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问题与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本培训是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中小学校本培训现状及存在的培训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动力缺乏以及校本培训课程零碎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如利用多方资源,建立优质师资队伍;合理调整资金分配,确保适量经费支持;了解培训需求,强化校本培训认知;基于可持续发展,建设体系化校本培训;选择合适内容,实施多样化培训等。
   [关键词] 校本培训;存在问题;管理策略
  中小学校本培训在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下,按照有关的校本培训管理办法有序开展,校本培训目标要具体化、培训内容要实用化,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其逐步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城鄉之间、学校之间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各学校所拥有的培训资源和需求各不相同,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校本培训的效果参差不齐。本文以广州市中小学校本培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个案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现状、存在问题,着力研究中小学校本培训管理策略,促进校本培训有效开展。
  一、中小学校本培训现状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编问卷对区域部分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教龄、职称、学历)和授课教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目的、培训评价等各方面现状,了解校本培训需求、问题和建议等,为制定校本培训的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一)培训意愿
  由于校本培训具有较好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欢迎,经统计,96.04%教师愿意参加校本培训。
  (二)培训目的
  开展校本培训的目的90.74%学校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参加培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占90.5%,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占89.31%,了解最新教育动态信息的占85.04%。
  (三)培训实效
  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方面,时效性较强的占45.61%,很强的占38.24%;参加校本培训后达到了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的占84.56%,更新教育观念的占79.1%,教育教学能力有所提高的占77.91%,增强了教研能力的占69.6%。
  (四)培训师资
  担任校本培训的授课教师主要是本校校级干部及管理人员的占71.97%,本校优秀教师占74.35%;教师最喜欢的授课教师排名前三位中,校外一线优秀专家占67.7%,本校优秀教师占52.02%,省市区教研员占47.27%。
  (五)培训内容
  教师曾参加过课堂观摩培训的占79.33%、教学方法培训的占76.01%、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占75.3%;喜欢培训内容有课堂观摩培训的占75.53%、教学方法培训的占65.56%、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占55.58%。
  (六)培训形式
  学校组织校本培训具体形式中,专题讲座占79.57%、名师展示课占64.61%、外出观摩交流学习占59.38%;喜欢校本培训形式中,名师展示课占67.22%,外出观摩交流学习占65.32%,专题讲座占55.34%。
  (七)校本评价
  学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的评价主要有培训作业质量占68.88%,出勤率占66.98%,承担公开课或讲座占60.57%等方式;教师认为最能反映校本培训的学习效果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占52.73%,承担公开课或讲座占49.41%,培训作业质量占45.37%等评价方式。
  二、中小学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师资素质不高
  调查研究发现,承担校本培训的授课教师有70%以上是本校优秀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但教师最喜欢的授课教师是校外一线优秀专家,其次才是本校优秀教师和省市区教研员。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缺乏优秀的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限,学校没有卓越领军人物,难以实施高质量的校本培训,做不到“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导致城乡学校之间的校本培训效果有较大差距。
  (二)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在广州市白云区,学校中女教师达到八成以上,个别学校甚至九成多,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实,学校教师人手不足现状尤为突出,为确保学校正常运作,学校用有限的办公经费用聘请顶岗教师,分配到校本培训上的经费少之又少,甚至没有。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无法将区外优秀教师和高校专家“请进来”,无法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无法购买培训资料,无法更新培训设施设备,严重影响了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三)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动力缺乏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是教师主体性的自由自觉的专业性发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参与培训是迫于学校的强制性要求或上级政策安排,不是处于自我发展需要,没有积极投入培训活动中而是应付式参与。二是教师工作繁杂,工学矛盾不断加大,导致教师对参加培训产生抗拒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被动和疏离的状态,也使他们的自我专业发展缺乏动力。
  (四)校本培训课程零碎化
  校本培训是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设计的,但大部分学校培训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上的问题,存在着部分管理者想培训什么内容就培训什么内容,流行培训什么内容就培训什么内容的随意性,没有做到真正的校本培训课程体系化,没有培训课程的理论指导思想,缺乏做到“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培训成为一种单纯的行政行为或短期行为。
  三、中小学校本培训应采取的管理策略
  (一)利用多方资源,建立优质师资队伍
  校本培训师资队伍可以不以传统的高校专家或一线优秀教师为主,可以广泛选择不同领域的师资,扩大师资队伍选择面。校本培训有专项经费的可以邀请高校专家、区外优秀教师、省市教研员到校授课指导;校本培训经费紧缺的可以由本区优秀教师、优秀家长、社区志愿者、区教研员、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担任指导教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教育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学校按照培训需要选择适合的网络教育课程资源供教师学习。为建立优质师资队伍,学校除了“内挖”学校资源,更应该“外引”网络资源、专家资源、社区资源,多方资源整合更有利于校本培训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   (二)合理调整资金分配,确保适量经费支持
  校本培训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专项经费保障为支撑,否则校本培训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学校在每学期的公用经费中合理分配各项开支,尽量投入适量校本培训专项经费。为了使有限经费充分发挥效能,学校要严格明确经费的投入产出目标,通过培训评估来检验培训效果,决定进一步的经费投入,提高培训经费使用率。各中小学校长要以负责人身份加强对校本培训经费使用的管理,做到经费使用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了解培训需求,强化校本培训认知
  为确保培训效果更大化,可以在校本培训设计初期做好教师培训需求调研,通过访谈或者问卷调查方式,征询教师对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授课教师等培训组织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管理者根据调研结果,科学分析教师培训需求,设计符合学校和教师发展目标的校本培训方案。同时,学校利用不同途径方式,广泛宣传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使教师能自觉主动投入校本培训活动中,激发教师自我学习需求,强化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动力。
  (四)基于可持续发展,建设体系化校本培训
  學校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出发,制定短期和长期培训计划。要建设体系化校本培训课程,一是短期培训计划要务实、精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短期校本培训要充分考虑每个阶段培训需要和目标略有不同;二是长远培训计划要清晰、全面。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学校文化,长期校本培训以系统连贯的思维来制定,确保培训内容呈现整体性;三是将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短期培训要围绕长期计划来开展,保证校本培训的过程性和连接性。
  (五)选择合适内容,实施多样化培训
  校外培训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而校本培训更关注实践性知识和在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教师参加培训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校本培训要从教师需求、实践中寻找筛选内容。要追求良好培训效果,选择丰富合适的培训内容是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是载体,让形式服务于内容。学校组织管理者应根据培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断优化校本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赫国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创新思路[J].中国教师,2017(1):70-73.
  [2]刘敏,杨雪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问题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20(1):51-53.
  (责任编辑:姜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包含诸多内容,班主任需要有整合渗透的主观意识,抓住德育管理机会,对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思想历练的机会。渗透理念、规范行为、组织活动、对接教学、延伸实践,班主任要从不同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下,积极推动班级德育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德育管理;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
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五育并举”早已被提上教育日程,但是在教育中“五育并举”并不是简单地将德智体美劳进行拼凑,而是要将五育融合成育人的整合体。育人在育德,德育处于五育之首,更不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孤立存在,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领域,教育人应注重提高德育的实效以促进五育融合。  一、教师拥有鲜明正确的德育理念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末之有也。”一个
在21世纪北极题材纪录片的生态主义叙事中,“人类世”概念成为构建北极现代性的关键因素.人类世框架下的北极纪录片为人们再现了一个浸透现代性和全球化特征的北极,而非世界
对于移动互联时代传统文化如何通过电视荧屏与年轻观众产生更亲切自然的互动,《遇见天坛》探索了一条创新路径,即设置沉浸式日常化场景,运用适应多屏共生环境的叙事策略,使传
[摘 要]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课程改革的深入认知和了解,促进小学数学作业革新和优化。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改革原则和改革策略,期望可以通过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为学生减负,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作业;改革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后,很多教师开始为学生精心挑选相关题型,并不断减少数学作业数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