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姚谦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感觉陌生,但是说到他的作品你一定听过,甚至可以对他说一句“我是听着您的歌长大的”,随便选几个他的歌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如《鲁冰花》、《我愿意》、《如果爱》、《脚趾上的星光》。采访中姚谦一直说自己“退休”了,但其实他还是持续奔走于音乐、美术、文学领域,致力于发掘理想与梦想间的不思议,始终拼搏于文艺的最前线,未曾停歇,他也身体力行地帮助着年轻的艺术家们。
姚谦曾经在一篇文字里写道:“台北和北京对我来说最大的差异是阳光的色温,台北的阳光偏金黄,北京的阳光偏亮白。”在一个充满了北京亮白阳光的温暖冬日午时,我们一行人拜访了姚谦在北京的家。正如姚谦自己所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就是“书本、艺术品、花”,进门之后就是连接的几个大书架、露出的墙面错落地挂着大大小小的画,靠窗写作用的大桌子上一盆水仙开得正艳。
姚谦在摄影师拍摄家里的时候不停地介绍着家里的各种艺术品和它的闪光之处,虽然编辑一直说我懂这些艺术品并且读过几本书姚谦才能跟我们聊这么多,但其实我那浅薄的学识跟本比不上姚谦老师知识储备的百分之一。
姚谦的家每一个角落都有趣,并且充满了混搭风。中国传统样式的榻上放着几个宜家的靠垫,现代感极强的书架旁边挂着台湾故宫的羊年挂历,卧室里某设计师品牌的灯与从上海收来的民国时期的衣帽架遥相呼应。
开放的北京
姚谦北京的家设计理念是“开放”。说起北京的家,姚谦强调了家里的采光:“当时设计北京的家的时候就想着尽量地减少隔间。特别是功能性的混合,餐桌、书桌的概念都混在一起的。再加上当时喜欢这个房子,就是因为它的通透,面对公园嘛。它的光线、采光特别好,我特别喜欢。在家装设计上我就尽可能地选浅颜色的,放一些当代的艺术品。那年决定在北京住下来的时候,打算把一些书写的工作在这里进行,写歌、写文章,所以我希望宽敞一点。台北那时候是一个比较封闭式的公寓,因为台北常常阴天,采光也没那么好。所以那一个房子的装修就比较灰色,比较暗一点的颜色,挂的画都是二十世纪印象派的画。这一点上我大约地区别了一下。台北是花比较多的时间可以跟家人或者是朋友在一起,其实在北京就像今天,我昨天一整天、今天一整天、明天一整天,我尽可能地在这里写稿,不出门。”
姚谦的设计理念很有趣,他说:“我希望在一个开敞的环境里封闭自己,但是在台北虽然是比较环抱式的,不是那么开敞,我却会跟家人、朋友在一起,比较开放地生活。”
明代的极简
家中姚谦最喜欢的一个角落是书架旁边那一张仿明的榻,榻的两旁放着两张禅椅充作小几,上方的墙上挂着他喜欢的作品。平常他会在那里消耗很多时间阅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各种不雅的阅读姿势都可以在这里伸展开来,趴着、坐着。”
而这组家具也很有来头,姚谦的一个朋友是著名的古董商,经手的好东西无数。因为实在喜欢很多存世只有一件的古代家具,这位古董商就开了一家家具店,专门“复刻”这些家具。姚谦对于这些充满了禅意的中国古代家具也有自己的见解:“这个是一个明末的榻,所以非常的素,没有什么装饰。因为我比较喜欢明代的一些家具,那时候的设计就是所谓的极简。这个禅凳应该是坐在上面的,我只是把它当做几用,如果是几的话不应该是这种藤面的。这些都是按照原来的家具一比一制作的。那个房间里有一个柜子上面画了花的,它都按着一比一去复制的,只不过现在的是要现在的画师去画,延续那个工艺和审美。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古典美学回到现在的生活再使用的附和,把审美放在现在使用的功能上,我觉得这个很棒。所谓的文明都是在曾经在那个年代,因为需要而发展、创作出来的一个工具,可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面,因为它有时代的关系,当时是工具,可是后来就变成一个艺术品了。我常常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像这个罗汉床,这个大榻,和这个禅凳,当你用现代的观点再来使用的时候,又是工具,但是它也有一些艺术品的精神意义在里面。”
房间的眼睛
装修过很多套房子之后,姚谦有了关于装修的感悟:“后来我才明白,灯才是整个空间的灵魂,如同每张人脸上的眼睛,它是投射出这个人的精神和状态最重要的一环。灯应该是隐性且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在选择灯饰上面,总让我感觉因为条件不具象,所以可考虑的细节太多,因此要完全合适的就太少了。每一盏灯都有自己的灵魂,如同找整形医生,复制一双和大明星一样的美目在自己的脸上,往往无功,不只如此,可能还因此反而改变了给人的感受。”
北京的家里姚谦在床边放了一盏设计鬼才菲利普斯达克早期设计的灯。这盏灯是姚谦12年前从台北辛辛苦苦带过来的。姚谦说:“那个灯是很传统很朴素的一个坐灯,它只用了比较简单的线条。我觉得那个灯还是有一种象征意义的,就是它有某种温暖和依靠或者是家里的精神的,这个灯是我特别喜欢的。”
姚谦喜欢的另外一盏灯就是客厅中间那盏顶天立地的“细竹竿”一般的灯,这盏灯是他在法国买的,“很简单,它就是一个杆子,这个塑料杆子你可以拉长,它是上下顶着,顶弯了才会有一个线条。那灯罩就是一张塑料纸,用纸都可以做。这也是使用了多年,从台北带过来的。”
回收再利用
姚谦家的家具每一件都有很多故事,客厅中间的茶几是木头和铁的结合,设计充满了包豪斯的风格。这件茶几是姚谦从上海买回来的一个荷兰品牌,茶几全部材料都是用回收的旧物设计制作的。
环保、回收再利用这些词已经渐渐深入人心。
包括姚谦现在台北装修的新房子都充满了环保理念:“我最近在台北装的一个房子,也尽可能都是用回收的材料,包括墙上、地上的木板。也因为回收的技术很好了,像台湾用回收木头会有一些白蚁、防潮的问题,还有一个安全防火的问题。现在即使回收的木材都可以做这些处理,可以安心地使用。其实你越用回收的木材就越不愿意去砍新的木头,你要砍新的木头你就要培育新的树。”
不止装修,房子的设计理念也是环保的:“我们老的观念中,房子盖起来,是为了世世代代的,越久远、越坚固越好。现在的概念是当你做世代的房子你就要改变土地,去征服它,把家建在那里。可是年代变化以后,其实使用上并不是那么合适了。所以现在有一些房子的概念是顺着土地而盖,依着土地而建。不是说我要把土地给弄平了,弄整了,我依着土地,第二个我用这样的轻建筑,而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回收的,我要搭建一个房子,我把材料都做完了来拼构出来。现在的安全系数都很高,哪一天我不要了,我就拆掉了,这个土地还是原来的状态,没有被我改变。”
淘家具之趣
姚谦客厅有各种各样的沙发和椅子,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个像太空舱一样的沙发,而这件沙发得来的故事也很有趣:“我是12年前装修这个房子的,那时候要买国外的家具又贵又不容易,然后我就一直在找,终于找到了那个上面全是报纸的仿英国的沙发,商家介绍说设计师是台湾来的,于是我就买了。然后我要去取货的时候在展厅突然看见这个,我就问这个是什么?他们说这个是我们帮一个样板间做装修,给人家设计的。因为那时候正在盖鸟巢,设计师就从鸟巢联想到这样一个家具,后来房子卖完了以后,他们就把沙发运回来了,我说那就卖给我吧。”
姚谦说,慢慢地淘家具是个乐趣,而且很多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最早进来的时候就是朋友给的几件家具,那个上面都是报纸沙发也是在北京看到的,报纸内容都是艺术新闻,各地的艺术新闻拼起来的,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它的形式是古典的英国的家具。那个灵芝椅现在在西班牙一个博物馆里,也是我那个朋友做的。但是因为他觉得做这个复制太复杂了,也没有做好,所以这件就做完以后就没有第二件了。”
收藏与阅读
艺术对于姚谦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在家里工作、阅读,他就会出去看画展。姚谦给自己定的艺术品收藏方向是“二十世纪的亚洲西方艺术史”,因为这个年代的亚洲主动或者被动地被灌输了很多西方的意识形态。而那些艺术家又是在东方文化传统下受的教育,于是他们会用西方的绘画工具阐述东方的哲学。
在姚谦眼里,阅读和收藏也是有联系的:“收藏其实是帮助我阅读的最好方法,因为你收了它,所以你会继续阅读,去对照。比如说我收了一件毕加索,我就要收集与毕加索所有有关的书,被毕加索影响的有哪些人,影响毕加索的有哪些人。”
姚谦经常要改变家具的位置或者墙上的画,因为家里常常会有媒体来采访拍照。姚谦会尽可能放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一个比较符合北京家里空间的感觉,一个也有向媒体推荐这些年轻艺术家的私心。
姚谦曾经在一篇文字里写道:“台北和北京对我来说最大的差异是阳光的色温,台北的阳光偏金黄,北京的阳光偏亮白。”在一个充满了北京亮白阳光的温暖冬日午时,我们一行人拜访了姚谦在北京的家。正如姚谦自己所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就是“书本、艺术品、花”,进门之后就是连接的几个大书架、露出的墙面错落地挂着大大小小的画,靠窗写作用的大桌子上一盆水仙开得正艳。
姚谦在摄影师拍摄家里的时候不停地介绍着家里的各种艺术品和它的闪光之处,虽然编辑一直说我懂这些艺术品并且读过几本书姚谦才能跟我们聊这么多,但其实我那浅薄的学识跟本比不上姚谦老师知识储备的百分之一。
姚谦的家每一个角落都有趣,并且充满了混搭风。中国传统样式的榻上放着几个宜家的靠垫,现代感极强的书架旁边挂着台湾故宫的羊年挂历,卧室里某设计师品牌的灯与从上海收来的民国时期的衣帽架遥相呼应。
开放的北京
姚谦北京的家设计理念是“开放”。说起北京的家,姚谦强调了家里的采光:“当时设计北京的家的时候就想着尽量地减少隔间。特别是功能性的混合,餐桌、书桌的概念都混在一起的。再加上当时喜欢这个房子,就是因为它的通透,面对公园嘛。它的光线、采光特别好,我特别喜欢。在家装设计上我就尽可能地选浅颜色的,放一些当代的艺术品。那年决定在北京住下来的时候,打算把一些书写的工作在这里进行,写歌、写文章,所以我希望宽敞一点。台北那时候是一个比较封闭式的公寓,因为台北常常阴天,采光也没那么好。所以那一个房子的装修就比较灰色,比较暗一点的颜色,挂的画都是二十世纪印象派的画。这一点上我大约地区别了一下。台北是花比较多的时间可以跟家人或者是朋友在一起,其实在北京就像今天,我昨天一整天、今天一整天、明天一整天,我尽可能地在这里写稿,不出门。”
姚谦的设计理念很有趣,他说:“我希望在一个开敞的环境里封闭自己,但是在台北虽然是比较环抱式的,不是那么开敞,我却会跟家人、朋友在一起,比较开放地生活。”
明代的极简
家中姚谦最喜欢的一个角落是书架旁边那一张仿明的榻,榻的两旁放着两张禅椅充作小几,上方的墙上挂着他喜欢的作品。平常他会在那里消耗很多时间阅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各种不雅的阅读姿势都可以在这里伸展开来,趴着、坐着。”
而这组家具也很有来头,姚谦的一个朋友是著名的古董商,经手的好东西无数。因为实在喜欢很多存世只有一件的古代家具,这位古董商就开了一家家具店,专门“复刻”这些家具。姚谦对于这些充满了禅意的中国古代家具也有自己的见解:“这个是一个明末的榻,所以非常的素,没有什么装饰。因为我比较喜欢明代的一些家具,那时候的设计就是所谓的极简。这个禅凳应该是坐在上面的,我只是把它当做几用,如果是几的话不应该是这种藤面的。这些都是按照原来的家具一比一制作的。那个房间里有一个柜子上面画了花的,它都按着一比一去复制的,只不过现在的是要现在的画师去画,延续那个工艺和审美。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古典美学回到现在的生活再使用的附和,把审美放在现在使用的功能上,我觉得这个很棒。所谓的文明都是在曾经在那个年代,因为需要而发展、创作出来的一个工具,可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面,因为它有时代的关系,当时是工具,可是后来就变成一个艺术品了。我常常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像这个罗汉床,这个大榻,和这个禅凳,当你用现代的观点再来使用的时候,又是工具,但是它也有一些艺术品的精神意义在里面。”
房间的眼睛
装修过很多套房子之后,姚谦有了关于装修的感悟:“后来我才明白,灯才是整个空间的灵魂,如同每张人脸上的眼睛,它是投射出这个人的精神和状态最重要的一环。灯应该是隐性且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在选择灯饰上面,总让我感觉因为条件不具象,所以可考虑的细节太多,因此要完全合适的就太少了。每一盏灯都有自己的灵魂,如同找整形医生,复制一双和大明星一样的美目在自己的脸上,往往无功,不只如此,可能还因此反而改变了给人的感受。”
北京的家里姚谦在床边放了一盏设计鬼才菲利普斯达克早期设计的灯。这盏灯是姚谦12年前从台北辛辛苦苦带过来的。姚谦说:“那个灯是很传统很朴素的一个坐灯,它只用了比较简单的线条。我觉得那个灯还是有一种象征意义的,就是它有某种温暖和依靠或者是家里的精神的,这个灯是我特别喜欢的。”
姚谦喜欢的另外一盏灯就是客厅中间那盏顶天立地的“细竹竿”一般的灯,这盏灯是他在法国买的,“很简单,它就是一个杆子,这个塑料杆子你可以拉长,它是上下顶着,顶弯了才会有一个线条。那灯罩就是一张塑料纸,用纸都可以做。这也是使用了多年,从台北带过来的。”
回收再利用
姚谦家的家具每一件都有很多故事,客厅中间的茶几是木头和铁的结合,设计充满了包豪斯的风格。这件茶几是姚谦从上海买回来的一个荷兰品牌,茶几全部材料都是用回收的旧物设计制作的。
环保、回收再利用这些词已经渐渐深入人心。
包括姚谦现在台北装修的新房子都充满了环保理念:“我最近在台北装的一个房子,也尽可能都是用回收的材料,包括墙上、地上的木板。也因为回收的技术很好了,像台湾用回收木头会有一些白蚁、防潮的问题,还有一个安全防火的问题。现在即使回收的木材都可以做这些处理,可以安心地使用。其实你越用回收的木材就越不愿意去砍新的木头,你要砍新的木头你就要培育新的树。”
不止装修,房子的设计理念也是环保的:“我们老的观念中,房子盖起来,是为了世世代代的,越久远、越坚固越好。现在的概念是当你做世代的房子你就要改变土地,去征服它,把家建在那里。可是年代变化以后,其实使用上并不是那么合适了。所以现在有一些房子的概念是顺着土地而盖,依着土地而建。不是说我要把土地给弄平了,弄整了,我依着土地,第二个我用这样的轻建筑,而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回收的,我要搭建一个房子,我把材料都做完了来拼构出来。现在的安全系数都很高,哪一天我不要了,我就拆掉了,这个土地还是原来的状态,没有被我改变。”
淘家具之趣
姚谦客厅有各种各样的沙发和椅子,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个像太空舱一样的沙发,而这件沙发得来的故事也很有趣:“我是12年前装修这个房子的,那时候要买国外的家具又贵又不容易,然后我就一直在找,终于找到了那个上面全是报纸的仿英国的沙发,商家介绍说设计师是台湾来的,于是我就买了。然后我要去取货的时候在展厅突然看见这个,我就问这个是什么?他们说这个是我们帮一个样板间做装修,给人家设计的。因为那时候正在盖鸟巢,设计师就从鸟巢联想到这样一个家具,后来房子卖完了以后,他们就把沙发运回来了,我说那就卖给我吧。”
姚谦说,慢慢地淘家具是个乐趣,而且很多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最早进来的时候就是朋友给的几件家具,那个上面都是报纸沙发也是在北京看到的,报纸内容都是艺术新闻,各地的艺术新闻拼起来的,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它的形式是古典的英国的家具。那个灵芝椅现在在西班牙一个博物馆里,也是我那个朋友做的。但是因为他觉得做这个复制太复杂了,也没有做好,所以这件就做完以后就没有第二件了。”
收藏与阅读
艺术对于姚谦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在家里工作、阅读,他就会出去看画展。姚谦给自己定的艺术品收藏方向是“二十世纪的亚洲西方艺术史”,因为这个年代的亚洲主动或者被动地被灌输了很多西方的意识形态。而那些艺术家又是在东方文化传统下受的教育,于是他们会用西方的绘画工具阐述东方的哲学。
在姚谦眼里,阅读和收藏也是有联系的:“收藏其实是帮助我阅读的最好方法,因为你收了它,所以你会继续阅读,去对照。比如说我收了一件毕加索,我就要收集与毕加索所有有关的书,被毕加索影响的有哪些人,影响毕加索的有哪些人。”
姚谦经常要改变家具的位置或者墙上的画,因为家里常常会有媒体来采访拍照。姚谦会尽可能放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一个比较符合北京家里空间的感觉,一个也有向媒体推荐这些年轻艺术家的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