迹。整个桌面的设计构思精巧却又似乎浑然天成,仿佛能让人们坐到书桌之前便兴起泼墨挥毫的欲望。
书桌桌面之下有三个抽屉。抽屉一;长48厘米,宽41.2厘米高12.3厘米。抽屉二;长48.2厘米,宽40.7厘米,高12.2厘米,底部有现代实木修补的痕迹。抽屉三;长48厘米,宽41厘米,高12.5厘米。三个抽屉均为榫卯结构,无拉手。抽屉对外一面阳刻14根条纹作为装饰。关上抽屉之后抽屉与书桌严丝合缝、浑然一体,仿佛没有抽屉一般。
书桌腿部高71.6厘米呈X型结构,两腿之间上半部外间距31厘米、内间距26厘米;下半部外间距41厘米、内间距30厘米。腿部外侧均有阳刻的条纹作为装饰。整个书桌阳刻的条纹都十分的粗实,但线条粗实的同时又十分的均匀且一些部位的线条曲线柔和,显示出雕刻技师刀工的高超、娴熟。
书桌底部的脚踏有着一定的特色。脚踏由外直径42.2厘米、内直径34.7厘米的三个木制圆环和两个半圆环(中间部分已遗失)组成。两个半圆联结四条桌腿使得整个书桌更加稳固。圆环和半圆环由一节节的实木做榫卯联结起来,环环相扣颇有西洋格调。
龙蝠纹太师椅(以下简称“太师椅”)的座面长56.6cm,宽42.6cm,高3.5cm,阴刻一长39cm,宽24.6cm的矩形凹槽,笔者认为其主要作用应该是利于使用者坐的更加舒适其次才是装饰。太师椅靠背总长54.1cm,高43.5cm,厚3cm,靠背顶部向后微倾,侧面刻有卷形花纹。靠背内面阴刻有上中下三段组合。上面阴刻有一个蝙蝠纹饰的矩形边框长13cm,宽6.8cm,框内蝙蝠长9.1cm,宽4cm,蝙蝠为倒挂型态并张开翅膀寓意“福到了”。蝙蝠的耳朵、眼睛、嘴巴、腹部等刻得型态逼真、惟妙惟肖。
中面同样阴刻有一个矩形边框,长20cm,宽13.3cm,内刻有花瓶二只,一只装有花草,另一只为空瓶,旁边有两只竹枝或木棍夹着一朵盛开的鲜花,花瓣层次分明,清晰可辨,正准备安放到空花瓶之中,或寓意为“平平安安”。两个花瓶之间有个刻有花卉的圆形盒子,盒或代表“和”寓意和和气气。花瓶下方刻有象棋二枚,分别为士和相。象棋或寓意祝愿使用它的主人将来有仕途。象棋两侧为圆形方孔钱币二枚。也是代表着富贵之意。若将象棋上的士和钱币上的口联系起来,又像是表达吉相(祥)之意。然而总观太师椅的下半面雕刻,画面之上有瓶又有相,不禁让人联想起传统的吉祥题材“平安有象”。“相”又谐“祥”之音,在我国传统习俗中象(相)代表了吉祥。,“瓶”和“相”在一起组成了“平安有象”,有平有象则代表和平,象征平安、美好和幸福。(下面为素面,没有雕刻任何纹饰,不做赘述。)
太师椅靠背两侧和扶手均为拐子龙纹型。 “拐子龙纹”,又称“拐子纹”,起源于草龙纹,实质是龙纹的一种。扶手长36cm,高16.8cm,厚2.7cm。两侧扶手分别各刻有一只简易龙头,龙头长10.8cm,宽6.5cm,厚2.8cm。靠背两侧直接由回纹与卷草纹结合成,光素无雕饰;虽为拐子龙纹型但是很抽象,不见龙头、龙尾,属于那种既不像龙纹,又不是回纹与卷草纹的拐子纹。太师椅扶手由比较简化的龙头、回纹与卷草纹组合成的龙身组成。线条横竖分明的回纹与弯曲翻转的卷草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拐子龙纹增添了几分柔和,避免了线条呆板僵硬,又恰当地凸显了纹饰的硬朗、挺拔。由龙纹变体而来的拐子纹,取龙的“富贵”之意,以及卷草纹的“连绵不断”之意,因此寓意富贵不到头、子孙延绵不断。
太师椅的椅腿宽56.2cm,高42cm,厚度为4.1cm,椅腿正面透雕拐子龙纹花牙。花牙是指明清家具的面框下具有连接两腿之间的作用的部件。一般情况下有束腰的家具是指在家具下方具有链接作用的部件。如果是在其他部位都会改叫做牙条。椅腿左侧的花牙保存较为完整,右侧已经残缺。此处的拐子龙纹龙身由回纹与卷草纹结合而成,简易龙头藏于回纹龙身之中,转角成方形,龙尾为卷草纹。
清代家具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北京、苏州、广州三地,进而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三种不同的地域风格。通过对这两件文物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均有广式家具的风格和特点。其一;清代广式家具用料材质高档、粗大充裕。通长所见的广式家具,或紫檀、或红木,皆为同一木质不参杂别种木材,木质裸露不加油漆。红木书桌和太师椅在用料上完全符合这一特征。其二;清代广式家具注重镶嵌艺术的运用。工匠通长将大理石(云石)、玉石、珐琅、金属、象牙等直接镶嵌到家具上。红木书桌上便嵌有三块云石。其三;工艺风格为中西合璧。首先看红木书桌:上半部桌面设计饱含中国元素并嵌有水墨画般的云石作为装饰而下半部的桌腿则呈X型,腿部曲线优美,脚踏更是做成了流动的圆形设计。这体现了欧洲巴洛克的艺术风格,以和谐的曲线将家具联系成流动感的整体。太师椅的中西合璧风格则主要体现在雕刻上,拐子龙纹和花牙还有椅靠背上的花瓶、象棋、钱币都代表着中国元素而与之相对应的卷草纹则来自西方。
最后,笔者通过对这两件文物的形制、年代的研究也在实物上侧面印证了吴长庆在历史上担任过清代的广东水师提督的职位。
转引自夏冬波著《淮军名将吴长庆》第6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12。
转引自胡德生《清代广式家具》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3):13-18。
转引自赵敏《清代广式家具中的西洋风》来源于《文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