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土古玉沉寂十年重获新生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在乌鲁木齐展会上,哈密石友带的土古玉受到了疆外藏家的喜爱,呈现了销售良好的态势。随后,他们去北京、青岛、上海赶展,该石种也格外受青睐。在青岛,一刘姓石友摊前还出现了“围抢”的局面;更有北京的藏家在展会后专程赶到哈密拿货,批发了近百箱。有知情人透露:京、沪高端藏家很多人已经悄悄收集了几十块变化大、品相好的土古玉,并还在继续收购中。
  土古玉为岩浆岩类奇石,多为小块,大者不过20公分,造型变化丰富,多孔洞;色老成,以土黄,黄褐及赭红为主,表皮有天然包浆;质坚如玉,敲之声脆悦耳。形似太湖石,清奇、古拙,有古趣,有雅意。随着近来传统赏石风尚的悄然回归,土古玉在沿海城市日益受到青睐。
  其实,土古玉在发现之初并未被看重。哈密土古玉大约在20¨00年初被发现。记得当时我们在捡拾硅化木时,看到有足球场大小的一片黄色石头,光洁如洗,玲珑变化,但体量不大。当时哈密人玩石以大为主,看不上小的,所以土古玉很少有人问津。虽然不久市场上就有人摆摊叫卖,但行情不好,不被认可,这一石种基本上悄声匿迹下来。十几年间,风凌玉、泥石、东陵玉、蛋白石都成为名石种,而它一直没有火起来。这一时期土古玉一部分被石农以整件大批发往口内,沉淀于市场;一部分被当地石商出于资源囤积意识收购,却由于此石种一直沉寂,所以被遗忘在仓库角落。
  近两年哈密外出赶展的人多了,发现这种哈密人看不上眼的土古玉,在上海、苏杭、山东、北京、天津等有传统赏玩文化积淀的地区却很受“宠爱”。当地藏家认为土古玉孔洞四出,凹凸有致,颇有玲珑古趣,和太湖石很像,上海人还称为“旱太湖”,也有藏家亲切地称之为“迷你小太湖”。随着传统赏玩风尚渐兴,土古玉这一沉寂了十几年的“老”石种,在“老”观念的照耀下,犹如新生,正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目前土古玉的价格相对于哈密及全国其他石种来说仍处于低端价位。一般有品相者三百到四百元,品相好的,也就在一两千元左右,升值空间非常大。品相差者还可以做盆景,上海、苏杭、福建一带很多石友用土古玉做盆景,很是漂亮。现在产地能捡到的土古玉已经不多,下戈壁一周也不过能捡回三四鸭梨箱。更有人在市场上悄悄收购,现在哈密市面上,基本上是有多少收多少。不过,目前本地人对土古玉的认知还不充分,所以在本地石友家中和外出赶展的哈密石友的摊前,仍可捡漏。
  传统赏玩的悄然回归,不仅为一些不受欢迎的石种“正名”,还可以使某一石种中备受冷落的一些石头重登大雅之堂。多元的赏石风尚将为石资源紧张的今日石市发掘出更多的可用资源,发现更多的好石头。在多年重质色、重“宝气”“富贵”的赏石风气之后,追求韵味的传统赏石趣味,当是石界具有恒久生命力且能走得更久远的理念。
其他文献
9月26日,首届中国新疆观赏石博览会暨阿勒泰额河奇石彩玉节在阿勒泰市民族文化中心广场隆重开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专家学者应邀参会。此次盛会是阿勒泰地区历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力最广的观赏石展销盛会,石博会共设置六大展区850余个摊位,展示观赏石15万余块、高档精品观赏石600件、玉石加工品2万余件……  媒体聚焦彩玉节  国内外30余家大型媒体的50多名新闻工作者参与盛会。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张甬,2004年从江南嵊州来到边陲瑞丽,第一次看见满城珠宝,自此踏上了玉石大道。在玉石前线有所见有所闻,记录的玉石故事散见于《中华奇石》、《宝藏》等杂志。  构建着自己小而美的珠宝商店,在简单的生活中学会了赏玉的快乐。  曼德勒囧途  从云南瑞丽口岸出境,一路颠簸。王冠龙去过曼德勒,这次他有思想准备,同行说了,今年去缅甸进翡翠难,不仅价高而且货少。身边的导游也在嘀咕,这半年到曼德勒看翡翠的人特别多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刊讯】(记者张鑫杨兰)2011年9月17日上午,首届中国·银川观菊赏石艺术节暨第二届花艺大赛隆重开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启智,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乌干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领导崔波、郝林海、屈冬玉、孙荣山、王儒贵、马凯、代荣民、刘国强,《中华奇石》杂志主编陈西,宁夏军区原司令员陈二曦,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
期刊
【本刊讯】(记者 严丽娟)《中华奇石》杂志即将走过第五个年头,它承载着无数关心、期许与赞誉,而有幸参与制作的我们,也因此收获了一份人生可贵的财富——石友与读者。金秋之际,借银川观菊赏石艺术节的东风,《中华奇石》邀请来自甘肃、广东、广西、湖北、陕西、内蒙、云南、四川等省市自治区的三十多位石友、读者以及《中华奇石》通联站站长,新朋老友欢聚一堂,共叙情谊。  联谊会由《中华奇石》杂志编辑部主任吴蕊贤主持
期刊
一、前言  中国雅石界传统的赏石理念推崇“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与丑石观,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米芾玩赏灵璧石时提出的赏石理念,对两岸的赏石、藏石、论石理念影响颇深。笔者特地到徐州奇石市场探访这段珍贵历史典故的由来,并揭开灵璧石的魅力之谜。  二、灵璧石的由来  灵璧石又称“八音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磬石山一带而得名。根据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记载:“宿州灵璧县地名磬石山,石产土中,采取岁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