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二农场渠随着灌区的发展,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影响到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发展潜力巨大,其健康持续良好安全的运行必将对推动和促进银川以北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关键词影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2-0189-01
唐徕渠是青铜峡灌区一条最大的自流灌溉渠道,唐徕渠灌域位于宁夏中北部.第二农场渠在唐徕渠贺兰县境内满达桥处建闸引水,是唐徕渠上的一条最大的支干渠,于1953年开工建设,1955年10月竣工。渠线流径贺兰县、平罗县、石嘴山市,尾水入惠农区燕子墩乡境内的第三排水沟。
1)气候、水文。灌区属干旱区,夏少酷热。集温较高。冬季雨雪稀少,仅占全年的6-7%。
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干旱、霜冻、冰雹、热干风、低温冷害,大风、沙尘暴等。
2)土壤。灌区位于黄河二级阶地和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边缘。经多年的引黄灌溉沉积,表层土壤主要以灌淤土为主,部分地区有淡灰钙土、草甸土和盐土,并有插花分布的白僵土及碱土。局部地区有沙丘,属风沙土。
1二农场渠建设之初的设计及目前运行情况
1952年宁夏省人民政府决定:为建立军垦和劳改农场,在河西灌区开发第二农场渠。同年秋季由省建设厅和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勘查、测量,1954年2月完成技术设计书,拟开发宜农荒地46万亩,按万亩地供水0.8m/s3,进口闸设计36.8m/s3,渠道全长83公里。
渠道竣工当年灌地8.5万亩,1956年灌地13.9万亩,1958年灌地15.7万亩,1985年实灌20.1万亩,2009年自治区遥感中心遥测耕地面积41.18万亩,灌溉毛面积达到79万亩。
工程建成后,从60-80年代初,分别对渠道进行了干砌石、混凝土预制板和浆砌石加混凝土板砌护工程,累计砌护长度达到46.5公里,到90年代末,这些工程冻胀破坏严重几乎全部滑塌。
二农场渠进口闸下8.5公里渠道砌护后,与原来的渠道断面基本保持一致,输水能力相同。
2007年,在二农进口闸以下8+453-8+519处修建了第二农场渠跨爱依河渡槽工程,渡槽的设计流量30m/s3、水深1.92m,加大流量35m/s3、水深2.27m;渡槽建成运行后,对上游渠道造成壅水,水位抬高14cm,上游局部渠段原本超高不足更加严重,渠到的输水能力降低。
2二农场渠的渠道灌溉面积及引水量分析
第二农场渠建成后,各农场通过挖沟排水、平整土地、种稻改良土壤、改进耕作、施肥和植樹改土等技术,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从最初建成第二农场渠时的5万亩发展到1985年的20万亩,目前在册面积29.44万亩,实际灌溉达到40余万亩。
增加2350万方,增幅达到了11.96%,而且主要在夏秋灌期间增加的幅度较大,说明二农场渠的的灌溉面积增加主要是在分水闸以下区域,据遥感调查,二农场渠的的荒地资源也主要集中在分水闸以下的崇岗、大武口两个所。用水量增加主要在夏天,这与分水闸以下平罗县、农垦、大武口区灌域大面积种植水稻和荒地开发有关,现在每到插秧和淌小麦三水的时候,群众砸口、抢口、围攻所段管理人员等事件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着手解决二农场渠的灌溉紧张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增加分水闸以上的来水量以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方法逐步压减分水闸以下用水量,才能缓解该地区日益紧张的用水状况,否则将因用水紧张而导致该地区的经济社会不稳定。
3解决第二农场渠灌溉矛盾的途径
针对第二农场渠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解决灌溉矛盾突出问题,主要从工程改造、节水灌溉、加强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解决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措施。紧紧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及早动手,对第二农场渠进行勘查调研,进一步摸清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对老化失修、卡脖子工程和防洪工程不配套问题等,做出工程改造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项目储备库工作。积极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分期分批对渠道上游老化和卡脖子的桥梁进行翻建改造。对二农场渠渡槽以上渠堤超高不够的进行加高加培渠堤;对直接进入渠道的南梁、暖泉农场、汝箕沟的泄洪沟道、渡槽进行改造治理,疏通行洪沟道,采取洪水不入渠的治理原则,消除山洪对渠道的威胁,削减灌溉与防汛的矛盾。逐步完善配套工程措施,提高第二农场渠的输水能力和运行条件,使渠道的输水能力达到灌溉面积发展到60万亩需求。
2)节水灌溉措施。按照2009年自治区遥感测绘中心遥感面积,第二农场渠灌溉面积50.12万亩、耕地面积41.18万亩,其中水稻18.63万亩、小麦12.97万亩、玉米8.41万亩,水稻占耕地面积的45%,旱作物占耕地面积的52%,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过大,且三种作物灌溉高峰叠加,用水时段集中。消减高峰期集中用水矛盾,分散用水时段,降低渠道输水压力。2008年以来,在灌区下游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中粮公司租种农户耕地,集中7000亩土地种植小番茄,简泉农场引进国美国苜蓿新品种种植5500亩,节约了用水、降低成本,产出高,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初,由于气候异常造成灌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近10万亩,唐徕渠灌区夏秋灌引水量少引7000万方,灌区灌溉秩序井然,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要想解决二农场渠紧张的灌溉状况,只有通过加大对灌区各受益单位的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配以严格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供”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限制供水的手段,同时辅以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压缩水稻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适当增加玉米和其它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低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缓解该灌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3)实施井渠沟湖联合抗旱应急调度。2003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在银北等地区打了很多抗旱机井,而且在二农场渠的沿线有沙湖、镇朔湖和星海湖等众多湖泊,还有红旗沟、四二干沟和爱伊河等沟道,可以说具备了井渠沟湖洪联合调度的能力和条件。要积极发展发展纯井灌区、井渠结合灌区和沟渠结合灌区,在灌区不同的灌溉条件和地下水、沟水不同的水源条件下,在投入资金恢复改造机井和配套设施,扩大井灌区面积;合理布置新增机井位置,在支渠上游灌区打井抽取地下水,扩大井水与渠水结合灌溉面积。在用水集中时段充分发挥机井补充灌溉弥补渠道来水不足,消减灌溉矛盾。
4发展前景
第二农场渠灌域内的沙湖、星海湖、爱伊河构成银川、银北主要的水系,集旅游、景观、防洪排水为一体,河、湖相连,湖光山色、水鸟融融。沙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荣获国家5A级风景旅游景区,是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塞上明珠。星海湖的建设对城市防洪安全、补充城市地下水、缓解生态用水、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等发挥巨大作用。沙湖、星海湖、爱伊河三位一体打造宁夏强势特色的旅游优势,是宁夏旅游产业的支柱。由此可见,二农场渠灌区发展潜力巨大,对推动和促进银川以北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
关键词影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2-0189-01
唐徕渠是青铜峡灌区一条最大的自流灌溉渠道,唐徕渠灌域位于宁夏中北部.第二农场渠在唐徕渠贺兰县境内满达桥处建闸引水,是唐徕渠上的一条最大的支干渠,于1953年开工建设,1955年10月竣工。渠线流径贺兰县、平罗县、石嘴山市,尾水入惠农区燕子墩乡境内的第三排水沟。
1)气候、水文。灌区属干旱区,夏少酷热。集温较高。冬季雨雪稀少,仅占全年的6-7%。
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干旱、霜冻、冰雹、热干风、低温冷害,大风、沙尘暴等。
2)土壤。灌区位于黄河二级阶地和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边缘。经多年的引黄灌溉沉积,表层土壤主要以灌淤土为主,部分地区有淡灰钙土、草甸土和盐土,并有插花分布的白僵土及碱土。局部地区有沙丘,属风沙土。
1二农场渠建设之初的设计及目前运行情况
1952年宁夏省人民政府决定:为建立军垦和劳改农场,在河西灌区开发第二农场渠。同年秋季由省建设厅和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勘查、测量,1954年2月完成技术设计书,拟开发宜农荒地46万亩,按万亩地供水0.8m/s3,进口闸设计36.8m/s3,渠道全长83公里。
渠道竣工当年灌地8.5万亩,1956年灌地13.9万亩,1958年灌地15.7万亩,1985年实灌20.1万亩,2009年自治区遥感中心遥测耕地面积41.18万亩,灌溉毛面积达到79万亩。
工程建成后,从60-80年代初,分别对渠道进行了干砌石、混凝土预制板和浆砌石加混凝土板砌护工程,累计砌护长度达到46.5公里,到90年代末,这些工程冻胀破坏严重几乎全部滑塌。
二农场渠进口闸下8.5公里渠道砌护后,与原来的渠道断面基本保持一致,输水能力相同。
2007年,在二农进口闸以下8+453-8+519处修建了第二农场渠跨爱依河渡槽工程,渡槽的设计流量30m/s3、水深1.92m,加大流量35m/s3、水深2.27m;渡槽建成运行后,对上游渠道造成壅水,水位抬高14cm,上游局部渠段原本超高不足更加严重,渠到的输水能力降低。
2二农场渠的渠道灌溉面积及引水量分析
第二农场渠建成后,各农场通过挖沟排水、平整土地、种稻改良土壤、改进耕作、施肥和植樹改土等技术,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从最初建成第二农场渠时的5万亩发展到1985年的20万亩,目前在册面积29.44万亩,实际灌溉达到40余万亩。
增加2350万方,增幅达到了11.96%,而且主要在夏秋灌期间增加的幅度较大,说明二农场渠的的灌溉面积增加主要是在分水闸以下区域,据遥感调查,二农场渠的的荒地资源也主要集中在分水闸以下的崇岗、大武口两个所。用水量增加主要在夏天,这与分水闸以下平罗县、农垦、大武口区灌域大面积种植水稻和荒地开发有关,现在每到插秧和淌小麦三水的时候,群众砸口、抢口、围攻所段管理人员等事件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着手解决二农场渠的灌溉紧张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增加分水闸以上的来水量以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方法逐步压减分水闸以下用水量,才能缓解该地区日益紧张的用水状况,否则将因用水紧张而导致该地区的经济社会不稳定。
3解决第二农场渠灌溉矛盾的途径
针对第二农场渠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解决灌溉矛盾突出问题,主要从工程改造、节水灌溉、加强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解决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措施。紧紧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及早动手,对第二农场渠进行勘查调研,进一步摸清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对老化失修、卡脖子工程和防洪工程不配套问题等,做出工程改造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项目储备库工作。积极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分期分批对渠道上游老化和卡脖子的桥梁进行翻建改造。对二农场渠渡槽以上渠堤超高不够的进行加高加培渠堤;对直接进入渠道的南梁、暖泉农场、汝箕沟的泄洪沟道、渡槽进行改造治理,疏通行洪沟道,采取洪水不入渠的治理原则,消除山洪对渠道的威胁,削减灌溉与防汛的矛盾。逐步完善配套工程措施,提高第二农场渠的输水能力和运行条件,使渠道的输水能力达到灌溉面积发展到60万亩需求。
2)节水灌溉措施。按照2009年自治区遥感测绘中心遥感面积,第二农场渠灌溉面积50.12万亩、耕地面积41.18万亩,其中水稻18.63万亩、小麦12.97万亩、玉米8.41万亩,水稻占耕地面积的45%,旱作物占耕地面积的52%,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过大,且三种作物灌溉高峰叠加,用水时段集中。消减高峰期集中用水矛盾,分散用水时段,降低渠道输水压力。2008年以来,在灌区下游以土地流转的形式,中粮公司租种农户耕地,集中7000亩土地种植小番茄,简泉农场引进国美国苜蓿新品种种植5500亩,节约了用水、降低成本,产出高,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初,由于气候异常造成灌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近10万亩,唐徕渠灌区夏秋灌引水量少引7000万方,灌区灌溉秩序井然,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要想解决二农场渠紧张的灌溉状况,只有通过加大对灌区各受益单位的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配以严格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供”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限制供水的手段,同时辅以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压缩水稻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适当增加玉米和其它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低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缓解该灌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3)实施井渠沟湖联合抗旱应急调度。2003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在银北等地区打了很多抗旱机井,而且在二农场渠的沿线有沙湖、镇朔湖和星海湖等众多湖泊,还有红旗沟、四二干沟和爱伊河等沟道,可以说具备了井渠沟湖洪联合调度的能力和条件。要积极发展发展纯井灌区、井渠结合灌区和沟渠结合灌区,在灌区不同的灌溉条件和地下水、沟水不同的水源条件下,在投入资金恢复改造机井和配套设施,扩大井灌区面积;合理布置新增机井位置,在支渠上游灌区打井抽取地下水,扩大井水与渠水结合灌溉面积。在用水集中时段充分发挥机井补充灌溉弥补渠道来水不足,消减灌溉矛盾。
4发展前景
第二农场渠灌域内的沙湖、星海湖、爱伊河构成银川、银北主要的水系,集旅游、景观、防洪排水为一体,河、湖相连,湖光山色、水鸟融融。沙湖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荣获国家5A级风景旅游景区,是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塞上明珠。星海湖的建设对城市防洪安全、补充城市地下水、缓解生态用水、和调节城市小气候等发挥巨大作用。沙湖、星海湖、爱伊河三位一体打造宁夏强势特色的旅游优势,是宁夏旅游产业的支柱。由此可见,二农场渠灌区发展潜力巨大,对推动和促进银川以北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