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天士力集团前身一个部队制药企业,1998年转制,2002年上市,至今不过十年,已发展成总资产超过6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中药企业中,天士力是不太“安分”的一员。他们把药卖到了11个国家,在8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他们把“复方丹参滴丸”弄到美国FDA,在FDA IND(研究性新药申请)挂上了号;天士力的掌门人闫希军一直高举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旗帜。可是将中药推向国际,这项任务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日前在天津采访了闫希军。
国际化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差距
记者(以下简称记):不同于别的产品,中药在国际市场上连“药”的身份都难以取得,天士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国际化?
闫希军(以下简称闫):从外部环境看,与刚创业时相比,现在同业竞争在加剧;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家在很多的领域、行业里的法规不断完善,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中国入世以后,我们跟全球企业在同一个大舞台上竞争,谁的产品先进,谁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谁的产品就能够在市场上立足。这样的大背景,迫使中国企业要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
从企业自身看,天士力正处于上台阶的时候,即从创业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认为,每个企业在跨越它第二个台阶的时候比第一个创业的台阶要难得多。一个企业从几个人、几百个人发展到几千人的大团队作战的时候,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如何保证一致的企业理念、统一而有力的执行力,是企业的一个大问题。
在企业升级的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国际化。国际化的第一步主要是找差距。中国医药业整体比较落后,虽然行业里也有强弱之别,但大家在同一个环境里,往往看不出自身的差距。我们往前走一步,到国际市场一看,差距就非常清晰了。找准差距,才能找准定位,寻求发展机会。
用国际标准来要求每个员工
记:如何在企业推进国际化的进程?
闫:差距找到以后,首先人要国际化。我们从今年开始加大推动国际化的步伐,而且要求“全员国际化”。刚提出“全员国际化”的理念时,大家都想不通,认为,国际化不是老总的事吗,国际化不是公司那几个人的事吗?错了。你想,我们从国外拿到定单谁来干?我们的员工。
从原料开始,如果我们的采购员有国际化的意识,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求符合标准的原料,没这个意识,差不多也就过去了。在生产过程,过去我们都是“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这就不符合国际化。再比如我们出口的包装箱。箱上子要贴一个单子,详细描述里面的东西,可是以前往往“详见内物”就完事了。仅这么一条就出不了海关。你看,这个链条上哪个员工能错开。过去,如果合同延误,会找很多理由,在国内大家好好说说能通融,国际市场谁接受这个?你跟我签了合约就是法律,没按合约行事,你就没有信誉,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全员要树立国际化的意识,每一个细节都要跟进。
我们一直不放松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我们要让员工认识到,他手里做的东西,国际化标准是什么,每个国家的标准是什么,人家为什么这么要求。我们不但要通过中国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还要通过欧盟的GMP标准,还要通过美国的GMP标准。
记:我体会,您说的国际化,更主要的目的是在打造企业自身的素质。
闫:企业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产品推销出去把钱赚回来。但对中国很多行业和企业来说,还不可能马上简单地赚钱。现在有些行业靠压价来争夺国际订单,可是,人家不光考虑价格,更看重你拿到定单后,如何用一条完整的无缝隙的保障体系来履行合约。我们只有一次一次地把我们中国人、把我们中国企业的信誉、中国产品的信誉建立起来,向人家证明我给你提供的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服务体系,一个保障体系,一个科学的、国际化的标准体系。只有这样,人家才敢跟你做生意。所以国际化不是搞哪个产品,而是企业在打造一个系统,这是个艰苦的过程。
天士力现在一年出口大体有1000多万美元。大家可能关注我们如何打开国际市场的通道,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的企业整体建设是否有国际化这个标准,是否有国际化的人才,全员性的意识转变了没有。我们的产品出去其内在和外表是否代表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代表我们企业的员工价值、代表我们企业的技术。如果这些做到了,我觉得,通路一旦打开了就是永久性的,否则如果这些根本的东西做不好,即使我们拿到了定单,也会搞砸的
国际化现代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宝库的现实途径
记:中药和西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国际化必然要按照人家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东西。业界有种观点,中药的标准是我们的,应该是别人来学我们,而不是拿西药的标准来诠释中药,所以,业界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问题存有争论,您怎么理解中药的继承和发展。
闫:中药是个伟大的宝库。老祖先过去是模糊概念,建立的是经验科学的体系,表述方法是古文。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个难题。天士力提出:要继承传统文化,创新现代文化。我们的创新过程就是换工具,就是利用了现代的科学体系、现代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科学标准,在实验室里把老祖先那种经验的感觉转换过来,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不变,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了,但是,这样把它变成了让现代人都能读懂的现代中医、现代中药,不仅我们的后代能懂它用他,也能让全世界懂它用它,这才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也是对我们祖先最大的尊重。
国际化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差距
记者(以下简称记):不同于别的产品,中药在国际市场上连“药”的身份都难以取得,天士力为什么还要推行国际化?
闫希军(以下简称闫):从外部环境看,与刚创业时相比,现在同业竞争在加剧;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家在很多的领域、行业里的法规不断完善,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中国入世以后,我们跟全球企业在同一个大舞台上竞争,谁的产品先进,谁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谁的产品就能够在市场上立足。这样的大背景,迫使中国企业要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
从企业自身看,天士力正处于上台阶的时候,即从创业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认为,每个企业在跨越它第二个台阶的时候比第一个创业的台阶要难得多。一个企业从几个人、几百个人发展到几千人的大团队作战的时候,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组织体系和治理结构,如何保证一致的企业理念、统一而有力的执行力,是企业的一个大问题。
在企业升级的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国际化。国际化的第一步主要是找差距。中国医药业整体比较落后,虽然行业里也有强弱之别,但大家在同一个环境里,往往看不出自身的差距。我们往前走一步,到国际市场一看,差距就非常清晰了。找准差距,才能找准定位,寻求发展机会。
用国际标准来要求每个员工
记:如何在企业推进国际化的进程?
闫:差距找到以后,首先人要国际化。我们从今年开始加大推动国际化的步伐,而且要求“全员国际化”。刚提出“全员国际化”的理念时,大家都想不通,认为,国际化不是老总的事吗,国际化不是公司那几个人的事吗?错了。你想,我们从国外拿到定单谁来干?我们的员工。
从原料开始,如果我们的采购员有国际化的意识,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求符合标准的原料,没这个意识,差不多也就过去了。在生产过程,过去我们都是“差不多就行了”的想法,这就不符合国际化。再比如我们出口的包装箱。箱上子要贴一个单子,详细描述里面的东西,可是以前往往“详见内物”就完事了。仅这么一条就出不了海关。你看,这个链条上哪个员工能错开。过去,如果合同延误,会找很多理由,在国内大家好好说说能通融,国际市场谁接受这个?你跟我签了合约就是法律,没按合约行事,你就没有信誉,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全员要树立国际化的意识,每一个细节都要跟进。
我们一直不放松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我们要让员工认识到,他手里做的东西,国际化标准是什么,每个国家的标准是什么,人家为什么这么要求。我们不但要通过中国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还要通过欧盟的GMP标准,还要通过美国的GMP标准。
记:我体会,您说的国际化,更主要的目的是在打造企业自身的素质。
闫:企业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产品推销出去把钱赚回来。但对中国很多行业和企业来说,还不可能马上简单地赚钱。现在有些行业靠压价来争夺国际订单,可是,人家不光考虑价格,更看重你拿到定单后,如何用一条完整的无缝隙的保障体系来履行合约。我们只有一次一次地把我们中国人、把我们中国企业的信誉、中国产品的信誉建立起来,向人家证明我给你提供的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服务体系,一个保障体系,一个科学的、国际化的标准体系。只有这样,人家才敢跟你做生意。所以国际化不是搞哪个产品,而是企业在打造一个系统,这是个艰苦的过程。
天士力现在一年出口大体有1000多万美元。大家可能关注我们如何打开国际市场的通道,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的企业整体建设是否有国际化这个标准,是否有国际化的人才,全员性的意识转变了没有。我们的产品出去其内在和外表是否代表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代表我们企业的员工价值、代表我们企业的技术。如果这些做到了,我觉得,通路一旦打开了就是永久性的,否则如果这些根本的东西做不好,即使我们拿到了定单,也会搞砸的
国际化现代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宝库的现实途径
记:中药和西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理论体系,国际化必然要按照人家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东西。业界有种观点,中药的标准是我们的,应该是别人来学我们,而不是拿西药的标准来诠释中药,所以,业界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问题存有争论,您怎么理解中药的继承和发展。
闫:中药是个伟大的宝库。老祖先过去是模糊概念,建立的是经验科学的体系,表述方法是古文。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是个难题。天士力提出:要继承传统文化,创新现代文化。我们的创新过程就是换工具,就是利用了现代的科学体系、现代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科学标准,在实验室里把老祖先那种经验的感觉转换过来,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不变,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了,但是,这样把它变成了让现代人都能读懂的现代中医、现代中药,不仅我们的后代能懂它用他,也能让全世界懂它用它,这才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也是对我们祖先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