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阿玛利亚·乌尔曼的艺术家身份颇受大众争议,有人认为她是一个网红,是艺术界的局外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她是至今唯一一个以社交媒体作品进入世界顶级美术馆展览的艺术家。本文通过分析阿玛利亚·乌尔曼的艺术作品,从中寻找出其艺术内涵;再结合其历史背景和乌尔曼的个人经历,总结出她的艺术风格并剖析其中的核心内容所表达的内涵;最后通过其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思想总结出乌尔曼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艺术家;行为艺术;图像;艺术特点
自2014年凭借《卓越与完美》一举成名后,乌尔曼就一直处于各种争议的旋涡之中。有人批评她是网红,不是艺术家,有人指责她选择以社交媒体进行创作是一种想要成名的策略和自我炒作。当然,有人觉得她这是在勇敢大胆地创新,也有人把她与艺术史上著名的先锋女性艺术家并列讨论。
1 阿玛利亚·乌尔曼的个人经历与影响
乌尔曼1989年出生于阿根廷,1岁时随父母移民西班牙,从婴儿时期开始,乌尔曼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移民,“一直以来,无论我到哪里,我都觉得我是一个外来者,所以我始终都从外部思考事物。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体验这些不同的文化,这为我的创作实践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乌尔曼在西班牙北部的Asturias成长到18岁,这段时光给了乌尔曼最早亦是最重要的艺术启蒙。乌尔曼10岁时偶然读到关于达达主义的书,乌尔曼坦言:“这是对我最大的影响之一,虽然我当时还是个小孩,并不能懂太多,但达达主义给了我最早的启发和很深的影响。”
2007年,乌尔曼前往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学习互联网艺术。在伦敦生活的日子与在西班牙一样,令乌尔曼体会到一种作为异乡人的疏离感。2014年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乌尔曼之后的生活轨迹。当时乌尔曼乘坐大巴从纽约去芝加哥参加她策划的一个展览,途中发生严重车祸,有的同车人当场死亡,而乌尔曼则被直升机送去医院抢救。“这次车祸非常严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乌尔曼的腿中被放置了一块金属板,阴天下雨就会很疼。由于身体原因,乌尔曼决定从伦敦搬到阳光充足、天气干燥的洛杉矶。
2 完美与卓越
2.1 作品完美与卓越的风格和内容
Instagram在2010年诞生后迅速成为最红的社交媒体,2012年,断网6年的乌尔曼带着创作《卓越与完美》的想法重回互联网。“网络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我带着怀疑回来了,我想知道现在这些社交媒体是如何运转的,所以我创作了《卓越与完美》。”
《卓越与完美》让当时25岁的乌尔曼一夜爆红,26岁她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的年轻人”榜单,并被国际知名策展人、伦敦蛇形画廊联合总监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发掘。她27岁时参加泰特现代美术馆展览,也是第一位进入世界顶级艺术机构的社交媒体艺术家。
一直以来,阶级、身份与性别歧视是乌尔曼关注的核心。谈到《卓越与完美》的灵感来源,乌尔曼直言:“在线上有很多妓女和‘糖宝’,经常发布大量鞋子、包包等图片来打造她们的线上形象。这些女性假装她们的生活比实际的要优越,她们一般喜欢去有宽大镜子、优美背景的豪华酒店进行拍摄。”使用社交媒体作为雕刻生活方式的工具让她觉得非常有趣,她的灵感也来源于此,尤其是当这些与阶级有关。
2014年4月,乌尔曼在Instagram发布了一张照片,从此拉开了她的在线行为表演作品。这是一场按照剧本精心设计的展示。四个多月时间里,乌尔曼的Instagram账号共发布175张照片,包括名牌服饰、精致早餐、美元钞票、隆胸手术、吸毒、住院、瑜伽锻炼……在线上她成功扮演了来自乡村的“可爱女孩”(Cute Girl)、沉沦于大都市物质与金钱享受的“糖宝”(Sugar Baby)以及最终回归自然的“生活女神”(Life Goddess)3个不同阶段的女孩(如图1所示)。
“社交媒体是一种看与被看的经济,《卓越与完美》是艺术家富有勇气、具有挑战性的一次大胆尝试”,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张宇凌这样评价《卓越与完美》。一方面,《卓越与完美》通过对大众意识中典型角色的扮演,揭露了在后网络时代,人们在网络与现实、职业生活与私生活中的矛盾与反差。另一方面,在不同国家游历的经历也让乌尔曼深刻感受到在不同文化中存在的对父权、对女性看法的巨大差异。《卓越与完美》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女性身份”的个人观点:“这并非一件讽刺作品,我想要证明女性气质并不是生物特征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构造的结果。”
2.2 《完美与卓越》的内涵
2014年9月,当乌尔曼最终宣布“我是一名艺术系的学生,整个事件只是我的一件行为艺术作品”时,粉丝们愤怒了。面对各种质疑与抨击,乌尔曼说:“这是某种幻想破灭的愤怒。我觉得女性最容易理解我此件作品的用意,她们经常在线上表演,因而明白我这个玩笑;而男性则比较难以理解这件作品,因为他们太过于想当然。”在社交网络上,人人都是演员。如果你只看到你想看到的,并沉迷于其中,你会非常容易被骗。4个月,175张图片,3种角色转换。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家,阿玛莉亚通过精心策划的剧本虚构了一个丰满的人物,骗过了无数人,让他们为一个不存在的人疯狂、痛苦和欢喜。“一切都是按照剧本走的,我在演戏,那不是真实的我。”
25岁的乌尔曼通过这部作品一夜爆红。关于这部作品的創作动机,她说:“人的形象是多面的,在一个人的各种形象中,有完全真实的,也有完全编造的,同时还有半真半假的。一个完整的人就是由许多这样的面构成的,只看一个人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你只会得到偏颇的结论。”她为作品取名《足赤之金,完美之人》(Excellences and Perfections)。意在告诉大家,你所看到的完美,永远只是一个人的一面。如果你只看到一个人的这一面,必定会被欺骗。而她,完美地验证了这个结论。
3 《优越》
紧随其后,2015年底,乌尔曼在她位于洛杉矶闹市的办公室中开始创作《优越》。乌尔曼在作品中扮演了一名普通白领工作者——她自己的卡通版,她用幽默的超现实手法,强调了女性特别是孕妇作为社会劳动力角色的生理和心理情境:或是头脑与身体分离,或是在琐碎细节中成为“千手观音”,或是将验孕棒指向办公室窗外的蓝天白云(如图2所示)。
作品《优越》的表达:同样是虚构性表演,但《优越》与《卓越与完美》非常不同。在《优越》中,无论是艺术家极度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还是一系列道具的使用,比如云朵、怀孕、办公室中的鸽子等,都能让观者很容易识别出一切都是表演,而不是像《卓越与完美》那样把表演隐藏起来。对于乌尔曼来说,《卓越与完美》与《优越》两者缺一不可,无法单独成立,两者就好像“阴与阳一样互补”。如果说在《卓越与完美》中,艺术家是在扮演别人,那么在《优越》中,艺术家则是在扮演卡通版的真实的自己,在扮演一个“滑稽、讽刺、极度夸张版本”的乌尔曼。作品创作同期正值美国新任总统大选,《优越》不仅传递出艺术家对于美国白人办公室文化的思考,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于未知的强烈焦虑与不安。
4 结语
在创作上,乌尔曼的工作方式好像一个圆,她会从一个点出发,之后再不断回到那个点,再次出发。关于她的创作形式,“行为表演是树根,摄影、文字、装置、雕塑、影像等其他元素是枝干和树叶”。在直播与网络狂热的时代,什么是真实的?作为一个游牧世界的局外人,乌尔曼带着冷静与好奇,通过艺术去面对她未知的事物。对她而言,无论何时何地,“能够保持自己的步伐和拥有孤独的时刻”是最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艺术家;行为艺术;图像;艺术特点
自2014年凭借《卓越与完美》一举成名后,乌尔曼就一直处于各种争议的旋涡之中。有人批评她是网红,不是艺术家,有人指责她选择以社交媒体进行创作是一种想要成名的策略和自我炒作。当然,有人觉得她这是在勇敢大胆地创新,也有人把她与艺术史上著名的先锋女性艺术家并列讨论。
1 阿玛利亚·乌尔曼的个人经历与影响
乌尔曼1989年出生于阿根廷,1岁时随父母移民西班牙,从婴儿时期开始,乌尔曼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移民,“一直以来,无论我到哪里,我都觉得我是一个外来者,所以我始终都从外部思考事物。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体验这些不同的文化,这为我的创作实践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乌尔曼在西班牙北部的Asturias成长到18岁,这段时光给了乌尔曼最早亦是最重要的艺术启蒙。乌尔曼10岁时偶然读到关于达达主义的书,乌尔曼坦言:“这是对我最大的影响之一,虽然我当时还是个小孩,并不能懂太多,但达达主义给了我最早的启发和很深的影响。”
2007年,乌尔曼前往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学习互联网艺术。在伦敦生活的日子与在西班牙一样,令乌尔曼体会到一种作为异乡人的疏离感。2014年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乌尔曼之后的生活轨迹。当时乌尔曼乘坐大巴从纽约去芝加哥参加她策划的一个展览,途中发生严重车祸,有的同车人当场死亡,而乌尔曼则被直升机送去医院抢救。“这次车祸非常严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乌尔曼的腿中被放置了一块金属板,阴天下雨就会很疼。由于身体原因,乌尔曼决定从伦敦搬到阳光充足、天气干燥的洛杉矶。
2 完美与卓越
2.1 作品完美与卓越的风格和内容
Instagram在2010年诞生后迅速成为最红的社交媒体,2012年,断网6年的乌尔曼带着创作《卓越与完美》的想法重回互联网。“网络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我带着怀疑回来了,我想知道现在这些社交媒体是如何运转的,所以我创作了《卓越与完美》。”
《卓越与完美》让当时25岁的乌尔曼一夜爆红,26岁她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的年轻人”榜单,并被国际知名策展人、伦敦蛇形画廊联合总监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发掘。她27岁时参加泰特现代美术馆展览,也是第一位进入世界顶级艺术机构的社交媒体艺术家。
一直以来,阶级、身份与性别歧视是乌尔曼关注的核心。谈到《卓越与完美》的灵感来源,乌尔曼直言:“在线上有很多妓女和‘糖宝’,经常发布大量鞋子、包包等图片来打造她们的线上形象。这些女性假装她们的生活比实际的要优越,她们一般喜欢去有宽大镜子、优美背景的豪华酒店进行拍摄。”使用社交媒体作为雕刻生活方式的工具让她觉得非常有趣,她的灵感也来源于此,尤其是当这些与阶级有关。
2014年4月,乌尔曼在Instagram发布了一张照片,从此拉开了她的在线行为表演作品。这是一场按照剧本精心设计的展示。四个多月时间里,乌尔曼的Instagram账号共发布175张照片,包括名牌服饰、精致早餐、美元钞票、隆胸手术、吸毒、住院、瑜伽锻炼……在线上她成功扮演了来自乡村的“可爱女孩”(Cute Girl)、沉沦于大都市物质与金钱享受的“糖宝”(Sugar Baby)以及最终回归自然的“生活女神”(Life Goddess)3个不同阶段的女孩(如图1所示)。
“社交媒体是一种看与被看的经济,《卓越与完美》是艺术家富有勇气、具有挑战性的一次大胆尝试”,金杜艺术中心总监张宇凌这样评价《卓越与完美》。一方面,《卓越与完美》通过对大众意识中典型角色的扮演,揭露了在后网络时代,人们在网络与现实、职业生活与私生活中的矛盾与反差。另一方面,在不同国家游历的经历也让乌尔曼深刻感受到在不同文化中存在的对父权、对女性看法的巨大差异。《卓越与完美》表达了艺术家对于“女性身份”的个人观点:“这并非一件讽刺作品,我想要证明女性气质并不是生物特征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构造的结果。”
2.2 《完美与卓越》的内涵
2014年9月,当乌尔曼最终宣布“我是一名艺术系的学生,整个事件只是我的一件行为艺术作品”时,粉丝们愤怒了。面对各种质疑与抨击,乌尔曼说:“这是某种幻想破灭的愤怒。我觉得女性最容易理解我此件作品的用意,她们经常在线上表演,因而明白我这个玩笑;而男性则比较难以理解这件作品,因为他们太过于想当然。”在社交网络上,人人都是演员。如果你只看到你想看到的,并沉迷于其中,你会非常容易被骗。4个月,175张图片,3种角色转换。作为一个行为艺术家,阿玛莉亚通过精心策划的剧本虚构了一个丰满的人物,骗过了无数人,让他们为一个不存在的人疯狂、痛苦和欢喜。“一切都是按照剧本走的,我在演戏,那不是真实的我。”
25岁的乌尔曼通过这部作品一夜爆红。关于这部作品的創作动机,她说:“人的形象是多面的,在一个人的各种形象中,有完全真实的,也有完全编造的,同时还有半真半假的。一个完整的人就是由许多这样的面构成的,只看一个人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你只会得到偏颇的结论。”她为作品取名《足赤之金,完美之人》(Excellences and Perfections)。意在告诉大家,你所看到的完美,永远只是一个人的一面。如果你只看到一个人的这一面,必定会被欺骗。而她,完美地验证了这个结论。
3 《优越》
紧随其后,2015年底,乌尔曼在她位于洛杉矶闹市的办公室中开始创作《优越》。乌尔曼在作品中扮演了一名普通白领工作者——她自己的卡通版,她用幽默的超现实手法,强调了女性特别是孕妇作为社会劳动力角色的生理和心理情境:或是头脑与身体分离,或是在琐碎细节中成为“千手观音”,或是将验孕棒指向办公室窗外的蓝天白云(如图2所示)。
作品《优越》的表达:同样是虚构性表演,但《优越》与《卓越与完美》非常不同。在《优越》中,无论是艺术家极度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还是一系列道具的使用,比如云朵、怀孕、办公室中的鸽子等,都能让观者很容易识别出一切都是表演,而不是像《卓越与完美》那样把表演隐藏起来。对于乌尔曼来说,《卓越与完美》与《优越》两者缺一不可,无法单独成立,两者就好像“阴与阳一样互补”。如果说在《卓越与完美》中,艺术家是在扮演别人,那么在《优越》中,艺术家则是在扮演卡通版的真实的自己,在扮演一个“滑稽、讽刺、极度夸张版本”的乌尔曼。作品创作同期正值美国新任总统大选,《优越》不仅传递出艺术家对于美国白人办公室文化的思考,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于未知的强烈焦虑与不安。
4 结语
在创作上,乌尔曼的工作方式好像一个圆,她会从一个点出发,之后再不断回到那个点,再次出发。关于她的创作形式,“行为表演是树根,摄影、文字、装置、雕塑、影像等其他元素是枝干和树叶”。在直播与网络狂热的时代,什么是真实的?作为一个游牧世界的局外人,乌尔曼带着冷静与好奇,通过艺术去面对她未知的事物。对她而言,无论何时何地,“能够保持自己的步伐和拥有孤独的时刻”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