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实质上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建设“以人为本”及“和谐共存”的精神文明,使农民彻底摆脱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让广大农民拥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00-0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作出部署,现在已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生活贫乏枯燥,“不良文化”在农村滋长漫延
农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但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层文化活动缺乏创意和创新。目前文化活动普及不广,内容形式单一,形成了若干年雷同的格局,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几乎都仅仅局限在有限的几个电视频道上。缺乏丰富的文化生活,缺少获知信息的平台,不良文化便有了滋生和漫延的空间:宗教迷信活动死灰复燃;赌博蔚然成风;脱衣舞、黄色二人转等低级庸俗的色情表演泛滥……这些不良文化不仅毒害了农民身心健康,而且败坏了乡风乡俗,进而滋生违法犯罪活动,给农村稳定带来相当多的负面影响。
二、经费实际投入不足,文化阵地建设薄弱
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当地乡镇财政,而大部分乡镇财政目前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都很少。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阵地,文化站的发展状况却不让人乐观。一些乡镇文化站通常只有“一人一房一桌一床”,甚至一些基础设施,干脆就被租赁或挪作他用,其文化功能完全丧失。很多文化站实际上只是一个没用的招牌。
三、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首先是队伍数量不足,难以担当大文化工作的职能;其次素质不高,在年龄、学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不适应现实需要,难以胜任当前的文化工作。同时由于待遇偏低,造成现有人员流失严重。这些因素都从不同层面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源头去追寻,可以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了乡镇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捉襟见肘,没有经费保障,农村的文化活动只能停留在文件上。“衣食足而知礼乐”。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导致农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到解决温饱问题上去了,对文化的需求的迫切程度就会相对降低。
(二)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顺,领导思想认识存在误差
目前,农村文化站都由乡镇进行管理,而大多数乡镇根本就不重视文化建设,它不愿意管;而县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对文化站只有业务指导关系,它不参与直接管理,想管管不着。这就导致了用人机制的不顺畅,缺乏活力,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集中精力搞经济,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虚指标,抓与不抓无关紧要,临时突击解决问题;有的认为辖区文化阵地基础薄弱,工作与先进无缘,或怕频繁检查,表现出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等。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许多基层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工作被动应付,没有明显实效。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发展经济以提供物质基础
“仓檩实而知礼节”。 对农民自身而言,只有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能有经济实力进行文化消费;对政府而言,乡镇财政宽裕了,才能切有财力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不断夯实和增强建设农村文化的物质基础。
(二)有的放矢,提供所需以体现其功能
在地域分布方面,结合我国农村地域跨度大、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的具体情况,如何才能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农村先进文化,这就要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布点要合理。在此过程中,乡镇政府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当地标志性的文化设施,以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文化内容方面,农村文化活动的目的就是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此而言,农民是最终的评价者和受益者。这就要求我们应有的放矢,应该知道农民朋所想和所需。如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现在农民最关心的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中,怎样才能使他们得到实惠,增加收入?怎样才能合理合法的富起来,走向真正的小康生活?因此,我们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时候,应当符合当地农民“口味”,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期盼与响应,才会有最广泛的参与性,这样才能体现出意义。
(三)深化改革以提供体制保障
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的文化改革可以从体制改革方面入手:首先是部门独立。一个部门只有在领导人能独立领导,有独立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培被,并有相应地约束机制约束,才可能完成其职责。乡镇七所八站由于机构的精简,文化站早已是名存实亡,致使乡村文化体系“空壳化”运转,这样的机构,能做出来有实际意义的举措吗?其次要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广泛的,这就需要建设干部队伍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阅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把队伍培养成农村的高人、能人、强人和文化人,而领导者更应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他们应该集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活动“专家”于一身。再次要引入一定的市场化理念。市场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资金的筹备、人员的分流等方面,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方面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将部分文化服务项目推向市场,向农民实行低价有偿服务,不断拓展阵地的生存空间,当然,政府要确保基本方向问题。
总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文化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开创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00-0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作出部署,现在已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生活贫乏枯燥,“不良文化”在农村滋长漫延
农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但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层文化活动缺乏创意和创新。目前文化活动普及不广,内容形式单一,形成了若干年雷同的格局,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几乎都仅仅局限在有限的几个电视频道上。缺乏丰富的文化生活,缺少获知信息的平台,不良文化便有了滋生和漫延的空间:宗教迷信活动死灰复燃;赌博蔚然成风;脱衣舞、黄色二人转等低级庸俗的色情表演泛滥……这些不良文化不仅毒害了农民身心健康,而且败坏了乡风乡俗,进而滋生违法犯罪活动,给农村稳定带来相当多的负面影响。
二、经费实际投入不足,文化阵地建设薄弱
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当地乡镇财政,而大部分乡镇财政目前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都很少。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阵地,文化站的发展状况却不让人乐观。一些乡镇文化站通常只有“一人一房一桌一床”,甚至一些基础设施,干脆就被租赁或挪作他用,其文化功能完全丧失。很多文化站实际上只是一个没用的招牌。
三、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首先是队伍数量不足,难以担当大文化工作的职能;其次素质不高,在年龄、学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不适应现实需要,难以胜任当前的文化工作。同时由于待遇偏低,造成现有人员流失严重。这些因素都从不同层面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源头去追寻,可以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了乡镇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捉襟见肘,没有经费保障,农村的文化活动只能停留在文件上。“衣食足而知礼乐”。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导致农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到解决温饱问题上去了,对文化的需求的迫切程度就会相对降低。
(二)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顺,领导思想认识存在误差
目前,农村文化站都由乡镇进行管理,而大多数乡镇根本就不重视文化建设,它不愿意管;而县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对文化站只有业务指导关系,它不参与直接管理,想管管不着。这就导致了用人机制的不顺畅,缺乏活力,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集中精力搞经济,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虚指标,抓与不抓无关紧要,临时突击解决问题;有的认为辖区文化阵地基础薄弱,工作与先进无缘,或怕频繁检查,表现出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等。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许多基层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工作被动应付,没有明显实效。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发展经济以提供物质基础
“仓檩实而知礼节”。 对农民自身而言,只有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口袋里有钱了,才能有经济实力进行文化消费;对政府而言,乡镇财政宽裕了,才能切有财力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不断夯实和增强建设农村文化的物质基础。
(二)有的放矢,提供所需以体现其功能
在地域分布方面,结合我国农村地域跨度大、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的具体情况,如何才能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农村先进文化,这就要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布点要合理。在此过程中,乡镇政府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当地标志性的文化设施,以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文化内容方面,农村文化活动的目的就是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此而言,农民是最终的评价者和受益者。这就要求我们应有的放矢,应该知道农民朋所想和所需。如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现在农民最关心的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中,怎样才能使他们得到实惠,增加收入?怎样才能合理合法的富起来,走向真正的小康生活?因此,我们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时候,应当符合当地农民“口味”,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期盼与响应,才会有最广泛的参与性,这样才能体现出意义。
(三)深化改革以提供体制保障
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的文化改革可以从体制改革方面入手:首先是部门独立。一个部门只有在领导人能独立领导,有独立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培被,并有相应地约束机制约束,才可能完成其职责。乡镇七所八站由于机构的精简,文化站早已是名存实亡,致使乡村文化体系“空壳化”运转,这样的机构,能做出来有实际意义的举措吗?其次要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外延是广泛的,这就需要建设干部队伍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阅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把队伍培养成农村的高人、能人、强人和文化人,而领导者更应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他们应该集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活动“专家”于一身。再次要引入一定的市场化理念。市场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资金的筹备、人员的分流等方面,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方面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将部分文化服务项目推向市场,向农民实行低价有偿服务,不断拓展阵地的生存空间,当然,政府要确保基本方向问题。
总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文化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开创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