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丰”紫砂壶是由豫丰陶器公司生产的,该公司由清末秀才吴启南于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吴启南是明正德时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嫡传后裔,精通壶艺,是紫砂巨子。其母也是做坯能手,又因家境殷实是地方绅士,因而既有能力又有条件创办“豫丰”陶器公司。吴颐山于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在未中进士前曾在金沙寺内读书,由书童供春陪伴。在读书闲暇时书童供春发现寺内老僧挑捡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抟泥为壶。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栗色暗之如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的茶壶,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被后人称谓紫砂壶鼻祖的供春壶。
豫丰陶器公司的建立,开创了宜兴紫砂由家庭作坊转向工厂化的先例,促进了紫砂壶业的发展。吴启南之子吴同构也是紫砂名手,承父业后,由于吴家生活优裕,疏于经营管理,豫丰陶器公司逐渐中落,“豫丰”壶退出市场,逐渐被“福康”壶代替。“豫丰”壶印款早期多为花边二龙戏珠,中间是满汉两种文字“豫丰”阳文方印,盖上钤葫芦形“豫丰”楷书阳文双印。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壶底印文中的满文去掉,仅仅保留汉文“豫丰”两字。
“福康”壶是由宜兴紫砂名门世家,当代壶艺大师徐汉棠、徐秀棠的祖父徐锦森创烧,其子徐祖纯也是紫砂高手,协助其父烧制“福康”壶并主管生产,弟徐祖安负责对外营销工作。福康陶器在上海、营口等城市均设有商店,专营自家生产的“福康”紫砂壶。“福康”壶的印款多种多样,底部有钤“福康陶器”楷书阳文方印的,也有钤军旗和财神图案的“营口福康”。而盖上既有钤双葫芦“福康”,也有钤双鱼形“福康”。
“豫丰”和“福康”壶的造型相同,均为传统的寿星壶,这种造型古朴大方又非常实用,是清末民国时较普及的紫砂壶型。寿星壶根据容量分为特、大、中、小四个等级,壶的颜色因所用泥料不同而相差极大。由朱泥制作的呈红色,由紫泥制作的呈栗紫色,用段(团)泥制作的呈米黄色。除以上三种基本颜色之外,在“豫丰”和“福康”寿星壶中还有一种黑颜色紫砂壶,这种黑颜色的壶看上去庄重温润,深受人们的喜爱,是用焐灰工艺烧成,这种工艺只能在老式龙窑中完成。随着制壶技术的提高,工艺的改进,燃料的变化,这种焐灰工艺已不再使用,因此这种黑颜色紫砂只会逐渐减少。“豫丰”和“福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均有加彩寿星壶问世,其中多以点彩法描绘,花鸟、瑞兽、戏剧故事纹饰较多。
下面分别介绍几把笔者收藏的寿星壶:
1、“豫丰”特号寿星壶(图1),壶高18.5厘米,宽23厘米,口径10厘米,容量3400毫升。用紫泥制作呈栗紫色,此壶所用泥料上乘,颗粒较大,砂质温润,包浆自然,壶体硕大厚重,传统软铜质提梁,使用时提携方便。壶底钤花边二龙戏珠,中间为满汉文“豫丰”楷书阳文方印,而盖上钤葫芦形“豫丰”双印。右提梁耳下方有“顾记”小印,这是制壶人的印记,显然这把特号壶是宜兴紫砂名门旺族顾氏家族前辈人的作品。
2、“豫丰”中号寿星壶(图2),壶高15.5厘米,宽21.5厘米,口径9厘米,容量2000毫升。此壶是由焐灰工艺烧成,呈漆黑色。这种黑色紫砂壶,经多年使用,包浆自然厚重,表面亮度如同墨玉般亮丽温润,更显得高贵稳重。此壶钤印虽然与图1不是同一印章,但也完全相同,右提梁耳下方有“金庭”小印,金庭为施金庭,清末民初时宜兴壶艺人,擅制寿星壶,当代壶艺家施小马的祖父。施金庭既为“豫丰”制壶,也为“福康”制壶。
3、“豫丰”大号加彩寿星壶(图3),壶高16厘米,宽23厘米,口径9.5厘米,容量2400毫升。用朱泥制作,砂质细腻,颜色艳丽,在紫砂界称此色为大红袍。壶腹用粉彩绘大朵的牡丹纹饰。牡丹为花中之王,代表富贵,历来深受文人雅士喜爱,是古代文人墨客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被誉为国花,自古就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此壶印款也是早期“豫丰”款的款式,右提梁耳下方有“金庭”小印,这也是施金庭的作品。
4、“福康”特号寿星壶(图4),壶高17.5厘米,宽24.5厘米,口径10厘米,容量3300毫升。用紫砂中的优质朱泥制作,呈红紫色,壶体较大,壶腹鼓圆饱满,包浆厚重自然,是“福康”素壶代表作之一。壶底钤花边,上方有“宜兴”二字,中间为“福康陶器”楷书阳文方印,壶盖上钤“福康”双葫芦形楷书阳文印,右提梁耳下方钤有“兆发”小印,兆发应是制作此壶的艺人。
5、“福康”中号加彩寿星壶(图5),壶高14.3厘米,宽19.5厘米,口径9厘米,容量1800毫升。用紫砂中段泥(或称本山绿泥)制成,本色为米黄色。用蓝彩点绘人物图案,肩部绘一周深蓝色的如意纹。主题画面是一位正在读书的少年,书案上放置有书籍和茶具,少年正注视着左侧一对蝙蝠,取“蝠”字谐音“福”,寓意只有好好读书,才能福在眼前。此壶底印、盖印及耳下小印与图4完全一致,两壶为同一艺人所制。
6、“福康”特号加彩寿星壶(图6),壶高19厘米,宽24厘米,口径10.5厘米,容量3900毫升。用老的紫泥制成,呈深栗紫色。壶体高大圆润,砂质柔和细腻,包浆亮度可以鉴人,是“福康”壶中的经典之作,如此容量紫砂大壶在传世作品中极为难得。壶的正面用蓝彩绘牡丹花卉白头翁鸟,寓意富贵长寿之意。壶底的钤印是一幅财神形象的“营口福康”图案,盖印也是双葫芦形“福康”印,右提梁耳下钤“裕根”小印,裕根姓邵,为清末民初壶艺人。
以上几把“豫丰”和“福康”壶,代表了寿星壶的全貌,其中既有“素面素心”的,也有加彩挂釉的,既有用朱泥紫泥烧制的,也有用段泥烧制成的,壶的颜色既有红色、紫色,也有米黄色和黑色,真是五光十色,相互媲美。这些紫砂壶虽然是近百年前的产品,完整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尤其特大号紫砂壶,是专为商家酒肆或人口多的大户家庭提供的商品壶,其中不乏有许多名家作品。随着社会变革,饮茶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这些老的紫砂壶已经不适用了,但它承载着宜兴紫砂壶艺发展的轨迹,是研究紫砂文化史的佐证。紫砂壶所以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源是所用材料的优越。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李渔在《杂说》中讲:“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显然今日宜兴紫砂壶的用料,远不如“豫丰”或“福康”壶所用砂料优良,产品也不及老壶质朴、温润、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矿资源已枯竭,有的已经封矿,这种老的“豫丰”和“福康”寿星壶的收藏潜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验证。
(责编:雨 岚)
豫丰陶器公司的建立,开创了宜兴紫砂由家庭作坊转向工厂化的先例,促进了紫砂壶业的发展。吴启南之子吴同构也是紫砂名手,承父业后,由于吴家生活优裕,疏于经营管理,豫丰陶器公司逐渐中落,“豫丰”壶退出市场,逐渐被“福康”壶代替。“豫丰”壶印款早期多为花边二龙戏珠,中间是满汉两种文字“豫丰”阳文方印,盖上钤葫芦形“豫丰”楷书阳文双印。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壶底印文中的满文去掉,仅仅保留汉文“豫丰”两字。
“福康”壶是由宜兴紫砂名门世家,当代壶艺大师徐汉棠、徐秀棠的祖父徐锦森创烧,其子徐祖纯也是紫砂高手,协助其父烧制“福康”壶并主管生产,弟徐祖安负责对外营销工作。福康陶器在上海、营口等城市均设有商店,专营自家生产的“福康”紫砂壶。“福康”壶的印款多种多样,底部有钤“福康陶器”楷书阳文方印的,也有钤军旗和财神图案的“营口福康”。而盖上既有钤双葫芦“福康”,也有钤双鱼形“福康”。
“豫丰”和“福康”壶的造型相同,均为传统的寿星壶,这种造型古朴大方又非常实用,是清末民国时较普及的紫砂壶型。寿星壶根据容量分为特、大、中、小四个等级,壶的颜色因所用泥料不同而相差极大。由朱泥制作的呈红色,由紫泥制作的呈栗紫色,用段(团)泥制作的呈米黄色。除以上三种基本颜色之外,在“豫丰”和“福康”寿星壶中还有一种黑颜色紫砂壶,这种黑颜色的壶看上去庄重温润,深受人们的喜爱,是用焐灰工艺烧成,这种工艺只能在老式龙窑中完成。随着制壶技术的提高,工艺的改进,燃料的变化,这种焐灰工艺已不再使用,因此这种黑颜色紫砂只会逐渐减少。“豫丰”和“福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均有加彩寿星壶问世,其中多以点彩法描绘,花鸟、瑞兽、戏剧故事纹饰较多。
下面分别介绍几把笔者收藏的寿星壶:
1、“豫丰”特号寿星壶(图1),壶高18.5厘米,宽23厘米,口径10厘米,容量3400毫升。用紫泥制作呈栗紫色,此壶所用泥料上乘,颗粒较大,砂质温润,包浆自然,壶体硕大厚重,传统软铜质提梁,使用时提携方便。壶底钤花边二龙戏珠,中间为满汉文“豫丰”楷书阳文方印,而盖上钤葫芦形“豫丰”双印。右提梁耳下方有“顾记”小印,这是制壶人的印记,显然这把特号壶是宜兴紫砂名门旺族顾氏家族前辈人的作品。
2、“豫丰”中号寿星壶(图2),壶高15.5厘米,宽21.5厘米,口径9厘米,容量2000毫升。此壶是由焐灰工艺烧成,呈漆黑色。这种黑色紫砂壶,经多年使用,包浆自然厚重,表面亮度如同墨玉般亮丽温润,更显得高贵稳重。此壶钤印虽然与图1不是同一印章,但也完全相同,右提梁耳下方有“金庭”小印,金庭为施金庭,清末民初时宜兴壶艺人,擅制寿星壶,当代壶艺家施小马的祖父。施金庭既为“豫丰”制壶,也为“福康”制壶。
3、“豫丰”大号加彩寿星壶(图3),壶高16厘米,宽23厘米,口径9.5厘米,容量2400毫升。用朱泥制作,砂质细腻,颜色艳丽,在紫砂界称此色为大红袍。壶腹用粉彩绘大朵的牡丹纹饰。牡丹为花中之王,代表富贵,历来深受文人雅士喜爱,是古代文人墨客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被誉为国花,自古就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此壶印款也是早期“豫丰”款的款式,右提梁耳下方有“金庭”小印,这也是施金庭的作品。
4、“福康”特号寿星壶(图4),壶高17.5厘米,宽24.5厘米,口径10厘米,容量3300毫升。用紫砂中的优质朱泥制作,呈红紫色,壶体较大,壶腹鼓圆饱满,包浆厚重自然,是“福康”素壶代表作之一。壶底钤花边,上方有“宜兴”二字,中间为“福康陶器”楷书阳文方印,壶盖上钤“福康”双葫芦形楷书阳文印,右提梁耳下方钤有“兆发”小印,兆发应是制作此壶的艺人。
5、“福康”中号加彩寿星壶(图5),壶高14.3厘米,宽19.5厘米,口径9厘米,容量1800毫升。用紫砂中段泥(或称本山绿泥)制成,本色为米黄色。用蓝彩点绘人物图案,肩部绘一周深蓝色的如意纹。主题画面是一位正在读书的少年,书案上放置有书籍和茶具,少年正注视着左侧一对蝙蝠,取“蝠”字谐音“福”,寓意只有好好读书,才能福在眼前。此壶底印、盖印及耳下小印与图4完全一致,两壶为同一艺人所制。
6、“福康”特号加彩寿星壶(图6),壶高19厘米,宽24厘米,口径10.5厘米,容量3900毫升。用老的紫泥制成,呈深栗紫色。壶体高大圆润,砂质柔和细腻,包浆亮度可以鉴人,是“福康”壶中的经典之作,如此容量紫砂大壶在传世作品中极为难得。壶的正面用蓝彩绘牡丹花卉白头翁鸟,寓意富贵长寿之意。壶底的钤印是一幅财神形象的“营口福康”图案,盖印也是双葫芦形“福康”印,右提梁耳下钤“裕根”小印,裕根姓邵,为清末民初壶艺人。
以上几把“豫丰”和“福康”壶,代表了寿星壶的全貌,其中既有“素面素心”的,也有加彩挂釉的,既有用朱泥紫泥烧制的,也有用段泥烧制成的,壶的颜色既有红色、紫色,也有米黄色和黑色,真是五光十色,相互媲美。这些紫砂壶虽然是近百年前的产品,完整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尤其特大号紫砂壶,是专为商家酒肆或人口多的大户家庭提供的商品壶,其中不乏有许多名家作品。随着社会变革,饮茶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这些老的紫砂壶已经不适用了,但它承载着宜兴紫砂壶艺发展的轨迹,是研究紫砂文化史的佐证。紫砂壶所以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源是所用材料的优越。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李渔在《杂说》中讲:“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显然今日宜兴紫砂壶的用料,远不如“豫丰”或“福康”壶所用砂料优良,产品也不及老壶质朴、温润、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矿资源已枯竭,有的已经封矿,这种老的“豫丰”和“福康”寿星壶的收藏潜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验证。
(责编:雨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