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趋向。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并以此为指导,从不同方向组织教学。“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见,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几点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是看作20×5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 个数都看作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48看作50,看大2,积就增加了2个21,如把21看作20,就看小1,积减少1个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
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要很精确。”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又如,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1、例2后,学生质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提得多好呀!尤其是后者不但对前面的提法敢于质疑,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讨论后学生们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但不可以表示0 (无意义),而比0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 ,只是这个内容要长大一些再学习。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动手操作,探索创新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直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教学了 这个分数后,让学生大胆的猜想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 、 、 、 、 等。我就适时让学生动手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小组讨论得出 、 、 的意义,教学效果表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抽象的意义有了形象的理解,记忆深刻,而且对 、 ,甚至 等都能进行很好的表述。这堂课还有学生提出了独特的问题:“我们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有没有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呢?”学生在操作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又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工具。”同时,学生又实现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分组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教学时,我经常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如我在教学《乘法的结合律》一课时,通过讨论得出了规律:a×b×c=a×(b×c)。有位学生质疑:a×b×c=b×(a×c)。这是引起了争议,我马上组织小组讨论,再反馈交流中,大家理解了那位同学的看法,作为教师的我这是也马上给予了表扬。又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有位学生提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因为和书上不同,很多同学不假思索说是错的。我也不表态,马上组织小组讨论,在交流中,学生们忍不住表扬了那位同学,我也感到很欣慰。
求异思维难能可贵,作为教师不能马上给予肯定,更不能予以扼杀。要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通过合作,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是看作20×50进行估算的,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 个数都看作整十数?”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的赞成这意见,有的则说:“48看作50,看大2,积就增加了2个21,如把21看作20,就看小1,积减少1个48,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口算也更方便了。”
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不要很精确。”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又如,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1、例2后,学生质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还可以表示几?”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100……”“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提得多好呀!尤其是后者不但对前面的提法敢于质疑,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讨论后学生们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但不可以表示0 (无意义),而比0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 ,只是这个内容要长大一些再学习。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动手操作,探索创新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直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教学了 这个分数后,让学生大胆的猜想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分数,学生说出了 、 、 、 、 等。我就适时让学生动手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小组讨论得出 、 、 的意义,教学效果表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抽象的意义有了形象的理解,记忆深刻,而且对 、 ,甚至 等都能进行很好的表述。这堂课还有学生提出了独特的问题:“我们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有没有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呢?”学生在操作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又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工具。”同时,学生又实现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分组讨论,培养创新思维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教学时,我经常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如我在教学《乘法的结合律》一课时,通过讨论得出了规律:a×b×c=a×(b×c)。有位学生质疑:a×b×c=b×(a×c)。这是引起了争议,我马上组织小组讨论,再反馈交流中,大家理解了那位同学的看法,作为教师的我这是也马上给予了表扬。又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有位学生提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因为和书上不同,很多同学不假思索说是错的。我也不表态,马上组织小组讨论,在交流中,学生们忍不住表扬了那位同学,我也感到很欣慰。
求异思维难能可贵,作为教师不能马上给予肯定,更不能予以扼杀。要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通过合作,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