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动、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逐渐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学习。
一、利用有限空间,创设学习环境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因此,在活动室内设置了一些开放的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按意愿选择。例如:科学区内,为幼儿准备各种水彩颜料,让幼儿通过颜色的调配实验,探索颜色变化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手工区内,为幼儿提供各种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语言区内,幼儿相互合作开展木偶故事表演,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特点;建筑区内,幼儿通过自己搭、插积木来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在设置这些环境时,还要注意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有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获得发展。
另外,在活动室外的地面、操场、走道上绘一些几何图形、字母、数字等,悬挂一些既有教育性又有装饰性的物品,供幼儿跳跃、平衡练习,随时地给幼儿提供信息的刺激,使幼儿主动地获得动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环境创设中,我除了注意活动室的布置要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之外,更注重引导幼儿自觉参与环境的布置。例如:美工区的布置,首先,我组织幼儿共同协商、计划,确定位置,然后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美工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做环境的主人。正如《纲要》所说:“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二、角色正确定位,争做幼儿伙伴
《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游离于幼儿主动活动之外,而是多样性的参与,做幼儿的学习伙伴。当幼儿碰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去克服;当幼儿成功以后和他们共同分享喜悦。例如:小班添画:“熊猫吹泡泡”的活动中,我首先为每位幼儿提供一套“吹泡泡”的玩具,我扮熊猫妈妈,熊猫妈妈和熊猫孩子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小朋友看到一串串五彩的泡泡飞向天空,高兴极了。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活动室,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张印有熊猫正面吹泡泡的画纸和水彩笔。我说:“孩子们,你们的小熊猫也在吹泡泡,可它吹得太少了,让我们一起帮帮它吹出更多的泡泡,好吗?小朋友们立刻拿起画笔,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跃然纸上,教室里充满轻松、愉快的欢乐气氛。可见,只有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幼儿积极互动,耐心倾听幼儿和想法与感受,与幼儿共同游戏、探索、操作,才能点燃幼儿的学习火花,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运用现代媒体,开展情境教学
《纲要》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知识除了靠自己的思索去获取外,更多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模式解放出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幼儿提供声情并茂的感情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例如:诗歌《魔术师》中,“红的会变太阳”,我让太阳从地平线上随着愉悦的音乐声冉冉升起;“黄的会变小鸡”,我让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鸡叽叽喳喳地啄米吃;“蓝的会变云朵”,我让云朵伴着悠扬的音乐声在空中飘荡;“紫的会变老鼠”,我让老鼠“嗒嗒嗒……”地四处乱窜;“绿的会变草地”,我让小草们由翠绿到深绿茁壮成长。在这里充分形象具体地表达了传统教学中图片难以表达的“变”这一过程。在理解词语“亲亲热热”时,除了向幼儿展示一幅各族小朋友手拉手亲亲热热在一起的画面,教师只要点一下画面,变幻的蜡笔就会整齐地回到盒子房里,头靠头,脚靠脚,亲亲热热地靠在一起,使幼儿一看就深切理解了“亲亲热热”这一词语,而不需要教师再三解释。如果儿歌中的某一句,某一段落,幼儿还没理解,教师还可以反复操作,加深幼儿理解。这些展示的画面具有了动态效果,从而强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一看就能记住儿歌内容。一下子,全班幼儿学会了朗诵这首儿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最后,在课题的难点仿编儿歌处,开始我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自己想象各种颜色变化出的物体,然后再显示幼儿想出的各种颜色的物体,并让幼儿从每种自由搭配的方式信息量大,为幼儿仿编提供了可能性,幼儿练习机会多,使每个幼儿都得到了锻炼机会。这样,大部分幼儿能成功地突破仿编儿歌这一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的声、情、意、色直接作用于幼儿视听器官,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注重学习过程,鼓励创造能力
《纲要》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应给以尊重和保护。例如:科学活动“玩水”中,我一边示范把水从容器里倒入盆里,一边对幼儿说:“我在倒水时,你们听到水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后,接着说:“现在你们也去试一试,看谁能动脑筋,把不同容器里的水倒入盆里,水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孩子们兴趣盎然,玩水时神情专注。不一会儿,就说出水流动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我对孩子们大胆尝试与探索的精神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情绪振奋。接着,又提出第二个尝试目标,孩子们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悦,对第二次的尝试学习,精神更加振奋,由喜欢尝试发展到主动尝试。其间,我有目的地进行个别辅导,尽力使所有的孩子都尝试成功。这样,不同水平的孩子面对老师设计的不同层次的尝试目标,必然潜心投入,并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总之,只有充分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利用有限空间,创设学习环境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因此,在活动室内设置了一些开放的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按意愿选择。例如:科学区内,为幼儿准备各种水彩颜料,让幼儿通过颜色的调配实验,探索颜色变化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手工区内,为幼儿提供各种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语言区内,幼儿相互合作开展木偶故事表演,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特点;建筑区内,幼儿通过自己搭、插积木来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在设置这些环境时,还要注意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有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获得发展。
另外,在活动室外的地面、操场、走道上绘一些几何图形、字母、数字等,悬挂一些既有教育性又有装饰性的物品,供幼儿跳跃、平衡练习,随时地给幼儿提供信息的刺激,使幼儿主动地获得动作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环境创设中,我除了注意活动室的布置要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之外,更注重引导幼儿自觉参与环境的布置。例如:美工区的布置,首先,我组织幼儿共同协商、计划,确定位置,然后让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美工作品布置上去,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做环境的主人。正如《纲要》所说:“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二、角色正确定位,争做幼儿伙伴
《纲要》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是游离于幼儿主动活动之外,而是多样性的参与,做幼儿的学习伙伴。当幼儿碰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去克服;当幼儿成功以后和他们共同分享喜悦。例如:小班添画:“熊猫吹泡泡”的活动中,我首先为每位幼儿提供一套“吹泡泡”的玩具,我扮熊猫妈妈,熊猫妈妈和熊猫孩子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小朋友看到一串串五彩的泡泡飞向天空,高兴极了。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活动室,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张印有熊猫正面吹泡泡的画纸和水彩笔。我说:“孩子们,你们的小熊猫也在吹泡泡,可它吹得太少了,让我们一起帮帮它吹出更多的泡泡,好吗?小朋友们立刻拿起画笔,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跃然纸上,教室里充满轻松、愉快的欢乐气氛。可见,只有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幼儿积极互动,耐心倾听幼儿和想法与感受,与幼儿共同游戏、探索、操作,才能点燃幼儿的学习火花,提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运用现代媒体,开展情境教学
《纲要》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知识除了靠自己的思索去获取外,更多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从旧的教学模式解放出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幼儿提供声情并茂的感情材料,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例如:诗歌《魔术师》中,“红的会变太阳”,我让太阳从地平线上随着愉悦的音乐声冉冉升起;“黄的会变小鸡”,我让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小鸡叽叽喳喳地啄米吃;“蓝的会变云朵”,我让云朵伴着悠扬的音乐声在空中飘荡;“紫的会变老鼠”,我让老鼠“嗒嗒嗒……”地四处乱窜;“绿的会变草地”,我让小草们由翠绿到深绿茁壮成长。在这里充分形象具体地表达了传统教学中图片难以表达的“变”这一过程。在理解词语“亲亲热热”时,除了向幼儿展示一幅各族小朋友手拉手亲亲热热在一起的画面,教师只要点一下画面,变幻的蜡笔就会整齐地回到盒子房里,头靠头,脚靠脚,亲亲热热地靠在一起,使幼儿一看就深切理解了“亲亲热热”这一词语,而不需要教师再三解释。如果儿歌中的某一句,某一段落,幼儿还没理解,教师还可以反复操作,加深幼儿理解。这些展示的画面具有了动态效果,从而强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一看就能记住儿歌内容。一下子,全班幼儿学会了朗诵这首儿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最后,在课题的难点仿编儿歌处,开始我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自己想象各种颜色变化出的物体,然后再显示幼儿想出的各种颜色的物体,并让幼儿从每种自由搭配的方式信息量大,为幼儿仿编提供了可能性,幼儿练习机会多,使每个幼儿都得到了锻炼机会。这样,大部分幼儿能成功地突破仿编儿歌这一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学内容的声、情、意、色直接作用于幼儿视听器官,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注重学习过程,鼓励创造能力
《纲要》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应给以尊重和保护。例如:科学活动“玩水”中,我一边示范把水从容器里倒入盆里,一边对幼儿说:“我在倒水时,你们听到水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回答后,接着说:“现在你们也去试一试,看谁能动脑筋,把不同容器里的水倒入盆里,水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孩子们兴趣盎然,玩水时神情专注。不一会儿,就说出水流动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我对孩子们大胆尝试与探索的精神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情绪振奋。接着,又提出第二个尝试目标,孩子们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悦,对第二次的尝试学习,精神更加振奋,由喜欢尝试发展到主动尝试。其间,我有目的地进行个别辅导,尽力使所有的孩子都尝试成功。这样,不同水平的孩子面对老师设计的不同层次的尝试目标,必然潜心投入,并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总之,只有充分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