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协同就是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把协同的概念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领域,这种协同机制,在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领域中体现为研究生管理者、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培研究生培养环境各自内部和之间的一种协同、协作关系。
关键词:“协同式”;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一系列的协同创新模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也可以进行协同模式的创新。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论中各要素之间既可以相互协作,达到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研究生能力发展;也可能相互产生消极反应,相互抵制,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制约创新能力的发展,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梳理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影响因素,充分分析各培养要素的相互关系,将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分析,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强大的培养合力。
一、问卷分析,目前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为了较全面和准确了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笔者在所在的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一些校外导师进行了访谈。问卷分两类:研究生问卷,指导教师问卷,共计120份。其中研究生问卷100份,指导教师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经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下: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还不完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和实习的情况没有合理的管理和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情况掌握得还不够,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体制。具体情况见表1,可见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2)双导师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导师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有70.4%的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单一的指导,27.4%的导师和企业的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2.2%的导师以导师组的方式指导研究生。具体情况见表2,可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双导师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研究生的培养环境有所改善,但还要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为考察研究生的培养环境,问卷从师资资源、水平和实践教学平台及条件进行分析,具体见表3。通过调查分析可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环境还很不理想。
在研究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涉及诸多因素,一旦这些因素不是按照合理有序、互相协作的方式运行,而是以一种相互抵消、相互影响、内部消耗的形式发展,那么即使有优秀的研究生生源、先进的实验设备、充足的资金支持,也很难激发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竞争成为了发展主流,谁能占据科技前沿的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类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在科研者之间又出现了专利技术保密等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奖励措施和职称晋升等激励方式在鼓励科研的同时也导致了协作的困难。“同行是冤家”的错误思想造成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些腐朽思想不但影响了导师之间的协作,也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发展,导致部分导师、研究生团队精神的缺失,影响了团队的创新绩
效,抑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协同式”和谐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是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课程教学,忽视了其他重要因素。后者包括研究生的生源、导师队伍、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实验条件、科研团队、教学方法、学术交流频度与氛围、管理机制、财力支持、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等,特别是随着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忽略,这是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绩效不高的关键原因。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同式”培养:
(1)研究生管理协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方法,共享管理手段,完善研究生管理的制度化措施,协调研究生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价值取向,尽可能地协调共同利益,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管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中,需要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生导师共同进行,只有这两者形成合力共同管理,才能提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
(2)知识技能协同。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要加强互动交流,导师在发挥自己引导性作用的同时要善于发现研究生的各种能力,研究生要勇于向导师提出新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技能互补,更好地启发创新思维。同时,应切实加强双导师指导制度建设,建立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导师培训工作。在“协同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导师之间应进行协作指导,让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老师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导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很好地弥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所欠缺的知识和素养,达到知识技能的协同。
(3)资源协同。以提高研究生的能力为核心,消除学科之间的藩篱,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统一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优化知识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能,为创新能力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强研究生的培养环境建设,包括加强研究生的实验室、教师和实习基地等配套环境和条件的建设,加紧建设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构建好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做好各种配套条件建设,大幅增加研究生教育投入,改善专业型研究生学习条件、环境和氛围,使接受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成为令人羡慕的选择。
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新机制,有利于工程领域教育的积极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从协同学视角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进行系统研究,对推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杨卫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式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6).
陈长坤,申秉银协同式研究生创新团队培养过程中导师角色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关键词:“协同式”;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一系列的协同创新模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也可以进行协同模式的创新。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论中各要素之间既可以相互协作,达到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研究生能力发展;也可能相互产生消极反应,相互抵制,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制约创新能力的发展,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梳理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影响因素,充分分析各培养要素的相互关系,将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分析,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强大的培养合力。
一、问卷分析,目前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为了较全面和准确了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笔者在所在的学院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一些校外导师进行了访谈。问卷分两类:研究生问卷,指导教师问卷,共计120份。其中研究生问卷100份,指导教师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份。经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下: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还不完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和实习的情况没有合理的管理和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实践环节的情况掌握得还不够,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体制。具体情况见表1,可见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2)双导师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导师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有70.4%的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单一的指导,27.4%的导师和企业的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2.2%的导师以导师组的方式指导研究生。具体情况见表2,可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双导师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研究生的培养环境有所改善,但还要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为考察研究生的培养环境,问卷从师资资源、水平和实践教学平台及条件进行分析,具体见表3。通过调查分析可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环境还很不理想。
在研究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涉及诸多因素,一旦这些因素不是按照合理有序、互相协作的方式运行,而是以一种相互抵消、相互影响、内部消耗的形式发展,那么即使有优秀的研究生生源、先进的实验设备、充足的资金支持,也很难激发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竞争成为了发展主流,谁能占据科技前沿的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类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另一方面,在科研者之间又出现了专利技术保密等现象,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奖励措施和职称晋升等激励方式在鼓励科研的同时也导致了协作的困难。“同行是冤家”的错误思想造成许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些腐朽思想不但影响了导师之间的协作,也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发展,导致部分导师、研究生团队精神的缺失,影响了团队的创新绩
效,抑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的培养。
二、探索“协同式”和谐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是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课程教学,忽视了其他重要因素。后者包括研究生的生源、导师队伍、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实验条件、科研团队、教学方法、学术交流频度与氛围、管理机制、财力支持、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等,特别是随着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忽略,这是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绩效不高的关键原因。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同式”培养:
(1)研究生管理协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方法,共享管理手段,完善研究生管理的制度化措施,协调研究生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价值取向,尽可能地协调共同利益,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管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中,需要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生导师共同进行,只有这两者形成合力共同管理,才能提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
(2)知识技能协同。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要加强互动交流,导师在发挥自己引导性作用的同时要善于发现研究生的各种能力,研究生要勇于向导师提出新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技能互补,更好地启发创新思维。同时,应切实加强双导师指导制度建设,建立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导师培训工作。在“协同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导师之间应进行协作指导,让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老师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导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很好地弥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所欠缺的知识和素养,达到知识技能的协同。
(3)资源协同。以提高研究生的能力为核心,消除学科之间的藩篱,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统一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优化知识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能,为创新能力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要加强研究生的培养环境建设,包括加强研究生的实验室、教师和实习基地等配套环境和条件的建设,加紧建设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构建好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做好各种配套条件建设,大幅增加研究生教育投入,改善专业型研究生学习条件、环境和氛围,使接受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成为令人羡慕的选择。
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新机制,有利于工程领域教育的积极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从协同学视角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进行系统研究,对推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杨卫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式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6).
陈长坤,申秉银协同式研究生创新团队培养过程中导师角色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