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心的天空更明净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_m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田 星
  
  题外话
  
  筠连县高坪中心校 丽君:
  自从看了“青春热线”以后,我就一直想给您写信,我有好多好多烦恼,想要告诉您。上小学的时候,我最喜欢语文,那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和蔼可亲的语文老师就会耐心地给我讲解,因此我对语文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但是上了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个男老师,虽然没有小学老师和蔼,但是也并不严厉,可我就是不能像和小学老师那样自然地和他交往,从来不向他请教,上课答问也不积极,语文在小学名列榜首的我,竟然一落千丈!我该怎么办?
  人总是要长大,总是要进入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生存空间——你不能因为熟悉环境和人,就总是呆在幼儿园或者小学吧?也不能总是让人手把手地教你写一二三吧?自然,你上了初中,学习的课程多了,老师变了,教学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你,也该和长大的年龄、学业一道成长,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会与新环境中的人正常交往。你自己“与时俱进”了,你的学业才能和你一起进步哦!
  
  主题交流
  
  北川县 小薇:
  我很快就上初三了,而且成绩优秀,父母很爱我,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可是,这一切突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夺走了我的父母,我成了一个孤儿。面对一片废墟的家,我大声痛哭,跪在地上久久不站起来。尽管有许多人来关心我,政府还把我们送到外省念书,但是我绝望极了,想起爸爸妈妈,我想放弃学业,甚至不想活下去……
  的确一切来得太突然、太突然!几分钟就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可是,灾难过后,生活还得继续,我们必须从废墟中站起来,重新开始一切。不妨多一些对未来的梦想和设计,尽力不去回忆过去,忘记曾经的伤痛。你想想,如果父母还活在世界上,他们也会希望你好好活着,好好学习,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啊!为了父母的希望,我们勇敢地面对一切吧。
  绵竹市 星星:
  发生地震的时候,我正好在家里,房屋摇动起来,我就拉着弟弟拼命往外面跑。在楼道上,水泥板砸下来,我一个趔趄,被一股力量弹得摔了出去,恰好摔倒在院坝里的花台边,被掩埋在一个三角形的空间,被随后赶来的父母救出,没有受伤。可是弟弟在我摔倒的时候,被水泥板砸中,倒在楼道里,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地震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我心里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一个声音老是在我耳朵边响起,说弟弟的死,是我害的,如果我当时把弟弟背着跑,就不会造成那样的悲剧了……这个念头折磨得我无法睡觉,无法吃饭。
  正视现实!在那样的时候,如果能够保护弟弟,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据专家说,这次地震爆发的能量,相当于5600颗原子弹!可见威力的巨大。想想当时的情况,谁也无法抵抗,你自然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你的自责,是不必要的。建议你积极参与学校或者社会的公益活动,忘我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让自己充实忙碌,逐渐淡化灾难留在心里的阴影。
  成都市新都区 依依: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在四楼的教室里。在老师的指挥下,我跟着同学从楼梯冲下来后,教学楼嘎嘎响着摇晃,簌簌掉落着水泥灰土,耳边响着一片惊叫的声音,我吓得身子全软了,跑不动。在一位男生的帮助下,我才跑到安全的操场上。现在地震已经过去了,我却得了楼房恐惧症,不敢回家,更不敢到有楼层的地方。我坐在那里,随时都感觉地面在颤抖……
  我读过一首小诗,觉得太能启迪我们面对世界的人生态度了——“那个快乐的人不小心掉下高楼/每逢一个窗口/都会向在下面看着他的朋友喊/不要为我胆战心惊/看啊,我现在还没事!”心存乐观和快乐,就能战胜许多艰难,包括心理的障碍和阴影。
  
  以故事为鉴
  
  故事之一:
  一天早晨,列宁去山顶看日出,可是时间晚了,只有走小路才能赶到。陪同他前往的朋友说,那条小路只是几个浅浅的脚印,而且挂在悬崖边,下面是万丈深渊,得把身子紧紧地贴在石壁上,才能过去,非常危险。
  可是列宁毫不退缩,那位朋友只好在石壁上贴着身子,给列宁做着示范,走了过去。列宁也照着朋友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过去了。看完日出,本来可以从大路返回,列宁还要走小路,这次列宁带头从那段悬崖边过去了。
  朋友问他,难道你不害怕?列宁说正是第一次有些害怕,我才再走一次的!他说,勇敢者没有权利屈服于自己的恐惧。我们每时每刻,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无论在什么时间,无论在什么地方!
  故事之二:
  古时候,一个年轻人第一次出去打仗,很害怕。爸爸交给他一个箭囊,对他说,里面有一支家传宝箭,神力无穷,你带去,以防万一。只是你不能打开,否则将会于事无补。年轻人心里踏实了一些,高兴地接过箭囊,勇敢地上了战场,无所畏惧地参加了无数次战斗,终于在凯歌声中,回到家里。
  这时,年轻人忍不住好奇,打开一直陪伴自己的箭囊,想看看那支神力无穷的家传宝箭,可是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的竟然是一支被折断的箭。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原来是带着一支断箭在冲锋陷阵啊!
  接着,年轻人明白了,家传宝箭的神奇力量,原来一直在自己的心中啊!
  
  (田星寻呼:把你的青春困惑和烦恼,悄悄告诉我,让它在“青春热线”里化解,好吗?可以按照编辑部的地址写信给我,也可以发邮件:[email protected]。田星时刻期待着。)
其他文献
小时候,外婆曾对我说,故乡是一个有一大片山、一大片水和很美很美芦苇荡的地方。我出生在那里,那人、那山、那水、那芦苇,都是我成长记忆里最美好的回忆。   从有记忆开始,外婆总是带着我去那芦苇荡的河边玩耍,那时候外婆很健康,总和我赛跑。所谓的赛跑,就是比小小的我稍快一些。我痴痴地笑,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挥舞着小手,在晃动的年月里,外婆跑不动了,我也长大了。那年的芦苇长得特别的高,我从外县回家看外婆,她当
期刊
远 方  余哲凯  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里有干净的水  还有满天阳光  我要抱着一朵向日葵  仰着头  大声歌唱    第六感  陈昱州  梦见考试  一张超级难的卷子  我考了九十五分  ——全班第一  真的考试了  卷子却超级不难  可是我考了倒数第一  ——五十九分    乐 队  朱雨晨  我喜欢猫  也喜欢狗  它们成天  喵喵猫  汪汪汪  叫个不停  这是我组建的一个  家庭乐队
期刊
我是一个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孩子。因此,我比别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坚强的含义。  地震时,我们正在整理内务,只听得管理员在外大叫。我们又惊又怕,只有一窝蜂似地涌出寝室大门,只看到周围的建筑物在抖、在摇晃。大地像烧开水的锅炉样在抖动,感觉像火山快要喷发了一样。世界末日或许就要来临了吧!我拉着同伴的手,紧紧地拉着,不敢松开,我怕我们再也不会相见。  我跪在地上无助地哭泣,既怕自己在余震中死去,也担心在矿
期刊
5月12日,14点28分,那一片风景如画的山地,天空崩落,大地塌陷,房屋被乱石吞没——特大地震发生了,牵动着世界和中国的心。救援马上开始,爱和勇敢,坚守和希望的音画,也在废墟上拉开帷幕,一幕幕催人泪下……    紧急救援的音画    这次抗震救灾工作时间特别紧急,责任特别重大,任务特别艰巨……  ——在地震发生的两个多小时以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坐的专机起飞了。在飞往灾区的途中,他摊开地图,召开紧
期刊
你问他是谁?他叫轴对称。他长得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他左右对称,走路四平八稳,从头到脚有一条中轴线——对称轴直线。他年岁已高,却不驼背,脊梁骨笔直。他非凡人,自出生以来,左右两边就能沿轴对折作翻转180°的高难度动作。比起奥运会跳水冠军田亮,丝毫也不逊色,而且左右两边重合得天衣无缝。他为人刚正不阿,做事一丝不苟:两对称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不一定平行,但如果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
期刊
对联是深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语言艺术。在古代,它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皆可一为的大众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下面撷取几则对联故事,以博会心一笑。  明朝有位才子名叫解缙。他七岁时由父亲带着一起去江里游泳,把衣服脱下来挂在一棵老树上。有一位塾师路过,想和他们开个玩笑,就出了个上联让他们对:“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答出了下联:“万里长江作浴盆。”  相传湖北有个叫“贼二爷”的穷书生,不知怎的得罪了
期刊
谜底:1 甲 2 揭 3 后 4 国
期刊
1.Have you ever travelled by air?你坐过飞机吗?  2.I took my first flight from Chengdu to Beijing last summer. 我去年夏天坐飞机从成都到北京。  3.Please come to the airport an hour before departure. 请于飞机起飞前一小时到达机场。  4.May I
期刊
与大多数终日在外“游荡”的昆虫不同,蚂蚁有自己的“家”。蚂蚁总是忙忙碌碌地四处寻找食物(图1),对于小蚂蚁来说,爬过一个土堆,就相当于人类翻过一座高山;走过一片草丛,就相当于人类穿过一片树林。那么,蚂蚁是如何保证自己不迷失方向而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呢?  观察研究发现,蚂蚁爬行的时候,会留下“气味路标”(图2),蚂蚁返回的时候,会沿着“气味路标”返回。不仅如此,蚂蚁还会自动选择沿着“气味路标”比
期刊
她才13岁,就经历了两次灾难。  一次是3岁那年,她不小心跌进火塘,脸被严重烧伤,左手整只被烧毁,右手的每个手指,都只剩下两根关节。  从那时起,她成了丑陋的代名词。  大人们摇着头叹息:“唉,可惜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娃娃,一辈子就给毁了。”没有孩子愿意和她一起玩耍。一瞧见她那张辨不清五官的狰狞的脸,孩子们像见了鬼一般,躲得远远的。  就这样,她在异样的目光中长大,苦难让她比别的孩子更早成熟。7岁,
期刊