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香蕉皮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396104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卫生方面,我一度认为,一个好的环境并不在于打扫了多少次,也不在于打扫得多么彻底,而在于保持。
  跟同学们讨论如何保持教室卫生的问题,我说: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不要乱扔。我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塑料袋,有了废弃物就装进袋子里,等放学了,再扔进垃圾桶里。
  这样一来,情况果然有了好转。
  可是,教室的地面上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纸屑。于是,我提出新要求:无论是谁,只要发现废弃物都要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
  新要求,要变成同学们的主动意愿又谈何容易?于是,只要看到哪里有垃圾,我就会请周围的同学来处理,我希望他们能在我不厌其烦的说教中养成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
  可是,一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那天,校长从班级走廊经过时,顺势将一个纸团踢到我跟前。校长看着我,我的脸火辣辣的。说真的,之前我还真没有发现。我问小宇——他坐在离教室口最近的地方,小宇告诉我,下课时他就发现了,可是那么多同学,为啥就自己该动手拾起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决定以身示范。从此,只要一看到地面上有废弃物,我都会亲自弯腰捡拾。我希望通过我的实际行动感染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我一直都这么做,直到一块香蕉皮出现。
  香蕉皮静静地躺在教室门口。看见它时,我感到兴奋——在全班同学面前,这可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绝佳时机。可是,就在我弯下腰的一刻,我突然想到:我这个榜样已经示范了很长时间了,收效到底如何呢?我决定拿这块香蕉皮作为考题,看看究竟谁能够主动将它拾起。谁捡了它,我就送给他一个“环保小卫士”的荣誉称号,给他颁发奖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班级传递“正能量”。这样想着,我便悄悄地退到走廊里,静待着一桩“美事”发生。
  “咦,哪来的香蕉皮?差点儿把人绊倒。”一位同学说。
  “谁乱扔的香蕉皮,太不像话了!”另一位同学说。
  “香蕉皮怎么能扔在这个地方,唉,也没有人捡一下。”小宇说完,一脚将香蕉皮踢到了一边。
  ……
  没有人愿意主动拾起香蕉皮,并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事实上,他们都清楚香蕉皮不应该待在这个地方,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用道理指导自己的行动,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该怎么办?
  我走到这块香蕉皮跟前。指着它大声说道:“你怎么可以待在这个地方呢?怎么这么没有环保意识?要是有人踩到你摔伤怎么办?你太不像话了!”
  同学们笑出声来。我不理会他们,继续冲着香蕉皮发火。
  “老师,算了吧,你给它讲道理有用吗?你得动手去做才行!”小宇有些不屑。
  听小宇这么说,我停下来,弯下身子把香蕉皮捡起来,走到教室后面,将它放进垃圾桶。
  回到讲台,我认真地望着小宇:刚才说什么,请你再说一遍。小宇不说话,教室里一片沉默。我说:“我听到了他说的话,我也请同学们牢牢记住他的这句话:只讲道理没有用,你得动手去做!”
  教室里安静极了。我接着说:“明白道理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可是我们不愿动手,这就如同埋怨班集体缺乏温暖,却从不愿意做任何一件帮助别人的事。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我们缺少的不是讲道理,而是动一动手,积极改变现状的行为。”我看了看同学们,接着往下说:“事实上,班级的任何一点进步、一项荣誉,都需要同学们拿行动来争取。请记住,明白道理不行,只讲道理也不行,你得行动!从现在开始!”
  我说完了,教室里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坚信,在如雷般的掌聲里,一颗美好的种子正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包括《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三首诗,均出自宋代诗人之手。诗人虽身处的环境不同,笔墨都侧重于描写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的儿童,呼应了单元导语中“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要求。三首诗有同有异,妙趣横生,余味无穷。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册《语文园地》中新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目的是:让儿童的阅读融入家庭、社会、个人等各种力量,让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重视阅读,把全民阅读通过教材的推广得到贯彻落实。“和大人一起读”,其实就是让儿童借助阅读感受快乐;就是让全社会共同参与阅读,关注教育;就是让语文学科通过阅读,链接生活,实现全人发展。这里的“大人”可以是教师、父母、兄长、亲属、社区伙伴。  一、利用信息技术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养成关爱集体、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形成良好的班风  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具有正能量的集体,能让学生在良好
期刊
建水县第三小学坐落于建水县东林寺街东林寺内。这所依寺而建的学校创办于1939年,原名为“金碧小学”,1950年更名为现在的“建水县第三小学”。建水县浓郁的儒家文化传承和东林寺古朴典雅的建筑,为建水三小赋予了崇德、儒雅的气质。外地游客依着地图寻访东林古刹时,往往会为闹市中有这样一所“古色古香”的小学而赞叹不已——与东林寺连体的建水三小,已俨然成为融合经典与现代、并包沉静与鲜活的别致风景。  在建水县
期刊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使课堂教学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打造有效课堂呢?我觉得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
期刊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新课程教学特别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只有确立新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然而,纵观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一线教师的部分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有的老师还没有走出固守、僵硬、包办的教学方式,课堂中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下面结合笔者
期刊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启思维的火花,在获取知识中提升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倾听力”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孩子学会倾听,让他们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以及同伴发言的良好习惯。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孩子缺乏注意力,应该更加关注倾听习惯的培养。因此,我在低年级开展了“倾听力”培养策略研究,让孩子思维的种子在课堂中静默生长。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
期刊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数学老师问7岁的阿拉乌:“如果我给你一个苹果,语文老师给你一个苹果,体育老师给你一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阿拉乌想了一会儿,十分有把握地回答:“四个!”  数学老师非常沮丧,她原以为这么简单的问题,是不会有人答错的。她想,或许阿拉乌没有听清楚,于是她又缓慢而清楚地重复这个问题,这一次,阿拉乌听得非常认真。听完后,他郑重地扳着手指,将这个问题算了又算,最后有些迟疑不定
期刊
深度学习的课堂,既包括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又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深入探讨数学的本质,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或在学习中生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那么,以问题为驱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从而理解与掌握所学新知。  一、围绕核心问题,探究概念本质  依据教材内容,挖掘一两个核心问题,并围绕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思维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